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作者对于公众号运营的转变、公众号的细节设定、个人对于广告的态度、对于长期顾问工作的决定、对AI的看法以及个人情绪波动的分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众号运营转变及细节设定
作者今年对公众号运营的兴趣增加,对公众号进行了精修并计划密集发布。公众号的封面图是旅行中拍摄的照片,配图随意。公众号关注人数4.5万,点击率中位数8%。
关键观点2: 个人对于广告的态度
作者对于广告持谨慎态度,只接自己用过并认可的广告,但由于公众号关注人数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不值得专门发长文推广。如果发广告,会在最前面标明“广子”。
关键观点3: 关于长期顾问工作的决定
作者今年只打算接一份长期顾问工作,即“有知有行”。对于其他邀约,只接受短期工作。作者表示不会因为找不到新的顾问而感到焦虑,因为他还有很多想尝试的事情,例如玩密室。
关键观点4: 对AI的看法
作者对于AI的发展持观望态度,认为虽然有些产品经理对AI很兴奋,但目前尚未发现AI在实际产品中让他眼前一亮的成果。同时,他对AI在工作中的应用表示苦恼,认为目前的AI都是“严重降效”。
关键观点5: 个人情绪波动的分享
作者分享了自己起床后情绪低落的经历,并经常如此。他认为这是过去十几年情绪剧烈波动的结晶。他猜测自己的情绪会逐渐变得平和,并希望能不受工作困扰,已有稳定的亲密关系。
正文
1、春节花了二十多个个小时,精修最近半年发在犬校的长帖,大概 20 帖,所以最近会密集发布公众号。
2、我对于公众号的兴趣今年忽然增加,以前其实是不喜欢运营公众号的,有一搭没一搭地发,把微博和犬校作为老巢。这个转变没理由,就是脑子一抽。一定要找理由的话,公众号的专业评论比微博可好太多了。
3、前几个月,我把公众号后知后觉地改成 “关注 7 天可评论” 后,专门切小号过来骂我的人明显变少了。没想到吧,这个只发产品分析的公众号也经常被骂。这就是当代社交媒体生态,流量即诅咒。只有犬校这样的邀请制社群才能保持友善。
4、我的公众号封面图,全都是我在旅行中拍的,所以配图很随便,乱七八糟的瞎几把配(我就喜欢)。
5、我的公众号目前 4.5 万关注,点击率中位数 8%,完全没有广告价值。这倒方便了我不加思考地拒绝一切陌生广告邀约,和微博一样,我只接自己用过,认可的商单。即便这样也因为公众号粉太少了,大多数情况下不值得为这么便宜的广子专门发一篇长文。
6、我如果发广子,一定把「广子」打在最前面,不用担心看着看着忽然一个转折,我个人不喜欢那样。
7、今年下决心只接一份长期顾问,也就是有知有行。如果还有别的邀约,只接短期,长期就不谈了。这个行业不会有值得我长期合作的新机遇。接不到新的顾问也没关系,我还有好多好多想玩的,比如最近迷上了密室。「特别贪玩」是我和同龄人最大的差异之一,比如我从来都把产品当做玩具而不是事业。
8、有人在微博问我:“AI 这一波你不兴奋么?” 我想了想回答:“有些产品经理很兴奋,但还没发现他们做出来了什么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
9、对于 AI,我一直很苦恼,目前的 AI 对于我个人的产品工作全部都是「严重降效」,以至于除了生活中替代搜索引擎之外,我在工作中没法拥抱大模型。在犬校问别人工作中如何用大模型,(摇头)他们用的方式对我来说全部都是「严重降效」。so 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