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岛晨报
半岛晨报-----离事实最近,离百姓最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你好,湖南! ·  昨天  
央视新闻  ·  “我不是情绪不好,是抑郁了” ·  6 天前  
央视新闻  ·  出差路上多看一眼,民警救了自己一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岛晨报

今天“八一”,我们用16块超燃版面向中国军人致敬!

半岛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01 18:00

正文


【戳↑↑↑图片查看更多】

亲爱的读者:


  你好!

  

  军旗猎猎,战歌嘹亮。伴随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0周年。


  军人,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军人,是时代最可敬的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是军人的节日,辽宁日报编辑部为这个群体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两地书·军人》,致敬所有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挥洒热血的他们。


  90年前,他们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立了不朽功勋!时光荏苒,当硝烟散去、战争远离,他们依然挺拔站立、风骨铮铮,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


  歌颂军人,是自古以来反复吟唱的时代主题。但今天,我们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军旅通信,走进军人的内心,


  数月以来,我们通过网上征集和实地采访,收集到数百封90年间不同时期军人留下的书信,并通过其中有代表性或不太为人所知的若干封,为你讲述一个个义无反顾、感天动地的故事,为这个节日注入更多澎湃力量。


  这些书信,是一部极简版的人民军队战斗史,也是一部中国军人的心灵史。在这里,你能读懂军人的力量。


  此致


敬礼!

                      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

                       2017年8月1日





  保育院旧址里,谷天兴寻找着七十多年前父亲的足迹———

  家书写在延安窑洞的土墙上


  谷天兴一家赴延安寻找父亲谷玉峰的足迹。70多年前,谷玉峰在延安第二保育院担任炊事班班长。在延安第二保育院旧址,在炊事班战士工作和生活过的窑洞里,谷天兴看到了写满墙的特殊家书。



  开国将军王振乾一直思念着母亲———

  我甘食暖衣常感内疚


  家住抚顺市的王德风正在整理父辈们的资料。他的三伯父是开国少将王振乾,也是与他有过最多思想交流的长辈。王德风最近重读了三伯父的诗作和书信,对他的思念更加强烈。

  三位抗日战士三封最后的家书———

  汝儿时刻准备开赴前线与日寇拼死命



  三封珍贵的抗战家书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段烽火岁月。三封家书来自三位不同的抗战勇士,却同样表达了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三封家书的背后有三段令人感慨的故事,它们的主人最终都没能与家人团圆。

  陶天治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左腿———

  我残疾了,她也没离开我


  1953年5月,距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只有两个月时,随军摄影记者陶天治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左腿。在医院养伤的日子里,只见过几次面的未婚妻发来的信件带给他很大的安慰,也开始了两个人长达60年相携相伴的风雨历程。


 

  五十多年前,高新民每日三更即起,苦练刺杀———

  在大凉山剿匪的战斗细节没敢告诉家里


  72岁的沈阳老人高新民是一位有着36年军旅生涯的老兵。他保存的数十封早年从军的家信,记录了一个16岁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完整心路历程。尤其是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与彝族兄弟的三年袍泽之谊,让他至今难忘。

  海军少将高学敏快退休时接到新任务———

  参与航母建设圆了我一生梦想


  72岁的海军少将高学敏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18年夫妻两地,妻子保存下了大量家信,但将军更愿意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封记录一次海军“特殊任务”的书信。对这位老军人来说,国永远比家更重要。



  刘晓华因为一首诗爱上军人王铁仁———

  我们通信五百八十封


  在陕西省咸阳市住着一对名叫王铁仁、刘晓华的夫妇。他们与平常夫妻毫无区别,但是,他们的家中有一个宝贵的行李箱,箱里装着两人最宝贵的财富——580封信。

  五位军医加入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

  遭遇恐怖袭击那晚最想家


  去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刘劲松、特诊科医生李娜、口腔科医生张鹏和妇产科医生杨力、耳鼻喉科医生张杰组成医疗小分队,参加我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一年的马里之行,让他们对军人的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


 

  受《两地书》报道影响,沈阳工业大学学子自发在校园里开展家书文化活动———

  现在最想坐下来给家里写封信


  本报大型策划《两地书》系列报道推出以来,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有的读者将珍藏已久的书信捐赠给辽宁日报,有的读者为报道组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线索,还有的读者发来宝贵的意见。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对《两地书》特别关注,不但认真阅读每期特刊,还非常想加入到家书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来,他们自发在校内举办家书文化活动,以此表达对《两地书》的支持和喜爱。

  “梁三喜”解读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三场戏———

  一封家书能唤起千军万马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有一条特别线索——家书。家书不仅对刻画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梁三喜的饰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吕晓禾从家书的视角解读这部经典电影。

  刚接到入伍通知书那几天,王迎特别兴奋———

  从小就想穿上这身军装


  王迎,一位普普通通的军人,四期士官。从2004年当兵至今已经13个年头,每年回家的机会不多。王迎的妈妈冯桂香说,看着儿子从刚当兵时的“愣头青”发展到今天为人夫为人父,独立在北京生活得很好,自己觉得很欣慰。


 

  退伍军人刘军走上交警岗位———

  一个军礼,让群众记住了他


  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营口交警刘军还不知道去年曾有不知名的市民给市公安局写过这样一封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了21年军人转业后作为交警的一次敬礼,会给老百姓留下这样深的印象。

我们的征集仍在进行 




  辽宁日报大型新闻策划《两地书》将贯穿2017年全年,家书征集活动持续进行。


  书信式微,见字知故。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们期待更多读者愿意分享您的家书和家书背后的故事。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昕

  电话:13940528434

  邮箱:zhangxin535482@sina.com  

  QQ:19906812

  微信:13940528434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青年大街356号

  邮编:110003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黄葫芦比红葫芦黄 见习编辑:张一蕾

热点新闻推荐



【戳↑↑↑图片查看更多】

向中国军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