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是咨询行业元气大伤的一年
老大哥之一的McKinsey
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
McKinsey天价“罚单”的缘由
3年前的高分美剧已剧透
3年前,美剧《成瘾剂量》横空出世(豆瓣评分高达9.3分),
该剧根据真实事件「奥施康定事件」而改编
。
2001年,由普渡公司制作的处方止痛药——奥施康定,在全美泛滥。奥施康定具有成瘾性,但普渡公司为了巨额利益,却在宣传上故意隐瞒这一点👇
普渡公司宣传:奥施康定药效可以维持12小时,一天只需要服用两次。
截至2021年,
美国已有25万人死于奥施康定服用过量
。随着时间推进,这个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第一次有管理咨询公司
因其建议导致客户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时间来到2024年,
为普渡公司提供咨询服务长达15年的McKinsey遭到美国司法部的刑事调查
。
2004年至2019年间,McKinsey与普渡制药在美国签订了75项不同的合同。其中,2013年McKinsey为其制定Evolve to Excellence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该药物的销量,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给处方医生进行电话轰炸,向这些医生宣扬奥施康定无成瘾性,让医生给本不需要止痛药的患者开该药物。
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过多展开。如果想了解更多细节的同学,可以按图中方式领取👇PDF,对于McKinsey和普渡制药的合作有着非常详细的案例研究。
McKinsey于12月13日在弗吉尼亚州一家联邦法院签署了暂缓起诉协议。而该协议部分的内容也被外媒曝光👇
如果McKinsey支付6.5亿美元,
并在未来5年内不为受管制的药品和酒类等提供销售、营销和推广服务
,则不会进一步追究其刑事责任。
美国弗吉尼亚州西区联邦检察官克里斯托弗·卡瓦诺:这标志着第一次有管理咨询公司,因其提供的建议导致客户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也标志着第一次有管理咨询公司,因其助长阿片类药物危机而被追究责任。
对于McKinsey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其惨痛的教训,McKinsey也在官网郑重发布道歉声明。
McKinsey的前高级合伙人Martin Elling承认因销毁与普渡制药的咨询记录而犯有妨碍司法公正罪。
现年60岁的Martin Elling曾负责McKinsey北美制药业务。在马萨诸州对普渡制药提起诉讼后,他给另一位合伙人Arnab Ghatak写信称要消除俩人之间所有文档和电子邮件。
Martin Elling是美国公民,目前居住在泰国曼谷。根据目前的司法指控,这位前麦肯锡合伙人将面临最高20年的监禁、三年缓刑以及高达25万美元的罚款。
McKinsey身上的压力不止是“和解协议”,还有公众的信任危机
。
而这家咨询巨头表态公司已经并将继续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引入了行业领先的客户服务政策和修订后的行为准则,并在合规职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防止类似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2024年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管理咨询行业的负面消息,也有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已经作出积极的调整。
Bain、Oliver Wyman、Alvarez & Marsal、PwC、罗盛咨询这5家咨询公司目前更换了大中华区/亚太区的高管。
今年,2月23日,Bain正式任命丁杰为大中华区新任总裁,该任命于今年4月1日起生效。丁杰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在PwC、Kearney任职,并于2008-2013年在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VP,同年2003年加入Bain,拥有近30年的行业及管理咨询经验。
Oliver Wyman任命叶俊楠(Pedro Yip)为大中华区新任总裁,领导该公司亚太区的零售和消费品业务,常驻香港。叶俊楠本硕皆毕业于剑桥,期间被选中为交换生前往MIT学习1年,毕业后曾在两家MBB(麦肯锡、BCG)工作过,2015年加入Oliver Wyman。他曾被《咨询报告》评为“全球Top 25消费品和零售咨询领袖”。
为企业分析和解决商业问题的管理咨询,在商业世界中仍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并且,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看,
管理咨询行业仍旧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
咨询工作为项目制,每个项目做的事情都不大一样;职业早期涉猎不同行业和企业客户,中层以后会逐渐有重点行业。咨询在较高的薪资外,覆盖的行业、接触的客户多而广,也容易成为定下明确职业目标前的跳板。
当然,咨询公司每年录取的人数极少,WST创始人Jerry表示:“投行一年一届会招几百个实习生,而咨询行业实习生招聘名额仅为几十个。”
不仅招人少,历来“三高”(高薪、高逼格、认识高智商人才)的咨询更是万千留学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而MBB就是朱砂痣,即使每年录取率不到1%,也要拼了命的往里砸简历
。
大陆咨询春招已经正式打响!
