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嘱里出现阿奇霉素首剂加倍? 哌唑嗪首剂减半?这些用法用量是否科学合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大多数药物在采取正常给药方式时无需首剂加倍或者首剂减量,但有一些药物使用需要首剂加倍,有的需要首剂减倍。这是为什么?
首剂加倍:临床用药过程中,为了迅速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即坪值,使得药物迅速产生效应,常常采用首剂加倍的方法,即:第一次服药时,用药量要加倍。目的是使得药物在一个半衰期内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缩短药物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立即发挥治疗作用,迅速缓解病情。一般来说,“首剂加倍”的多为抗微生物药物。
首剂减量:是为患者对某种药物的耐受性着想。由于有些药物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规剂量给予,则容易导致患者不能耐受,即首剂效应或称首剂综合征。为避免首剂效应的发生,对某些药物就必须采取“首剂减量”法。引起首剂效应的常见药物主要见于治疗高血压药和心力衰竭药等。
替考拉宁:
一般感染,首剂:静脉给药 0.4 g,维持剂量:0.2 g每日一次。 重度感染:骨关节感染. 败血症. 心内膜炎. 腹膜炎等。首剂:每 12 小时静脉给药 0.4 g,连续 3 次,维持剂量:0.4 g每日一次。
阿奇霉素:
对感染(除沙眼衣原体等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首日服用 500 mg,第二至第五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 250 mg;或总剂量相同,每日一次服用本品 500 mg 共三天。
替加环素:
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 100 mg,然后,每 12 小时 50 mg。
米诺环素:
成人首次剂量为 0.2 g,以后每 12 或 24 小时再服用 0.1 g,或遵医嘱。
多西环素:
抗菌及抗寄生虫感染:第一日 100 mg,每 12 小时 1 次,继以 100~200 mg,一日 1 次,或 50~100 mg,每 12 小时 1 次。
替硝唑:
厌氧菌感染性疾病时,口服首剂2g,维持量每次1g,每日一次,一半疗程5~6日。
甲硝唑:
成人常用量:静脉给药首次按体重 15 mg/kg,维持量按体重 7.5 mg/kg,每 6~8 小时静脉滴注一次。
奥硝唑:
治疗妇科、外科及口腔科与厌氧菌感染有关的急性感染时,首剂静脉滴注1.0 g,以后每 12 小时静滴 0.5 g,共 5-10 日。儿童按每 12 小时 10 mg/kg 剂量静脉滴注。
伏立康唑:
静脉滴注:第一个24h,每次6mg/kg,q12h;维持量:每次4mg/kg,q12h;口服:第一个24h,每次400mg,q12h;维持量:每次200mg,q12h
氟康唑:
治疗念珠菌性口咽炎或食管炎、隐球菌性脑膜炎以及严重深部念珠菌感染时首剂量加倍;
卡泊芬净:
第一天单次 70 mg 负荷剂量,随后每天单次 50 mg。
氯喹:
首次剂量为每日 0.4 g,分次服用。当疗效不再进一步改善时,剂量可减至 0.2 g 维持。
如地衣芽孢杆菌、嗜酸性乳杆菌、蒙脱石散剂、盐酸洛哌丁胺等用于治疗急性腹泻时需要首剂加倍。
阿司匹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首剂药量300mg,维持剂量100·200mg/日
氯吡格雷:对于接受侵入性治疗(PCI)的患者,可以使用负荷剂量600mg,以更快速达到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对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应以单次负荷量氯吡格雷300mg开始,然后以75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
引起首剂效应的常见药物主要有: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
口服,一次 0.5-1 mg,每日 2-3 次(首剂为 0.5 mg,睡前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应在使用洋地黄和/或利尿剂等抗心衰的治疗基础上使用本药。 起初一次 6.25 mg,一日 2~3 次,以后视临床情况每数日至一周一次增加 6.25-12.5 mg,一日 2~3 次,最大剂量可用至一次 50~100 mg,一日 2 次。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般首剂用量10mg/次,一日3次口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
首剂用量为10mg至20mg,每日1次。常用维持剂量为每日20mg,肾血管性高血压,应从较小的剂量(如5mg或2.5mg)开始治疗。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如厄贝沙坦:
推荐起始剂量为0.15g,一日1次。根据病情可增至0.3g,一日1次。
地高辛:
口服地高辛初始剂量为0.125mg,维持量,每日一次0.125~0.5mg。
西地兰: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首剂0.4-0.6mg,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mg,总量1-1.6mg。本品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以保持疗效。
左甲状腺素钠:
口服,成人一般初始剂量每日25-50u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ug,可每隔2-4周增加25-50ug,直至维持正常代谢为止。一般维持剂量为50-200ug。
阿托伐他汀钙:
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
柳氮磺吡啶:
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口服, 成人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卡马西平:
成人初始剂量每次 100~200 mg,每天 1~2 次;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 (通常为每次 400 mg,每天 2~3 次)。
首剂加减有必要,但并非每种药都应首剂加倍或减量,应用必须谨慎:
1、在众多药物中只有少数药才能首剂加倍,不加选择地首剂加倍,反而有可能造成病人中毒。经常有感冒药首剂加倍导致中毒的例子。
2、首剂加倍并非适合所有人,对于老人、年幼者等特殊人群或者肝肾功能衰退患者,首剂加倍服用反而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3、需根据病种决定是否需要首剂加倍。比如替硝唑,用来治疗腹腔感染、肺炎、牙周感染等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首剂加倍,但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则无需首剂加倍。
4、药物治疗窗窄的药物首剂加倍必须谨慎,监测血药浓度,以免出现中毒。比如地高辛的治疗窗窄,血清有效浓度为0.8~2.0ng/ml,大于2.0~2.5ng/ml时应警惕药物过量或中毒反应。
5、有的药物首剂效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开始用药的剂量越大,首剂效应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药物,其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较为安全。
猜你感兴趣
中西药配伍禁忌一览表,收藏!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汇总,超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