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42章经
思考事物本质 | 创投圈教科书式必读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能源时代  ·  新能源行业经典书籍,领取! ·  21 小时前  
新能源时代  ·  新能源行业经典书籍,领取! ·  21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涨价!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AI教育革命:千亿市场爆发,核心标的掘金指南 ·  3 天前  
创伙伴  ·  浙大天才,震惊全球 ·  昨天  
IT桔子  ·  关于当下 VC/P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42章经

两个问题,看透投资 | 42章经的投资方法论

42章经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4-24 00:55

正文


42章经 第53篇


我在 42章经 写过很多分析公司、分析行业的文章,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写出来的。最近我一直在想,我的这些思考方式是否能总结成一套方法论呢?是否能通过文字等形式分享给其他人呢?


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尝试。



从商业角度来说,所有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有三层:


一)赚钱

二)持续赚钱

三)持续赚更多的钱


而投资人的目标只有一个:


投到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



很多人觉得只要能够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就能赚钱。


不,这是错的。


氧气人人都需要,但极少有人能靠卖氧气赚钱。


但有没有例外?有。


当一个病人缺氧的时候、当一群人登山的时候等等,卖氧气是能赚钱的。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一个公司如何才能赚钱?掌握稀缺资源。


那「赚钱」和「持续赚钱」的区别又是什么?


很多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进步),直接决定了稀缺资源的变化。


我们之前在 怎样的创业公司才能突破重围? 这篇文章里就提到了,科技本身就是反稀缺性的。科技带来效率的提高,于是很多本来供给稀缺的东西,变得过剩,也就不值钱了。


所以,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以前的稀缺资源不值钱了,以前掌握稀缺资源的人无法再继续赚钱了。


这就是我们总说的颠覆式创新的情况。由于颠覆式创新,传统的巨头会突然变得一文不值。


但其实,还有第二种情况,是更隐蔽而致命的。这个情况决定了很多公司掌握了稀缺资源,却仍然不一定能持续的赚钱。


技术颠覆带来的是结构性的变化与机遇,结构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供给关系变化。老的稀缺资源可能一夜之间消失,而新的稀缺资源也会一夜之间出现。


所以,技术颠覆的时候,容易出现一段时间的供给真空期。


在这个期间,供给和需求仍然是在动态变化之中的,最先进入市场的供给者能够享受一段时间的红利期,但最终市场饱和以后,没有壁垒的人就会被慢慢淘汰。


比如,微信生态刚兴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大批靠侵权转载和翻译等崛起的微信号,他们填补的就是这个生态下的内容供给的强烈需求。


这样的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确实是能存活的不错,甚至赚到钱,因为他们在那段时期内确实能提供当时用户所需的稀缺资源。


但是,最终当这个生态稳定以后,总会有一波洗牌,最终剩下的都是能够在新的供给关系下形成自己独特壁垒和优势的。


所以,要持续赚钱,重要的是要有壁垒,能持久地掌握稀缺资源。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其实做到了持续赚钱已经很不赖了。但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有第三点要求,那就是持续赚更多的钱。


这就需要这家公司在有壁垒、有稀缺资源的前提下:


1)可扩展

2)可垄断


可扩展是追求边际效应,可垄断则是追求溢价。(马路边随便某家报刊亭都能满足持续赚钱的要求,却不一定是值得投资的。)


所以,讲清楚了:


赚钱,是能为用户提供价值和稀缺资源。

持续赚钱,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始终能有自己的护城河和稀缺资源。

持续赚更多的钱,是公司在某些领域能够实现垄断,或指数级发展。


那么到底该怎么判断一个公司是否能做到这几点呢?


有一个问题,是做投资必须要回答的,也是最难回答的。那就是:


Why Now?为什么是现在?


用户的需求可能被迁移、被激发、被重塑、被抑制等等,但就是不可能被创造。


所以,如果你说你要做一个事情,是不立足于外部环境变化的,而是一个完全新的创造用户需求的事情,我完全不会相信。


「为什么是现在」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让这个事情在当下发生(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成为可能。


(有时判断大趋势其实没那么难,真正难的是掌握好时机,不早也不晚,早了就是先烈、晚了就来不及。)


所以,我想任何事情、任何公司、任何行业的时候,都会强迫自己首先想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