MBB开招25暑期实习生
12月中旬,大陆咨询春招已经正式打响,MBB中的BCG打响第一枪,在12月12日开放2025年暑期实习招聘。网申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6日17:00前。
BCG中国区暑期实习招聘针对的是2026届中国区院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和MBA(毕业时间为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期间)。
*BCG中国区北美院校2025暑期实习申请已截止,若错过此次暑期实习招聘,
可在明年关注BCG中国区北美院校2026校园招聘
。
12月16日,
麦肯锡开放了2025年暑期实习生招聘
,网申截止日为2025年的1月12日。
麦肯锡此次暑期实习生招聘面向人群是国内各大院校本科或硕士2026届毕业生,不限专业。
如果想要了解麦肯锡面试的更多信息,大家可以通过麦肯锡官网了解麦肯锡面试特点、解决问题游戏题、行为面试、专业面试,还有咨询公司面试必考的Case Interview,都安排了视频答疑👇
官网上还给出了一些经典的Case题目和对应答题思路,看到就是赚到👇
如果是北美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现在也可以开始为明年MBB开放的北美2026年暑期实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和大陆管理咨询招聘有很大一点的区别是,
北美管理咨询这边是非常重视Networking的
。
正如WST的合伙人Lindsey导师所说(Lindsey导师在求职申请阶段一人集齐北美MBB三家offer ):
“北美
咨询的面试可以拆成两个阶段吧。第一个阶段是拿到面试,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面试。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掌控“时间成本”。
相较于第二阶段的「通过面试」,其实在「拿到面试」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在北美这边,拿到咨询公司的面试是整个招聘过程中通过率最低的环节
。
”
如果想要拿到北美MBB的面试机会,这三家都是需要去做networking的。WST有非常多进入北美MBB的学员分享咨询行业networking心得,来看其中一位学员的
👇
WST非目标校学员Bryan
无绿卡的亚裔男生上岸BCG
“很幸运的是,在申请季的时候我确保了MBB每个firm都有director以上的referral,大三在FT recruiting申请季前,我和很多大二时聊过的alum catch up,并且从几乎同样的alum手上拿了FT的referral。
我发Cold email并不在意对方会不会回我,Networking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要把它想的太私人化,你把自己想成一个机器疯狂发就可以了,人家没回你,你也不要觉得有什么;有人会回你,你就继续约Coffee Chat。
如果是非目标校,我觉得最有价值其实是跟更senior的人聊。比如我知道McKinsey Associate Partner以下的 Referral几乎是没什么用的,你要去找更高职位的人要内推。
所以我一般会找Partner或者Director以上的人Networking,聊完之后就会要Referral。当然你有可能会失败,但赢了赚、输了算,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赚到了,对吧?
当然也不是说你一开始就去跟那些senior聊,因为Networking本就相当于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你要先跟你年龄相仿的人聊,聊的比较舒适之后再往上聊。”
Bain就是非常fratty,和兄弟会一样的感觉,大家都是比较轻松的人比较好相处。但站在一个中国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Bain的文化成分会稍微偏向美国更“白”一点,他们在员工背景的多样性上,国际学生的比例可能是最少的。
BCG的话也是如网上说的那样更加Nerdy,公司里有非常多博士生,也有很多亚洲人。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BCG可能会是一个更熟悉的环境。
McKinsey就非常需要所谓的Alpha person,你得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你对自己做出的所有判断都要很自信,这也反映在McKinsey的Interview processing里,他们就是想要那种特别有领导力,特别能够煽动别人,特别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的员工。
当然,虽然这三家公司的文化各有差异,但它们本质上都在寻找优秀的顾问。无论是problem-solving、team-working,还是storytelling能力,都是他们看重的核心技能。
因此,与其费力迎合每家公司的特定偏好,不如专注于发挥自身优势,真诚地展现你所能做的事情,将自己打造成每家公司都渴望的强大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