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除了前两天提过一嘴Synlogic,好像最近都没怎么碰过合成生物学的公司。
唉,还不是因为大环境不好(不是我说的,Illumina也这么说),最近也没什么热点能蹭。
对于合成生物学来说,咱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悉。
你说这国内新冠检测刀尖上跳舞,肿瘤检测内卷+不挣钱,仪器设备群雄逐鹿。
似乎也只有合成生物学这一条路了吧?这不随着热度不断提高,就成了资本的“香饽饽”。
今年年初,赵国屏院士曾提到(注1),自己是被投资人紧追不舍。
如今,这种追求也算是瓜熟蒂落了。
2022年12月5日,生合万物(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生合万物”或“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中科天使、简朴资本跟投,探究资本作为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此轮融资交易于今年10月初即完成,募集资金将用于符合GMP规范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的建设及产品的应用研发。
生合万物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主创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由分子微生物学家赵国屏院士、有机化学家岳建民院士双院士共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生合万物董事长由赵国屏院士亲自担当,张群英任总经理。
公司注册于2021年11月25日,目前注册资本269.6631万(元)
根据公司公众号显示(注2),公司共有三位创始人,分别是上面提到的两位院士和周志华老师。
周老师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真菌分子遗传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组的负责人(插一嘴赵国屏老师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组的负责人)。
而周老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人参皂甙(dai)的生物合成。
根据36Kr创投平台的信息显示,公司在2021年12月完成了天使轮投资,金额并未披露。
本次披露的数千万元Pre-A轮由毅达资本领投,中科天使、简朴资本跟投。
据悉,募集资金将用于符合GMP规范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的建设及产品的应用研发。
如果生合万物已经完成了设计平台和铸造平台的搭建,A.I系统的训练也已经完成,个人觉得搭个示范线,问题不大。
个人,仅仅是个人认为,天使轮的钱貌似不够设计和铸造平台的搭建,加上pre-A勉勉强强能行。
当然,这是不成熟的看法,不值一提。
结合周老师的研究,和公司短期内将实现化妆品原料的生产与销售的目标来推测。
大概率公司推出的首款产品将来自人参皂甙类生物合成产品,选择的领域也将是化妆品领域。
另外一项证据就是公司目前公开的专利CN110225971B也是与人参皂甙的生物合成相关。
2019年1月15日,《Cell Discovery》就发表了周老师利用酿酒酵母细胞工厂高效合成稀有人参皂苷Rh2取得的进展。
那么生物底盘有了,方向也有了,技术也是成熟的,可能我前面的说钱不够做生产说早了。
但从商业上来说,选择化妆品似乎是个很好的方向。
Amyris也是如此嘛,绿色纯天然,很有宣传噱头。
只不过Amyris走的是直接卖的模式,也就是直接B2C。
虽说双院士+中科院背景加持,合生万物走这条路并无不可甚至有所加成。
个人觉得总有点奇奇怪怪,不是说商业逻辑不通,只是觉得创始人可能面临商业观念跟学术观念的巨大冲突。
上图是找到的人参用于化妆品的功效,大家看看就行,出处不贴了。
合成生物学这个熔炉里面再添上院士这壶猛油,那不得烧出“三味真火”?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要拼速度了,产业化的速度、商业化的速度、融资烧钱的速度,哪个慢了都容易出问题。
所以为什么不谈谈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这个嘛,没什么好谈的,毕竟Apple一开始也不是做iPhone起家的嘛。
先跑起来。
对了,今天新闻稿(注4)里面放了这么一张图,里面有个生合万物的分公司叫位育合物。
位育取自《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象征着孕育万物。
而位育恰好是赵老师当年中学的名字(1967届),位育中学创办于1943年,第一任校长李楚材是当年陶行知先生最早的13位弟子之一。
江同志曾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