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画家刘昆以岳阳的山水风光为创作灵感,将巴陵大地的壮丽景色通过画笔展现出来。他的画作不仅描绘了岳阳楼、君山岛等著名景点,还展现了金鹗公园角落的古井、南湖边棕树等寻常之处的景致。刘昆通过写生深入探索艺术,他的艺术作品充满生机与惊喜,宛如岳阳的活地图。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家乡的情感深深融合,希望通过画作宣传岳阳,为家乡出一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刘昆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刘昆的画风雄浑壮阔,笔墨洒脱大气,对细节处理恰到好处。他的山水画作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擅长捕捉寻常之处的景致,让作品充满生机与惊喜。
关键观点2: 刘昆的艺术成就与经历
刘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岳阳市名楼画院院长。他的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全省、全市展览并获奖。他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与进修,师承名家,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
关键观点3: 刘昆对家乡的情感与贡献
刘昆对家乡岳阳充满深情,他的画作大多以岳阳的山水风光为主题。他不仅用画笔将岳阳故土描绘得淋漓尽致,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忧思与欢乐,都深深融入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宣传岳阳,为家乡出一份力。
关键观点4: 刘昆的写生经历与对艺术的理解
刘昆强调绘画的源头活水在于写生。多年来,他深入岳阳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进行写生,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他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瞬间的定格,更注重用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光去凝视、去感受、去融入自然。
正文
巴陵大地,山川壮丽,人文深厚
在画家刘昆的笔下
焕发出无尽的魅力
从雄伟的岳阳楼到灵秀的君山岛
从古朴的三眼桥到静谧的千亩湖
每一幅画作都是
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眷恋
深情凝笔端,妙手绘巴陵
刘昆用他的画笔
记录了巴陵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变迁
更将湖湘文化的精髓
融入其中
让观者在墨香中
感受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律动
刘昆的画室,位于岳阳最繁华的地段,紧邻炮台山美食街。闹中取静,自成一股隐隐于市的气派。
初见刘昆,朴素衣着难掩其精神矍铄、气质非凡。
他谈吐幽默,笑容满面,阳光开朗。画画、养花、小酌,构成了这位老艺术家的日常,闲适而雅致。
数十年来,刘昆背着画夹水壶,穿梭于岳阳的山水街巷。毛田梯田、铁山水库、洞庭湖畔,还有工厂、码头、景点等地,皆留下他的足迹。
他眷恋家乡自然风光,感慨城市变迁,把满腔才情融于笔端,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画卷。
《秀美南湖》是一幅长达20米的山水长卷,
从三眼桥到千亩湖,沿途美景依次铺展,一笔一画,细腻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洞庭新貌》中,城陵矶新港区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景象壮阔,
浩瀚湖面上,轮船穿梭往来,岸边起重机林立,背后城市建筑错落有致,完美展现了临港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龙舟之源》生动再现了端午节汨罗江赛龙舟的热闹盛景,
悠悠江水之上,龙舟健儿们奋力划桨,岸边观者如潮,人头攒动……
细品刘昆的山水画,雄浑壮阔的气势扑面而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其笔墨洒脱大气,皴擦点染技法娴熟,兼工代写,长短曲直、疏密浓淡、干湿疾徐皆处理得恰到好处。笔下的云与水更是灵动飘逸,生机蓬勃。
在众多景致中,岳阳楼是刘昆的心头挚爱。五十年来,
他绘就的岳阳楼画作,大大小小有上千幅,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流传至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画岳阳楼者众多,可刘昆笔下的岳阳楼却独具一格。
在他的画中,湖与楼相互映衬,呈现水天一色之景。岳阳楼气势磅礴、雄伟高大,祥云缭绕,尽显“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刘昆独具巧思,善于以云烟入画,营造出虚实相生之境,让岳阳楼更显神秘庄重,韵味悠长。
君山岛,亦是刘昆画作中的常客。他巧妙布局,将君山岛的地理位置呈现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同时,运用散点透视法,将四周美景尽收画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除了这些闻名遐迩的景点,刘昆更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总能在寻常之处捕捉到不寻常的景致。
金鹗公园角落那口常被行人忽略的古井,南湖边那棵长于树中的棕树,都被他敏锐地捕捉入画。
正是这双独具慧眼,让他的作品充满生机与惊喜,宛如岳阳的活地图,引领游客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美丽景观。
