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滩到向家坝,从红水河到金沙江,一座座水电丰碑,一份份设计方案,一次次筑坝难度的突破,记录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冯树荣对我国水电事业的奉献。
冯树荣从事水电水利工程设计科研建设工作40年,主持创建了200米级高重力坝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体系,突破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从100米级到200米级的技术瓶颈,引领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是我国碾压混凝土坝技术领军人物,更是一位兼具技术才华、管理智慧和高尚情操的杰出工程师。
他承担的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520亿度,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20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几乎所有与冯树荣共事过的人都很一致地评价他——一个看起来既低调又谦逊的人。“你们这个工作要做实,不要流于表面,就像建大坝,基础没打牢,这个大坝也不会稳固。”这是冯树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比喻,做人做事要务实是他最基本的行事准则。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长沙工作的江苏人,低调谦逊的骨子里早就渗透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再加上江浙人独有的精明强干,博采众长地为他作为科研型、学者型企业管理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的夏天,冯树荣正式成为中南院的行政主要领导,十多年来,他充分发挥技术型领导优势,审时度势加强技术储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南院各项业务逐步实现均衡发展,水电业务稳步发展,新能源业务规模持续突破,水环境治理及土壤修复业务较快增长并形成品牌效应,城乡建设及新兴业务持续发力并取得差异化突破;业务结构不断调整,可提供规划、勘察、设计、建造、投资、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
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行业竞争压力,冯树荣经常在各个层级的会议上提及他的发展思路:“中南院只有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数字赋能,国内国际统筹才能在当前的发展中开辟出新的路子。”
最终,冯树荣统筹制定了“三主多元、四维一体、数字赋能”的企业发展战略部署,将中南院的发展愿景明确定义为以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乡建设为三大主业,以绿色砂石、土壤治理、地下工程等为特色优势业务,具备工程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平台研发核心能力的国际性工程公司。
“他的管理智慧,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中南院的每一寸土地。”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如是说道。
如果说“斯文中不乏干练,沉稳中闪烁睿智,低调中蕴含魅力”几句话只是大致描述出了冯树荣作为2013年、2015年、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的外在特征的话,那么,我们还须用“笃学善思重实践,追求完美勤钻研,潜心事业获成就”这样的描述,方能让人们对专家型企业领导人的他留下更为深刻的整体印象。
1984年,中南院在历经特殊时期的拆分后刚刚在长沙东南郊的一片荒芜上动土新建,漫天尘土和接连的稻田让大学刚刚毕业的冯树荣根本无法想象,四十多年后,这里作为长沙高铁新区的繁华景象。
踏上工作岗位的冯树荣,白天勤奋工作,经常主动深入工地现场,虚心向老专家、工程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和咨询,在实干中潜心学习和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夜晚,其他年青同事选择了放松和休息,他却挑灯苦读相关专业书籍、琢磨工程设计报告和图纸。正是因为这种耐得住寂寞、持续自我加压学习的劲头成就了他:经得起喧哗诱惑,把旺盛的精力花在沉思苦钻;放得下休闲娱乐,把充沛的体力留在工地上的意志与精神,让冯树荣同志很快就成长为中南院一名年轻的生产技术骨干,并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了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领导岗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验的积累总是离不开时间的沉淀。
参加工作40多年来,冯树荣主持和参与了世界首座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龙滩大坝、同类工程泄洪功率世界之首向家坝工程、国内地质条件最复杂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科研工作,在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建设、大功率泄洪消能控制、巨型地下洞室群建造等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特别是担任龙滩水电站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及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主管总工程师期间,他连续多年,每年超过200天,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程一线现场。对工程建设工作高度负责,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水电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的工程技术难题,龙滩、向家坝工程均提前发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及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若让冯树荣评选他最感自豪的工程,龙滩水电站一定名列其中。龙滩水电站,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初步设计并开工建设的200米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具有发电、防洪、航运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2001年7月,龙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开工仪式上,冯树荣激动万分,这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建设终于拉开了帷幕。
冯树荣自1999年8月起担任龙滩水电站设计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工作,主持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冯树荣是我国混凝土坝、地下洞室、地基及边坡工程等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同时也是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领军人物之一。
▲龙滩水电站截流龙口胜利合龙时冯树荣总工兼设总接受采访
正是在龙滩,他提出了中国特色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筑坝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施工技术,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材料特性、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断特性、大坝体型及材料分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渗流控制和高温多雨环境下的快速施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200m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评价:“龙滩水电站使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从100米级跃进到200米级,总体达到了同期、同类工程中的国际领先水平。”
