3月29日晚间,上交所网站公布了科创板新一批合计9家公司申请获受理的名单,赫赫有名的中微半导体名列其中。
至此,自3月22日首批受理企业名单发布至今,6个工作日共披露了28家获受理企业的申报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科创板上市审核系统“投产”后,企业申请上市的热情。
这28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引人热议。其所属细分行业各有不同,企业的总资产、营收、估值等等都颇有差距,甚至连是否完全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还需在未来的问询式审核中被掰开细说、广为讨论后才能定音。
这28家企业名单的出场顺序也出乎大众预期。类似于中微半导体这种传闻中“首批热门”并未如期出现,而盈利情况、业务“科创性”备受争议的和舰芯片和江苏北人却在第一批被受理,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
但就是这样一份名单,在广泛的探讨和纷纭的声音中,传递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体现了可贵的一致性:目前这份名单,是完全尊重企业意愿、尊重市场运行的名单,是企业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基于自身情况进行申报而形成的排序。有人抢先入门,但未必能最先登台。
事实上,自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决定宣布以来,企业名单是市场神经最敏感的点,几乎每一次名单的公布都能在市场引起热议。
而随着申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预披露的队伍越来越长,市场一些空穴来风的传言和一些别有用心的“预言”不攻自破:科创板并没有所谓的预设“名单”,没有所谓的钦定“剧本”,这是注册制运行原理所决定的,也是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所决定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东西引导,那东西名曰“市场规律”、“专业常识”。
科创板作为试验田,事关资本市场的改革大局。而任何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通过不断的碰撞、磨合、摸索、取舍,才得以推动、发展、突破、深化,走向至臻至美。
这是一个无法设定路线的过程,这必然需要市场本身探索出路线,摸索出答案。而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为了能够让市场主体在一个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共同探讨这问题,参与这场改革,一些制度、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被改良,被优化,被创新。
比如,全电子化的审核系统,全过程可查询的审核流程,问询式的注册制审核方式;又比如全新的发行承销模式等等。这些事关改革成效的设计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跑起来是什么样子,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答案。
进而论之,随着后续的问询、审核乃至发行、监管、上市交易等诸多环节一步步从纸面走向实践,这场改革进程,是否敬畏了市场、法治、专业和风险,是否沿着法治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规律在运行,是否可能因为短期的不同声音,出现反复与动摇?一言以蔽之,改革实践是否朝着长远目标方向进发,远比当下热议“谁在名单里”更为重要。
所以,围绕目前这28家获受理企业,纠缠于何以缺少大明星公司,有无足够数量的硬核企业,能否从中走出一家伟大公司等问题,则略显性急,稍欠远虑。多一点耐心和包容,相信市场会给出答案。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