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场观察丨山西大同“破门亮灯”风波中的三大 ... ·  16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丨一览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反思张家界“两个菜要844元”风波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2025年春节假期交通出行超23亿人次、大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群际接触理论”是什么?丨舆论知识点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8-08-13 20:27

正文


今天为大家科普 “群际接触理论 ”。


群际接触理论 ,也称为 “群际接触 假设 ”,出现于20世纪40-50年代 ,是消除两个或多个群体间对立关系的理论,其认为在群体成员互相不接触的情况下,往往对对方的真实情况不会特别了解,有可能会产生误会;而增加不同群体成员间的社会性接触将有助于群体间关系的改善,也是研究减少偏见的经典理论之一。


群际接触理论形成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刚刚过去的世界大战使美国社会意识到为避免因分裂而被征服的下场就必须实现国家团结,而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白人与黑人)关系问题。一大批著名学者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 G.W.)成为集大成者,他的经典著作《偏见的本质》一书被视作群际接触理论形成的标志。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域中,导致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在结构上可以区分成三个方面:认识上的刻板印象、态度上的偏见以及行为上的歧视。这些群际冲突动因的形成源于不同群体彼此之间缺乏充足信息或持有错误信息,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是有条件和存在限度的,严重违背最优条件可能导致消极接触并对群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而诸如群体文化差异和利益竞争等问题也无法在群际接触的理论框架中得到彻底解决。



亲们,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击广告,供养一下小编哦!


— [ THE END ] —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免费使用清博舆情系统

| 清博报告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

微信千强年度报告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