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以渭水历史文化为背景,根据东汉末年渭水源地区名医封衡的历史传说改编而成。
全剧共有六场。
第一场本草经,表现封衡的从医之路即祖国医学之路,是继承之路、献身之路、天然之路。他为解救病患,冒险采药、以身试针、以身试药,全家为此付出巨大牺牲。
第二场仁爱篇,写封衡大爱弥天,以人命为神圣,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不分族别一视同仁救治羌民,惊天地泣鬼神,凸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仁医精神。
第三场和平颂,写封衡所带来的人心感化,促成了汉羌和好愿景的实现,歌颂了医学医者为代表的和平力量对杀生害命的战乱暴力的胜利。
第四场护生赞,写封衡救死扶伤、卫护生命的医术、医德、医道、医念,赞美他不慕荣利的平民精神。
第五场自由曲,通过曹操征召、封官、赐金,唱出了封衡的自由灵魂,以及他情系民间、医术为民、开放博采、拒绝世俗富贵的大中医胸怀。
第六场大汉歌,写封衡在离开中原返回西北的路上,秉承曹操之命,前往安定郡(今平凉一带)疫区,义无反顾地帮助防治疫情,因积劳沾染瘟疫,以身殉职。曹丞相为封衡送来了“渭水医魂”金匾。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院秘书学系系主任、现任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副县长
封衡出生于公元116年左右,他在渭源山奇水秀、药材丰富的鸟鼠山采药修行,终得精湛医术,他悬壶济世的美德良行与陇中大地的山山水水结下了深厚的缘份。封衡的百岁人生中最让后世难忘的是他闪闪发光的精神品质,渭源人更是对此感念不已。《渭水医魂》正是对封衡的品质和百姓的想念作了最深情的追忆与表达。
史料记载,封衡在渭源的远山近水间逐渐修炼成了潜心医术、心系百姓、不畏权贵、不慕富贵的优秀品质(史载建安二十一年,封衡曾受到曹操重金高官招揽,但他坦然拒绝,只愿为各民族普通百姓治病疗疾)。这品质来自渭源土,又泽被渭源人。所以,《渭水医魂》全戏围绕他的这些精神闪光点一一展演而成,用情可谓至真至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剧中主题便有着关于医者仁心的表达、有着关于自由民主的渴望、有着关于民族团结的诉求。陇中多草药、医家有传统,《渭水医魂》这样的中医剧虽然来自渭源,但其实以深情开阔的方式折射出了甘肃中医药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多元价值,它启迪着我们思考文化、继承传统、守望美德。
朱忠元
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理论与写作教研室主任
伴随着熟悉苍凉的秦腔音乐,大幕拉开,一个东汉末年生活在渭水源头的历史人物封衡出现在舞台上,在流民扶老携幼的过场中,在幕后凄凉深情的呼唤中,渭水源头的历史人物封衡朝我们走来,在舞台上展示他以医人的仁心救治羌族首领,由此解决了渭水源边地羌汉民族纷争,得到郡守的认可,得到曹操的征召,进而在不意之间医国的故事。
作为甘肃省又一部涉及医学和医生的戏,《渭水医魂》颇有新意,它并不是仅仅表现医生的高尚品德和精湛的医术,而是将医生的医人与民族和谐联系起来,所以本剧并不是一出表现医术的戏,而是表现医道的戏。其所塑造的封衡形象不仅是为百姓疗疾疗伤的良医,更是救民于水火的大医。剧作在传播了中医哲学中的养生智慧的同时,将中医的和谐精神普及到渭水源头边地治理和民族团结方面,这是一次从医人到医国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讲,《渭水医魂》是甘肃众多与医相关剧目中立意最为独特的一出新创剧目。
本剧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故事发展有虚有实,把一个从医人到医国的过程表现得丝丝入扣;与此同时,剧本每一场情节集中,矛盾突出,展示封衡性格的不同侧面,通过不同场次的相互配合,人物性格得到了多个层面的展开,完整地塑造了一个良医的形象。笔者在想,即使封衡不要因为羌妇治病而死,也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当然,本剧的最后一场《魂归》确实起到了深化主题和升华人物精神的作用。
相对于大制作和炫目的舞台装饰来讲,本剧的演出恰好是在朴素和简陋中呈现丰富,它所呈现的医学文化的丰富、人物性格的丰富,抓住了戏曲的本质特征,相对那些被称为“视觉盛宴”的戏曲来说,这是一部入心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