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达叔天演论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否科技  ·  REDMI Turbo 4 Pro ... ·  2 天前  
爱否科技  ·  轻薄是未来?腰线十几块?N4 去哪了?AI ... ·  4 天前  
爱否科技  ·  荣耀 Magic V4 ... ·  5 天前  
爱否科技  ·  4499 元起,iPhone 16e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达叔天演论

超大惊喜。。

达叔天演论  · 公众号  ·  · 2024-06-02 22:08

正文

这是达叔的第138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星球密语—达叔周报+时代的机会》,分享了两个生意机会。

周末,在苏州,带了星球里的三四十个人,去看房了。

写了一个小感慨:

门户私计。。

上午酒店会场分享一些数据,交流一些观点,相互介绍了一些资源。

星友资源,明天会列在星球里,自己链接。

6月15日,达叔线下见面会--南京站。

线下见。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多军

线下交流的乐趣

达叔第一次办线下见面会,是在2023年的五月左右。

当时目标是什么?

见一下读者,给自己卖的产品,做新兴市场的招商。

有效果么?

卖了几百万的产品。

达叔对生意很敏感,对人更敏感,一下就发现,这些读者的能量,被低估了。

网上聊千变,不如线下见一面。

一见面,把门一关,各方能聊的话题,能交流的内容,能对接的资源,能量密度一下就高起来了。

生意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了。

前提,就是信任前置,有效筛选。

就以这次苏州为例,你在网上看到的价值,和一线操作人员拿到的价格,一定是不同的。

而且,各种操作手段,也完全是不同的。

超出想象。

会有人在网上大声宣传么?

没有。

都学乖了,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今天的会场里,最终来了四十多个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年纪最小的6岁,父母带来的。

还有三个家庭,三个男的好基友,一起手牵手来买房子。

没钱的时候,三个家庭之间,相互拆借。

很令人感动。

这三个人,从哪里来?

中原的某个省份,上学时认识的,随后就一起留在上海奋斗了,都在上海安家落户了。

老人家也来买房么?

这只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参加线下见面会,落实一下达叔上次写的内容:

贬值。。

给女儿相亲。

达叔的感慨是什么?

女生要是没结婚,尽量去多参加一些房圈的线下活动,尽量在房圈里面找。

买房,也是会上瘾的。

一旦男人喜欢上买房子,几乎对其他任何的爱好,就提不起兴趣了,每天勒紧裤腰带,都在想着再搞一套。

很少给家庭惹出幺蛾子。

即使没这个计划,也要在结婚之前,研究清楚男朋友的多空倾向,一旦女人色令智昏,只看男人帅,和一个坚定看空的男人结婚了。

恭喜你,这辈子,大概率废了。

会错过一轮又一轮的财富盛宴。

注定,财富上限不会太高。

当然,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看空者,那还不至于有太多的争吵,一旦自己身边闺蜜都住上好房子。

你由空转多,羡慕,想跟上了。

那你家的争吵,才会正式开演,整天以泪洗面。

这样的人,达叔身边见过不少。

而这些泪,就是年轻选男人时,精虫上脑,脑子里进的水。

擦干眼泪继续睡。

Part2 熟悉

自我审视

有个读者说,我在苏州某个区工作,在这里更熟悉,我原来只想看这个区的房子。

达叔说,你是哪里人?

皖北某农村的。

你在皖北生活了二十多年,对那里更熟悉,你为啥不去买老家农村的房子。

熟悉,不是购买的理由。

你买房子,既是为了自住,也是为了投资和增值。

这就是事实。

达叔总会遇到一些装逼货,扯着嗓子喊,说自己就是买来自住,涨跌无所谓,不看中投资。

是真的么?

我信你个鬼。

你花300万,同事也花300万,都是买房子,你买的跌回了250万,同事涨到了400万。

你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气的骂娘,才有鬼了。

从一些口径的统计数据来看,很多人十年内,都会做一次置换。

无论他买的时候,有没有置换的想法,十年后,都置换了,为什么?

低估了自己的赚钱能力。

那你就是赚钱没能力,就是买来住到死,可不可以?

可以个屁。

你儿子但凡有点出息,也会卖掉老房子,也会想要做置换的,不可能一直住下去。

这就是现实。

所以,无论你买在哪里,无论你当初是怎么想的,都不会改变这个房子买卖交易的命运。

能买好点,就尽量买好点。

在买的时候,就想到卖,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多想一下接盘者、对手盘,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不要嘴硬。

一般嘴硬的人,除了嘴硬,其他地方都不硬。

要多研究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历史数据,很多真相,都藏在历史的数据里。

有一些区域,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几乎说到做到,规划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有些区域,吹啥牛逼都几乎烂尾。

当你看到这些现象,你要是有学术研究的能力,你就去找操盘者、学术界,内部去打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你要是没研究能力,就当做是玄学,尽量避开一直倒霉的人,倒霉的区域。

否则,大概率会把你拖下水,一起倒霉。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乘风借势,难以改变趋势和城市的命运,对自己的能量,要有清晰的认识。

内部的人,会告诉你,一些区域发展的好,是因为一旦规划落地,无论操盘手换成了谁,都得继续执行。

说到,就得做到,不能轻易撂挑子。

如果想要改,就得至少三个规划师,全部同意,层层审批。

而一些发展不好的区,全都是人治,新来一个领导,一拍脑瓜子,前任的规划都推翻,重新换一个方案。

既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还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浪费。

只为了个人的政绩。

既没诚信,也很难出一流的业绩

一个组织,一个城市的一流业绩,一定是功成不必在我,是一代人加上一代人,一个任期加上一个任期的接力。

区域的文化和制度,可以塑造人,也可以约束人。

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人。

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人。


Part3 体制

不止一面

达叔的这个账号,是写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每天东拉西扯,经常跑题。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在体制内,非常受欢迎。

几乎每次线下会,都会有一些体制内的家伙,有的级别还不低,来参加见面会。

还有一些,不方便出面的,会派他爱人出面。

很神奇。

最离谱的是,达叔有一次,去某个省会出差。

有个读者,发来信息,问能不能见一面。

达叔说,你介绍一下自己。

对方报上了岗位名称。

把达叔吓坏了,问,我是犯什么事了?

对方说,不是。

我这个岗位,虽然比较敏感,但我也是一个人,也想找人交流,也想完成资产积累。

交流一下项目,沟通一下房子。

身边人,无法交流。

这就是这批人的困境,都挺孤独。

都觉得你写的好,但永远也不会帮你转发,发朋友圈都有纪律和要求,这也很神奇。

不是讲究奉献么?

奉献个屁。

总有脑子没被洗干净的漏网之鱼,嘴上说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别人看的,是四件事。

有一个体制内的家伙,问达叔,我还有5年退休。

爱买房子。

退休后,还想继续有收入。

怎么办?

达叔说,你以前,上大学,上了几年?

四年。

花了多少钱?

几万、十几万。

上大学本身,耗时四年,不仅不赚钱,还额外的花钱,你为什么要干?

因为,这四年之后,你确信自己上了大学,会比不上大学,能赚的更多,能有更美好的前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