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谷
新技术 新趋势 新模式 新想法 纵览行业大势 决胜未来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患者怒批医生不会看片子:依赖报告还当什么专家 ... ·  20 小时前  
蒲公英Ouryao  ·  又一药企股票拟终止上市! ·  21 小时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二氧化碳波形: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曲线” ·  4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揭秘“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谷

全国首个处方信息共享平台

医谷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17 17:33

正文

▲点击上方的蓝色 “医谷” 关注我们

“置顶公众号” 第一时间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涉入深水区,“医药分开”作为重中之重,已是必然所趋,如何真正落地“医药分开”?相关国家机构职能部门已通过“两票制”、“降低药占比”、“医保支付方式变革”等政策组合拳出击,以进一步推进“医药分开”,同时,“处方院外化”也被认为是破除“以药养医”的一种重要方式。


“处方外流”不再是禁忌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曾在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组织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的共享试点;


2017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医药分开,医疗机构应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具备条件的医院可试行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根据中康CMH研究数据, 2017年上半年,处方药在零售药店已达1321亿元,与OTC药品1341亿元的市场规模平分秋色。同时,据业内人士估测,到2020年,处方院外购药将达到总体开方量的1/3。


由此,各省市纷纷以多种形式开展“处方院外化”,比如西安和成都,就在单体药店玩起了“电子处方”,所谓电子处方即患者通过互联网与医生进行远程问诊后开具处方的诊疗活动,能实现一般轻症和慢性病的问诊、用药。再比如广东省,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对需要长期使用固定药物控制和治疗的慢性疾病用处方药的销售,在保证群众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充分了解并记录患者既往用药情况、需购买药品的信息以及购买者详细信息后,凭第一次留存的处方销售,并保存完整的销售台账备查。


而日前在梧州,还另起了一种“处方院外化”的新方式,将20余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与百余家药店共同接入处方信息共享平台,这也标志全国首个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启用。



什么是“处方信息共享平台”


据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云旗介绍,“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是以患者为核心,联合医院、政府、医药、医保等部门,以及社会药店共同建设的一个医疗机构信息处方、医保结算信息以及药品销售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具体来讲,是该平台直接连接到了医院的HIS系统,在面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出处方经提交至医院药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直接上传至“处方信息共享平台”,随后,平台将处方信息以短信等形式推送给患者,让患者可根据自主的意愿到任何一家药店完成线下购药,经药店再次审核检验患者处方信息的真实性后,最后打印处方并完成售药,整个购药过程支持医保卡结算,以此实现医院、社保个人账号、药店三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处方信息共享平台运作流程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携手百洋智能旗下“易复诊”启动了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百姓大药房、嘉进药房、信立康药房等成为了首批试点药店。


据悉,截止到目前,通过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已开出2万余张共享处方,占该医院门诊处方的11%,首批入驻处方共享信息平台的三家药房已开放700余种处方药品,后期将逐步增至900余种,其品种规格与医院药品一致,从目前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临床科室已经开出共享处方,日处方量达到300张,处方取药率超过90%。“通过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运营来看,医院门诊药房排队现象大大减少,处方外延也将社会零售药店连接起来,通过对接社保实时结算,患者可以在零售药店通过医保卡进行取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服务体验,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与便捷。”黄云旗说道。



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如何监管保证处方信息以及患者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话题,作为此次处方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建设方,易复诊执行副总经理马光磊对此表示:在医院端,为了确保处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平台系统通过单通道技术直接连接医院的HIS系统,在药店端,平台连接的是药店进销存系统,以保证对药品销售的监管,在患者端,平台会将患者已经被审核过的处方信息进行加密,加密的过程就是脱敏的过程,要将患者不能给出去的病历信息、健康信息脱敏,然后会形成一个编码和密码,该编码和密码会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患者,患者可通过APP、短信或者登陆官网等多种方式打印处方。


患者收到的处方短信


此外 ,在审方方面,马光磊指出,也会经过重重“三道门槛”,首先处方需经过医院药师的严格审核,在药师确认无误后签注电子签名,处方外流;随后,外流处方经系统合理用药模块对比,远程审方中心药师联合审方,确保外延处方的合理安全;最后,药店进行处方打印,执业药师审方签名,并只能进行纸质处方留存。同时,平台系统也会对处方数据进行永久保存,并承担数据管理的责任。


“梧州模式”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三明模式”


梧州市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启动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有业内人士称其为“梧州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梧州模式”会不会像“三明模式”进行全国性地推广?可复制性有多高?


马光磊对此提到:梧州模式具有完整性,首先无论是信息能力、服务能力和监管体系都相对完整,其次,梧州模式的推动,更多是依赖于政策发展方向的推动,顺应了政策的趋势,因此它的可复制性是可以考虑和期待的。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付明仲也表示:希望梧州模式可以成为医药分开、医改政策试点的标杆和典范,并以此样板向全国推广。


另悉,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接下来或将在包括广东省的六个地级市、哈尔滨市、青岛市的四十余家医院进行试点,由此看来,复制模式正在一点点铺开,但是,是否真的可以像“三明模式”进行全国普及,也许还需要更多考量和评估,我们拭目以待!


文 | 医谷 史士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