2007年,在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暨庆祝碾压混凝土筑坝30周年庆祝会上,龙滩大坝获国际碾压混凝土“里程碑”工程荣誉。2013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菲迪克)2013年年会暨百年庆典颁奖大会上,龙滩水电站工程荣获“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优秀奖”,我国仅三峡和龙滩两个水利水电工程获此殊荣。
自2001年起,冯树荣参加向家坝水电站设计研究工作。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水富市与四川省宜宾市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出口处,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建设的最末一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除发电效益外,向家坝水电站兼有防洪、灌溉、拦沙、改善通航条件、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效益。
向家坝水电站于2014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十年间,累计发电超3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约1.0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89亿吨。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技术环境复杂,存在深厚软弱破碎岩体坝基处理、大流量泄洪消能、大跨度地下厂房等多项技术难题。冯树荣说:“可以形象理解为,大坝的基座岩体不稳定,加上泄洪流量特别大,需要统筹解决渗透稳定、抗滑稳定、坝基变形三大问题。”
在经历了龙滩大坝的历练后,再来到向家坝,面对不同的技术问题,冯树荣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思路。
他联合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了“高坝深层抗滑稳定设计原则和安全度多元判据研究”攻关工作,系统研究了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设计原则等问题,提出了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失稳判别准则,在设计理论和方法上有创新,针对向家坝重力坝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提出了开挖回填、加强固结灌浆的综合处理措施,成功解决大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
▲冯树荣(右)在向家坝水电站现场
随后,针对向家坝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他又研究提出堵排结合、以堵为主、控制排水的渗流控制原则及配套技术,采用水泥帷幕、复合灌浆及混凝土防渗墙等综合防渗措施,在强透水基岩排水系统中个性化设计,提出动态可调控排水设计理念,解决了坝基大渗水量渗透稳定技术难题。
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向家坝水电站的泄洪消能设计。向家坝水电站大坝右岸紧邻云南水富市,在泄洪过程中去和尽可能降低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冯树荣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吸取国内外类似工程经验教训,兼顾平衡“水力与结构”要求,研究提出了带高低跌坎的底流消能体型方案和设计施工技术,解决了高水头大流量多泥沙河流泄洪消能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的新型消能工方案,丰富和发展了混合流理论,妥善解决了发电、航运与环境保护相互间的矛盾与技术难题,达到了雾化影响小、消能效率高、消力池临底流速小、下游水流平顺、泄洪运行方式灵活、悬移质能安全过坝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
向家坝水电站已于2013年5月投产,配合三峡水库运用,可进一步减小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
在历经了龙滩、向家坝两大巨型工程洗礼后的冯树荣,更显露出了大师风范,将高超的专业技术演绎出了“艺术”的境界。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华东地区电力负荷中心,是已建地质条件最为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蓄能电站工程,也是全国已投产装机规模最大的主机设备国产化抽蓄电站项目,为国家抽水蓄能大发展积累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工程经验,具有突出的生态示范意义。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之所以难,主要源于其复杂而恶劣的岩层条件,一是破碎,二是富水,在此修建抽蓄电站好比在豆腐里面打洞。
冯树荣作为中南院溧阳抽水蓄能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分管总工,主要负责组织该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重大技术方案、重要技术措施的决策。这一切都需要他精心组织工程总布置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决策。
针对富水、Ⅳ类围岩为主复杂地下条件的大型地下洞群稳定问题,他率领团队提出“超前排水+柔性护壁+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组织了开展复杂地形和料源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稳定和变形控制的技术研究,明确了“坝基地形综合改造、面板底部支撑新结构、坝体双增模区”的技术方案,使得大坝沉降变形控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从高处看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水盆,这个“水盆”由一座主坝、两座副坝和山体库岸环绕而成,水中还耸立着两个“碉堡”状的建筑——进出水塔,塔身高度95米,直径37米,居亚洲第一。因此,库盆防渗就是冯树荣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他提出采用土工膜结构层级划分、三维复合排水网垫层、土工膜与结构系列连接型式等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工作水头52米的全土工膜可靠防渗,有效保障了一湾碧水如宝藏般安全地汇聚在“盆”中。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已相继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实现了国家级工程奖项大满贯。
▲冯树荣(中)调研平江抽水蓄能电站
卸下企业管理重担的冯树荣更加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他秉承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理念,遵循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的指引,不断用自身实践,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务实的举措,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心无旁骛,精益求精,臻于至善,敦行致远。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冯树荣为大国工程的匠心独运,也是他精彩人生的光辉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