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效率与流量竞争,美团、抖音本地生活下沉市场策略 ·  7 小时前  
91产品  ·  一分钟学会DeepSeek R1本地部署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DeepSeek,我能想到的几个场景 ·  昨天  
产品犬舍  ·  水一帖,聊 10 条有的没的 ·  2 天前  
三节课  ·  分享5个DeepSeek免费使用工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运营就该苦该累?其实是你的认知有问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3-29 20:52

正文

作者:Levin

全文共 2243 字,阅读需要 5 分钟


—— BEGIN ——



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穿的却是各自的鞋。

我们同在一个旅游景点,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我们同样做运营,为何体会到的是不同的诗和远方?


听很多做运营的人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价值,也听他们谈起对运营前景的迷茫,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成长为高级运营,始终脱离不了打杂的状态。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成长为高级运营所要做的五个点,也是我在接触了很多阿里腾讯好友后,发现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几个优质思维。



一、升级认知


在掉进无数运营的坑后,我越发意识到, 运营人的本质差别在于认知不同。 因为技能是可量化的,别人可以在熬夜加班中超越你,但认知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是不可量化的。


而认知的不同,你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思考是有差异化的,进而导致了你做决定的不同,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其他运营的最大区别。比如,你在做某一个活动运营的时候,如何调动资源,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如何花最少的费用去达到最大的效果,做出不同决定的人实现的效果差别很大,这就是认知的力量。


那如何做到认知升级?


1.保持饥渴。 乔布斯的那句”stay hungry,stay hard”不知被多少人仅仅列为了个性签名,然而并没有去执行。很多人自以为看过几本运营书,关注了很多互联网资讯,背靠大公司光环做过几次大型项目,就以为自己对运营已经摸透了,其实不然。

2.拥有好奇心。 追热点,定期体验优秀的产品,主动学习新技能,这些都是运营人员的日常必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中不断扩张自己的视野,从而让自己成长更快。

3.好的圈子。 要永远相信行业领域第一的人掌握的资讯比你多,要相信有些人能做好是因为他身边有能做到的人,要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抓住核心杠杆点


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

某场活动邀请了某个大咖参加,那场的效果会特别好。

创业公司拿到了BAT的投资后,下轮融资会更加简单。

打王者荣耀的时候,要把对方的核心输出先给干掉,才能推倒对方水晶。


从以上可看出,你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要点,以此为杠杆点就能让事情的进展变得更加顺利,好比多卡诺骨牌效应。


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案例,好比知乎内测时邀请了李开复等互联网精英,刚知道小密圈的存在是在小道消息的公众号,去分答听的第一个付费问答是王思聪回答的。


优秀的运营会面对很多大大小小的决策时,要找到核心杠杆点,不断重复问自己还有没有更优的解决方案,过滤掉很多选择,从而找到最优解。


我刚开始做运营的时候,感觉运营很杂很苦逼,成长特别慢,后来我每天工作前都会问自己,今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逐渐学会把握事情的核心要点,从而找到做运营的感觉。


三、场景的洞察


很多时候,用户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 比如,你去星巴克并不是因为咖啡很好喝,而是喜欢在那个场景下聊天的感受。又好比,玩吧这种游戏社交产品,很多玩家并不是想玩狼人杀、你画我猜,而是通过游戏场景去达到撩妹等交友需求。


鹅厂内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导向 。学会场景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洞察用户的需求,以及能更好的做出运营的决策。


举个例子,近期体验了贵圈app,这是一个知识变现的产品,付费后即可进入某个达人的朋友圈,观看他的动态。当时我在思考,贵圈是用怎样的运营策略让更多用户付费?


我用场景分析的方法,将用户分为了三种:


  • A场景:带着明确付费意愿,来关注某个大咖的

  • B场景:有付费意愿,先随意浏览再判断

  • C场景:没有付费意愿,想获取免费信息的


针对以上用户场景,贵圈是这样给出相应的运营策略:


A场景: 首页推荐了很多优质圈主的文章,同时看到keso、Fenny、李叫兽等大咖都在热门榜,利用明星效应让用户发现更多喜欢的圈主,从而产生再次付费的行为。


B场景: 除了利用个性化给用户推荐圈主,用户可以免费试读几条圈主的朋友圈动态,如果喜欢即会在圈主开始收费后产生付费。


C场景: 这种场景可能是最常见的,很多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被培养起来,贵圈设立了限免区和一元区,利用价格驱动让没有付费意愿的用户也能留下来。


那如何分析用户场景?我一般用4W1H思考:


  • Who – 什么人

  • where – 在什么情景下

  • what – 出于什么目的

  • what- 有什么痛点

  • how – 期望如何帮助


四、构建运营体系


运营究竟是做什么的?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回答:

运营就是打杂的,啥都干,累的像条狗。

运营就是来帮产品背锅的,明明是产品做得很烂,还怪运营。

运营就是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听者沉迷其中。


简单来说,运营就是通过用户、内容、活动这三大环节来将产品跟用户连接起来。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做运营很简单,就是管理用户,再搞下活动,写个段子啥的。但后来你发现运营是一件需要你真正沉淀下来去思考的一个岗位,你必须构建自己的一套运营体系,将所有支离破碎的点给串联起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造血循环的生态闭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效率与流量竞争,美团、抖音本地生活下沉市场策略
7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DeepSeek,我能想到的几个场景
昨天
产品犬舍  ·  水一帖,聊 10 条有的没的
2 天前
三节课  ·  分享5个DeepSeek免费使用工具
3 天前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北上广深为什么苦?不敢花钱的根源是什么?
8 年前
今日房产  ·  如果征收房产税房价会跌吗?
8 年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美军突袭叙利亚,我们应如何理解中东?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