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曾有人恃着自己有才能,耽误了前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午故事  ·  被“电诈”PUA的高学历者们 ·  2 天前  
码头青年  ·  南方来了个新闻老兵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直到被拉上120,我爸才愿意戒烟酒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2025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展望:从扩张到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沉寂期的脑内迷惑小剧场

世纪末板凳的拓扑结构  · 公众号  ·  · 2019-07-26 22:20

正文


0

我回来了。 这段沉寂期着实太久,此中缘由在前篇诗作中可以窥见一二,不愿再提。 沉寂期间有时彻底放空,竟产出一些不明所以的迷思,可以当作看似烂尾(实则存货充足)的“思维的碎片”的番外篇,如果说前者算是深情地求其友声,那后者可能是不期待共情的脑内迷惑小剧场了。 空窗期的后台数据触目惊心,但在满目的关注-1中仍看到了收藏+1,令人欣慰。 必须要输出了—— 想想马上要忘记的这么多腹稿——虽然是以自娱自乐的一篇打的头。


1

请听题,以下哪种恐龙名字与产地无关?

A. 青岛龙    B.包头龙    C.热河龙    D.马门溪龙




答案是 B.包头龙。这是我一拍脑袋自己出的题,可能是小时候对恐龙科普的深刻记忆在那时跳了出来,没有迫害包头人的意思(大概)。我一开始应该也被这个命名迷惑到了(可惜迷惑龙的名字已经另有其主),毕竟热河龙确实出现在前热河省,难免想到察哈尔,想到绥远,想到归绥(呼和浩特),进而想到包头,不是合情合理吗(迫真)?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解释如下,回答者竟如此了解大众迷思。

话说谁会第一眼看它迷你的头上是不是多了块骨头啊,甚至还会觉得跟肿头龙遥相呼应——头肿了个包。适逢《跟宇宙结婚》更新,链接在此 《节目衍生乱语:多拍越野包头人|跟宇宙结婚》 ,实际上讲的是多拍、越野、和包着头巾的人,看来迫害包头方面全宇宙的迷思都是同样的,我适时地将我这个考题留了言,获得了主播一致好评,颇为自慢。

说到底,所谓迷惑行为(中日双语)不在于上述迷思,而在于硬把吕布故里九原郡改名包头,在根本无从知晓是否有隐情的你我看来属实弟中弟行为。官方解释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那我就不懂了,叫“包克图”不是挺好的吗,硬要音译成“头”?正如我永远不知道 Hufflepuff 学院为何译成赫奇帕奇,而不是赫夫帕夫。


2

皈依我佛,英文表达应为'I surrender to normalization',意即始终搞不懂归一化norm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区别,分别用什么公式,而表示“我佛了”的现象。


3

近日再次确认了以上是三首诗,不是一首诗。 而造成幼时混淆的原因看来是共同的“山”“关”韵脚,语境也多有重复,混成一首“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再迷惑一点说,三首诗说不定就是据载相识的两人某次聚会唱和的结果,用韵(次韵的退化版)蛮规范的。 总之, 幼时混淆了也没造成什么影响,而现在辨明了之后也没有任何用处。

关于王昌龄的迷思两则。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路过襄阳访孟浩然,患有 痈疽 的孟浩然非常高兴,不顾要忌口的医嘱,吃鱼,“浪情戏谑,食鲜疾动”而死。王昌龄还与李白交好,唐人习惯以排行相称,故两人又名“李十二白”“王大昌龄”。


4

清末民初是人名迷惑(同时代相近人名,造成同人假象或亲戚假象)的重灾区,李鸿章/李鸿藻、丁日昌/丁汝昌、徐世昌/徐永昌,不一而足。某日,终于分清了陈宝琛/陈宝箴/沈葆桢/丁宝桢谁是谁,堪比分辨王士祯(禛)/王士珍/王世贞,奔走呼号之,历史宅某楠大呼有毒,Rum以“终于分清吴仁广/吴立广/吴立新/黄瑞新”(学界各大佬)对之。

还有一种情况,如某日发现斯坦贝克/厄普代克/冯内古特/切斯特顿混淆已久,究其原因可能是某期《读库》同时收录了四人语录,而自己同时初次接触了四个四字短语,哎,第一印象是夺么重要啊。


4.5

日本的人名迷惑,在于姓和名的句读,单是 耳熟能详的就有小田切-让,妻夫木-聪,川久保-玲,仲-里依纱,竹野内-丰,上江洲-诚,原-纱央莉(喂!),大久保-利通(乱入),金田一-一(打出来就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迷惑”的宇多田-光,堺-雅人,松-隆子,波多野……(?),以及更迷惑的金城-武,伊能-静,还有不是人名的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

最后送上一幅本田翼写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