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总会计师
发布国内外财经大事,深度报道财经界重大人物事件,以及总会计师、CFO、财务总监等人物,提供最新财经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5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西安头条  ·  春节严查!陕西一市最新通报 ·  4 天前  
西安头条  ·  春节严查!陕西一市最新通报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班给了我们什么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总会计师

评论 | 浅论企业如何通过税收筹划进行挖潜增效

中国总会计师  · 公众号  ·  · 2021-04-12 18:30

正文

  

文/刘晗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而企业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外扩充市场、对内降低各类成本,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很多企业在加强自身企业管理的同时,合理运用税收筹划来有效降低纳税成本。新时期下,税收筹划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降低纳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进一步规范税务业务处理、规避税务风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若很好地运用税收筹划,可以助其挖潜增效。本文从税收筹划的概述入手,提出通过税收筹划进行挖潜增效的意义,并针对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提升税收筹划水平的相应策略。


近年来,政府为了进一步鼓励各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了政策上的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税收征管系统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结合,税收征管日臻完善。新时期下,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实现挖潜增效的目的。

一、税收筹划概述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TAX PLANNING),是指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本着合法性原则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进行相应的筹划工作,以起到少缴或是延缓纳税的作用。
(二)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法定原则。偷税与税收筹划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少缴税款为目的,通过多计成本、少计收入、变造会计账簿、凭证的方式进行;后者则依照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及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而实施的少缴税款的筹划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如果税收筹划工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则将演变成偷税行为。可见,法定原则是税收筹划的根本原则,也是税收筹划的基础。
(2)财务原则。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节约纳税成本或是延缓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现金流的支出。总之一个目的,便是通过合法的税收筹划工作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稳健性原则,使风险最小化,权衡收益与风险,以此真正获得财务收益;综合性原则,进行税收筹划时综合考虑整体的财务管理活动。
(3)筹划管理原则。税收筹划业务在以往不被企业所重视,认为其仅是公司经济业务发展的辅助业务,如果没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则无法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然而,通过实践发现,同一笔业务实施税收筹划与不实施筹划,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以租赁业务为例,如果企业将自身的汽车对外出租则属于动产租赁业务,应缴纳13%的增值税;若企业提供汽车租赁的同时,还派出司机予以服务,则变为提供运输服务业务,按9%缴纳增值税。可见,通过筹划管理节约了4个点的增值税。

二、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进行挖潜增效的意义

(一)助力企业挖潜增效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使得国际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尤其在2020年初,我国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GDP增长大幅回落。宏观经济不佳,使得国内、外市场受到了较大影响。对于企业来说,在外部市场开拓不力的前提下,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税收筹划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约纳税成本,许多企业目前对税收筹划工作都十分重视。企业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筹划,能合理避税,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税收筹划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节约纳税成本,还能协助企业加强税务业务管理,有效降低纳税风险。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很多企业通过正规的税收筹划工作,既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又实现了依法纳税的目标,从而免于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各类税收行政处罚,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会不断地完善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安全,并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三、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税收筹划专业素质亟待提升
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财务人员是关键环节。然而,现实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因业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税收筹划工作。具体体现在,财务人员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足、对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够,在从事税收筹划时,显得有些盲目。另外,企业的投资人或是管理者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使得企业因税收筹划不合法、不合规而遭遇税务风险。
(二)税收筹划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鉴于此,每个企业都为不断占有市场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自身生产经营管理而努力。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渴望运用税收筹划的方式来挖潜增效。同时,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最为直接、投入最低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为了确保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及改进税收筹划方式。但是,目前来说,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并且也鼓励企业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然而国内的税收法规、税收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对税收筹划业务抱以观望态度,从而使得国内许多企业没有及时对税收筹划工作予以创新,错失了通过税收筹划来挖潜增效的机会。
(三)不可控风险较大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问题总是如影随形般存在。以税收筹划为例,如果运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风险。一方面,来自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掌握的风险。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由于对税收政策的掌握度、理解度上存在偏差,导致税收筹划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差异,严重的直接导致税收筹划失败,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有可能给企业平添税务风险。另一方面,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方面的风险。税收筹划有一定的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的成分,对于企业来说,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如果得不到税务机关认可,将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因为企业的经济性质千差万别,一些较为模糊的经济业务,税务机关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其将运用自由裁量权对税收筹划进行判断。如果企业表述得不清晰,得不到主管税局的认可,将增加不可控风险。

四、企业提升税收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提升财务人员税收筹划专业素质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日臻完善,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其工作难度也在逐步增加,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企业应着重提升税务主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担任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负责人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升其综合业务能力。另外,财务人员自身也要注重自身业务技能、财税知识、新税收政策等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应对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
(二)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其有效降低纳税成本的重要方法。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企业所具有的硬件条件主动与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开展税收筹划。比如,若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合理运用15%的企业所得税率;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如将季度增值税收入控制在30万元以下,年度120万元以下,则可以免征增值税。因此,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应该重视税收筹划工作,鼓励财务人员定期与税务机关作以良性沟通,以取得税收优惠政策的第一手资料,确保税收筹划的实现。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税收筹划工作,企业的相关人员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因税收筹划不力而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说,企业的管理层在重视税收筹划的基础上,应该多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不能一味为了税收筹划而筹划,为了降低纳税成本以税收筹划为借口采取偷税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财务人员应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力,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明确思路,制订出较为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同时,还应就税收筹划方案与主管税务机关达成一致,取得税务机关的支持。总之,税收筹划工作是一件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企业相关人员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将其落到实处。

五、结语

税收筹划工作是对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及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的检验,可以说是一项长期、具体的工作。企业如何能通过税收筹划工作来降低纳税成本及税务风险,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角度,来提升税收筹划的成功率,为企业挖潜增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燕红.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讯,2021,(03):111-112.
[2]张建松.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市场,2021,(03):160,162.
[3]郭媛媛.试论基于结构性减税降费的小微企业税收筹划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2):93-94.

来源:《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



【感谢您关注《中国总会计师》!更多精彩回复】

回复【1】了解-杂志社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