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传闻 | ... ·  昨天  
旅拍誌  ·  这样的婚礼现场照,好好看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28岁丨镜头里的残酷青春,却折射她真实的自己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5-10 20:17

正文

其实也没什么原因,我们就是想在这个平凡的5月,给大家推荐一些优秀青年摄影师 —— 这就是我们的【5月米拍青年摄影月】


 - 第6位 28岁 陈哲 - 


89年出生的北京姑娘陈哲,是一位很有天赋的摄影师,她2007年接触摄影,并远赴美国开始摄影专业的本科学习,现在工作生活在北京。



她的获奖经历编少是跪着看完的:


凭借作品《可承受的》《蜜蜂》:2010年,21岁的陈哲获得柯达奖学金;2011年获得马格南基金Inge Morath奖、三影堂年度摄影师奖、连州摄影节新摄影奖;2012年获得 Flash Forward新摄影师奖....



 - 可承受的 - 

2007-2010


这些跟自己身体过不去的照片看起来让人很不愉快,但这就是最真实的陈哲。


中学时代的陈哲也是一个“好学生”:听老师话,不奇装异服,不早恋,从清华附中初中部升上高中,她一路都在重点班.....可这些只是外在表现的“好”。



可作为一个心思活络的好学生,陈哲想的太多了,她时常感到生活很难,精神紧张,容易怀疑秩序。“我很少开口,希望能够隐秘地自我呈现,却总是词不达意。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怕浪费时间,想要尽快从内部成熟。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有意识地给自己的身体找麻烦。”



也是希望能尽早独立,她选择了出国念书。只是因为奖学金最高,她读了摄影专业,在此之前她甚至连胶卷都没摸过。



《可承受的》就是她从那之后开始的,这些照片都是她的自拍,本不是作为一组将来要发表的作品进行拍摄的,相反,这只是陈哲借以自白的手段。之后因缘际会,在其老师的鼓励下,陈哲最终以《可承受的》为名,将这些照片整理为作品发表。







 - 蜜蜂 - 

2010-2012


在《可承受的》完结之前,陈哲就在2010年开始了《蜜蜂》的拍摄。与前作不同,这次陈哲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创作,而拍摄对象也由自己变成了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们。



陈哲将他们(包括她自己)称为“蜜蜂”,因为他们都印证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对蜜蜂的描写:

如果受伤,它们会
用毒针蜇咬,血管刺穿
把刺深埋,生命将
留在自己制造的伤口里



“蜜蜂”眼中的《可承受的》并不是陈哲一个人的自我,而是他们都曾观察过的“自我”。



“我希望作品第一眼看上去是关于秘密和情绪的,同时它富有揭示性的信息,像是为无法回答的问题所列的目录。观者始终无法亲面“蜜蜂”的表达,他们看到的只是照片、读到的只是字。怎样才是对人之为人的精彩概括?我对这种展现有一种责任感。”



《蜜蜂》意在敲击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刻板认识,而不是提供插图式的印证:他是一个人,不是一类人;他不能被社会演练出的公式所预期。尘埃落下,有人挥手弹开,认为不值一提;有人将它们全部吸收,布满身体。在感到困惑的时候,“蜜蜂”们选择“把生命留在自己制造的伤口里”,以度过生活中的坎坷。



— —


2013年陈哲受邀参与法国ARTE电视台纪录片“镜头下的中国”;2014年受邀参与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青年摄影师眼中的中国”;2015年陈哲的作品《向晚六章》获得无忌新锐摄影师奖;2016年,她的出版物”蜜蜂&可承受的“获得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 ........



这是她的个人网站

www.zheis.com


 ● 


 END 



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编少将从留言中抽取一位幸运者

米拍图书微店赞助的

《彩色的中国》

一本


 - 昨天留言的幸运者是 - 


她将获得

刘涛《走来走去》

一本





[ 推荐阅读 ]


22岁丨我在摄影这个领域,顶多算个谦虚的好学者

28岁丨天才女摄影师的孤独影像

23岁丨看完这个少女的照片,脑海里只有一个词

23岁丨兰州小伙,用徕卡拍出英国喧嚣背后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