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  ·  “神仙日子”,都是谁在过啊?!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太恶劣!网红博主已被行拘,账号封禁 ·  3 天前  
人民网  ·  恭喜,郑钦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赵州桥》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6 20:00

正文

小时候最怕看到的几个字

也许就是

“朗读并背诵全文”

后来

忘记了很多人

忘记了很多事

但是很多学过的课文却记得住

那时候的“背诵全文”

似乎都溶进了一生的记忆里

想重温童年时光吗?

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

中国之声微信推出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让全中国最好的声音

演绎那些曾伴你成长的课文

与你一起入眠吧~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看到这两句,你是唱出来的还是念出来的呢?小时候总以为赵州桥真的是鲁班爷爷修的,学了这篇课文才知道,这位“鲁班”叫李春。而写下这篇文章的,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过两天,就是他的诞辰日了。



《赵州桥》


— 朗读者:杨波 —

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

《央广新闻》主持人

小学《语文》第六册1988年版

小学《语文》第六册1998年版


作者介绍

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赵州桥》节选自茅以升撰写的《中国石拱桥》,1962年发表于《人民日报》。茅以升后来又撰写了对本文的说明,他说,“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什么?之前的你都错过了?!

这里有道回到童年的传送门↓↓↓

《海上日出》                

《梅雨潭》

《第一场雪》

《少年闰土》

《卖火柴的小女孩》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济南的冬天》

《小马过河》

《劝学》  

《新年礼物》

《背影》

《月光曲》

《乌鸦喝水》

《腊八粥》

你也可以进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最精彩-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所有精彩内容一览无余:



今日话题


你的家乡有什么地标建筑吗?



声明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系列朗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须完整转载,并署名来自“中国之声(zgzs001)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