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需要抓手,需要引擎,特色小镇需要构建以旅游与特色产业为双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如何在环境条件较为恶劣、自然资源又相对贫瘠的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和打造特色小镇?绿维文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特色小镇规划》项目中,探索了一个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和特色资源,做足“特”文章,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城镇设计、景观构建、导视系统等落地性支撑,以5A景区创建为抓手,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小镇,带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本项目得到兵团领导多次认可,也为北疆沙漠地区的全域旅游及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范本。
本项目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沙漠边缘,环境脆弱,有影响力的景点比较少,通过项目组的调查分析发现,本地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河流资源、沙漠资源、旷野资源和特色植被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军垦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等。当地独特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有利于果蔬的着色,适宜农业生产。
此项目难点之一在于150团人口基数小,仅不到2万人;之二,古城文化特征不够突出。
项目组通过
“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生态活力城镇”
的策略进行全域旅游,通过转变产业定位及土地的利用方式来逐步提高人口数量,使人口结构趋向于多元化。除本地居民外,吸引更多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产业人员以及游客。
针对古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特点,绿维提出塑造特色的西域古城风貌、打造重要文化景观节点的策略,从城镇设计、景观构建、导视系统给予落地性的支撑,打造具有红色军垦文化、古城文化、沙漠元素及西域风情的特色小镇。
通过分析,绿维文旅提出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以丝路文化为灵魂,以梦驼铃为品牌,以沙漠旅游及骆驼产业为特色产业,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与现代军垦互动、提升古城镇消费,成为北疆丝路沙漠与现代军垦体验旅游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结构、板块功能、重点体系、产业整合、品牌设计与市场营销构建起完整、稳固的全域旅游发展架构。一处游客集散中心;一条百里绿廊防护林带;两条交通观光与田园景观轴;西古城镇、驼铃梦坡景区、国家农业公园三大板块;十个重要节点及五十三组产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新12要素进行产品策划;规划自驾车交通体系、旅游集散体系、驿站服务体系规划。
空间架构规划及产品策划
项目功能分区
项目路线体系
特色小镇规划范围为150团西古城镇5.12平方公里。绿维文旅对特色小镇理念深入解读,从规划角度深入分析小镇现状,在功能定位上提出“宜居宜业宜游城、红色沙漠旅游城、现代军垦文化体验城”的发展理念;细化城镇土地指标,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出重点落实项目。
小镇平面规划
项目空间结构为:
一心;三轴;四区;五街;十节点。
本项目空间结构
特色小镇结构分析图
构成既能满足居民生活、生产、休闲的多重需求,也能兼顾以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城市功能。
项目设计重点
了解更多观点与案例,欢迎
扫码进入绿维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