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2024年12月8日,叙利亚“变天”,“沙姆解放组织”(“沙解”)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曾用化名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国际风云人物。在会见各方人员时,沙拉的装束前后出现多次变化,这不仅反映出其个人立场和态度的转变,更传递出复杂的政治信号。
2025年1月3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
和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到访叙
利亚,会见叙利亚过渡政府领导
层,其中包括“沙姆解放组织”
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中)。
从2016年首次公开亮相到2021年,沙拉一直是一个缠头巾的“圣战分子”形象。然而,沙拉并非出身于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他本人直到18岁才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1982年沙拉出生于沙特,其祖籍地在叙利亚西南部戈兰高地,其父是一名石油工程师。1989年,沙拉一家回到叙利亚,住在大马士革自治市梅泽赫的富人区。当地思想相对自由,只有少数人是虔诚的穆斯林。2000年,18岁的沙拉受到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影响,开始认同伊斯兰教的理念,相信只有信奉真主才能“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次年发生的9.11事件让他进一步感受到伊斯兰主义的力量。可以说,正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将沙拉引向了伊斯兰主义。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沙拉加入了“基地”组织在该国分支。然而,仅两年后沙拉就被美军逮捕。在狱中,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圣战”引向叙利亚,并为此写了一篇长达50页的“论文”。2010年出狱后,沙拉被引荐给了极端组织“伊拉克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后者资助他去叙“圣战”。2011年叙内战爆发,沙拉回到叙成立了“努斯拉阵线”,并在一年内招募人员至5000人。2012年,该组织被美国列为“外国恐怖组织”。次年,沙拉被美国认定为“恐怖分子”,悬赏1000万美元捉拿。
2015年,俄罗斯、伊朗介入叙内战后,沙拉及其组织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由于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努斯拉阵线”受到了美、俄、伊、阿萨德政府的多重攻击。为求生存,2016年“努斯拉阵线”发布视频,正式与“基地”组织切割,并改名为“征服沙姆阵线”。沙拉在视频中首度露面,他身穿迷彩服、戴白色缠头,一如“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登的着装。2017年,沙拉的组织与当地五个组织合并,组成“沙解”,并建立“叙利亚救国政府”,作为治理叙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的文官政府。
早期的缠头造型帮助沙拉获得了外部支持、吸引了大批追随者。9.11事件后,伊斯兰主义大行其道,“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快速坐大成势。而叙约八成人口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伊斯兰主义的影响。此时打着“圣战”旗号的沙拉填补了宗教极端主义在叙的空白,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批怀有同样激进思想的穆斯林青年,“沙解”也由此成为叙内战中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之一。
不过,此时大多数人仍认为“沙解”是极端组织,因为它在伊德利卜省的统治极具伊斯兰主义色彩。2019年,阿萨德政府联合俄罗斯打到了伊德利卜省,“沙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一时期,“伊斯兰国”已溃败倒台,“基地”组织更是人人喊打。为证明自己是一个可供信赖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其他势力支持,“沙解”转型的脚步明显加快。
2021年,沙拉首度接受西方媒体——美国公共电视网的采访。在两次访谈中,沙拉先后以夹克、无领带西装的着装示人,令外界感到意外。在采访中,沙拉强调“沙解”并非恐怖组织,而是致力于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民族解放武装”。此后,他在公开场合抛弃了头巾,开始频繁以迷彩服、橄榄绿便装示人。也正是此时,“沙解”在伊德利卜省的统治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实行有限度的宗教宽容政策,还开办学校,允许女孩就读。
沙拉希望转型能为他拉来新的“赞助”。曾任美国叙利亚问题特别代表的詹姆斯·杰弗里透露,在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期,“沙解”曾多次找人递话,希望获得美国支持。2020年以来,土耳其与“沙解”的战略合作也明显增加。
2024年11月27日,“沙解”带领一众武装团体向东南两路进发,仅用12天便推翻了阿萨德政权。在此期间,沙拉身着军绿色作战服在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演讲、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通过身穿精干利落的作战服,沙拉试图打造出一个坚持反抗阿萨德政权的指挥官形象,弱化他以往的伊斯兰主义特征,强化近年来他所强调的民族主义叙事。
正式入主大马士革后,沙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换装游戏”。在与外国政要会面的过程中,他穿西服、打领带,与过去的形象大相径庭。12月10日,以穆罕默德·巴希尔为看守总理的叙过渡政府正式接管权力。随后,过渡政府成员先后被任命,他们的装束也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
之所以会有如此转变,是因为沙拉想向叙国内外传递更加温和的政治信号。于内而言,他想通过着装来安抚团结民众。叙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教派国家,民众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在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是中东地区少有的世俗国家。如今阿萨德政权虽被推翻,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世俗风气难以在一朝一夕间改变。一些少数教派担心“沙解”等逊尼派武装团体掌权后,会实施严格的伊斯兰教法,限制宗教自由。为争取民意支持,沙拉不仅在着装上作出改变,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称,他将尊重不同族群和教派权利。
于外而言,沙拉有意向世俗政客靠拢,争取国际合法性。体面正式的新装扮不仅显示出沙拉是这场内战的胜利者,更体现出他灵活务实的性格。他曾在采访中强调,其他国家不需要对叙感到恐惧,叙正在走向发展、重建和稳定。在新形势影响下,沙拉和“沙解”的国际处境得到很大改善。12月20日,美国外交代表团在前往叙与沙拉会面后,认为后者表现出了“务实”态度,取消了对他的高额悬赏金。一些消息人士还透露,美、英、欧盟等也正考虑取消对“沙解”的恐怖组织认定。
巴格达迪的助手曾这样形容沙拉,“他是一个狡猾、自恋的两面派,在媒体上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变得神采奕奕”。如此评价或许有失偏颇,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伊斯兰主义再到叙利亚民族主义,沙拉的数次转型、多次换装既是出于生存需要,也是出于利益考量,这显示出他是一个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之人。未来叙利亚将走上何种道路还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沙拉的转型之路还远未结束。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