岳阳著名剧作家陈亚先尊称刘昆为“刘岳阳”,并多次为他的画集作序。
作为至交好友,陈亚先对刘昆赞誉有加:“几十年来,他不仅用画笔将岳阳故土描绘得淋漓尽致,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忧思与欢乐,都深深融入了这片深爱的土地。”
刘昆出生农村,儿时遇到一个很好的绘画老师,开始了美术启蒙。
年轻时,他当过铁道兵,在部队一直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工作。后来,他进入浙江美院进修,又师承于何镜涵、徐照海两位名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岳阳市名楼画院院长,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全省、全市展览并获奖。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前段时间,刘昆受邀参加2025“书香岳阳·百花迎春”新年诗歌朗诵会。在短短8分钟的朗诵时间,他即兴挥毫泼墨,完成了一幅山水画,令在场众人惊叹不已。
绘画的源头活水,在于写生。多年来,岳阳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都留下了刘昆深深浅浅的足迹。他的写生,不似相机那千分之一秒的瞬间定格,而是用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光去凝视、去感受、去融入。一本厚重的写生本,一个颇具年代感的水壶,再加上一个小板凳,这便是他探寻艺术真谛的“秘密行囊”。
在写生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一些难忘的瞬间。
有一次,刘昆在写生途中不慎深陷泥潭,危急关头,他脑海中闪过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本能地举起手中那厚厚的写生本,不愿它损伤分毫。
还有一回,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刘昆和同伴驱车前往水库写生。结冰的山坡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行驶其上,刺激与忐忑交织。然而,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对艺术的炽热追求。
即便在酷暑难耐的时节,刘昆也从未停下写生的脚步。乡下的田埂上,烈日高悬,毒辣的阳光肆意炙烤,他安静作画,汗透衣背。路过的农民见此情景,不禁感叹:“哎呀,你这个画家比我还吃得亏些。”他却只是笑笑,继续专注于眼前的美景。
为了完成平江地区的画集,刘昆带领名楼画院的艺术家们耗时近3个月,
在幕阜山等几十处名胜景点写生,精心创作了近60幅国画作品。跋山涉水中,每一步的丈量,都是对艺术的虔诚;每一次的凝视,都是与自然的对话。
寻山问水的征程,为刘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作画灵感,山间轻柔的微风,谷间潺潺的溪流,亦塑造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虽是长者,他却更像是一位“老玩童”,浑身散发着年轻的活力。
当被问到年龄时,他爽朗地大笑:“哈哈,我今年18岁啦!”说着,还自豪地向记者比耶。
“爱岳阳,画岳阳,只将深情付岳阳。”“不管我走到哪里,岳阳楼都在我心里。”
采访中,刘昆提到最多的便是他的“故乡情”。这份情,如潺潺溪流,润泽着他的心田;似熊熊烈火,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
1975年,从部队转业归来的刘昆,重回故乡的怀抱。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
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相继举办了“岳阳山水情”“锦绣潇湘”等个人画展,著有《巴陵胜状画集》《刘昆山水画集》《山水岳阳画集》等多部画集。
每一幅画、每一本画集,都是他对故乡爱意的深情告白。
在与刘昆的交谈中,他也聊到了一些朋友的不解:“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画岳阳,其他地方也很美啊。”面对这样的疑问,刘昆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作为岳阳人,我只想把岳阳的美淋漓尽致地画出来,更好地宣传岳阳,尽我所能,为家乡出一份力。”这份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质朴而又深沉。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蒲星在《刘昆山水画集》的序中,曾这样赞誉:
“家乡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之一,在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时代,守望这座精神家园尤为重要。
刘昆先生的身体力行,可以说是守望者的典范。他的山水画固然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但相比之下,内中的湖湘情愫更令人感动。”
刘昆不仅自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还怀着一颗热忱之心,创办了岳阳市名楼画院。在他的带领下,一些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纷纷加入画院,并参与到岳阳主题的创作中来。截至目前,画院的艺术家们已完成了平江、临湘两地的写生,出版了《书画平江》《临湘山水美如画》两本饱含心血的画册。
谈到未来的规划,刘昆满是期待: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踏上写生的征程,探寻岳阳县、湘阴、汨罗、华容等地的独特魅力。
争取开画展,出画册,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画作了解岳阳、爱上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