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38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星球密语—达叔周报+时代的机会》,分享了两个生意机会。
周末,在苏州,带了星球里的三四十个人,去看房了。
写了一个小感慨:
门户私计。。
上午酒店会场分享一些数据,交流一些观点,相互介绍了一些资源。
星友资源,明天会列在星球里,自己链接。
6月15日,达叔线下见面会--南京站。
线下见。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达叔第一次办线下见面会,是在2023年的五月左右。
当时目标是什么?
见一下读者,给自己卖的产品,做新兴市场的招商。
有效果么?
卖了几百万的产品。
达叔对生意很敏感,对人更敏感,一下就发现,这些读者的能量,被低估了。
网上聊千变,不如线下见一面。
一见面,把门一关,各方能聊的话题,能交流的内容,能对接的资源,能量密度一下就高起来了。
生意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了。
前提,就是信任前置,有效筛选。
就以这次苏州为例,你在网上看到的价值,和一线操作人员拿到的价格,一定是不同的。
而且,各种操作手段,也完全是不同的。
超出想象。
会有人在网上大声宣传么?
没有。
都学乖了,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今天的会场里,最终来了四十多个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年纪最小的6岁,父母带来的。
还有三个家庭,三个男的好基友,一起手牵手来买房子。
没钱的时候,三个家庭之间,相互拆借。
很令人感动。
这三个人,从哪里来?
中原的某个省份,上学时认识的,随后就一起留在上海奋斗了,都在上海安家落户了。
老人家也来买房么?
这只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参加线下见面会,落实一下达叔上次写的内容:
贬值。。
给女儿相亲。
达叔的感慨是什么?
女生要是没结婚,尽量去多参加一些房圈的线下活动,尽量在房圈里面找。
买房,也是会上瘾的。
一旦男人喜欢上买房子,几乎对其他任何的爱好,就提不起兴趣了,每天勒紧裤腰带,都在想着再搞一套。
很少给家庭惹出幺蛾子。
即使没这个计划,也要在结婚之前,研究清楚男朋友的多空倾向,一旦女人色令智昏,只看男人帅,和一个坚定看空的男人结婚了。
恭喜你,这辈子,大概率废了。
会错过一轮又一轮的财富盛宴。
注定,财富上限不会太高。
当然,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看空者,那还不至于有太多的争吵,一旦自己身边闺蜜都住上好房子。
你由空转多,羡慕,想跟上了。
那你家的争吵,才会正式开演,整天以泪洗面。
这样的人,达叔身边见过不少。
而这些泪,就是年轻选男人时,精虫上脑,脑子里进的水。
擦干眼泪继续睡。
有个读者说,我在苏州某个区工作,在这里更熟悉,我原来只想看这个区的房子。
达叔说,你是哪里人?
皖北某农村的。
你在皖北生活了二十多年,对那里更熟悉,你为啥不去买老家农村的房子。
熟悉,不是购买的理由。
你买房子,既是为了自住,也是为了投资和增值。
这就是事实。
达叔总会遇到一些装逼货,扯着嗓子喊,说自己就是买来自住,涨跌无所谓,不看中投资。
是真的么?
我信你个鬼。
你花300万,同事也花300万,都是买房子,你买的跌回了250万,同事涨到了400万。
你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气的骂娘,才有鬼了。
从一些口径的统计数据来看,很多人十年内,都会做一次置换。
无论他买的时候,有没有置换的想法,十年后,都置换了,为什么?
低估了自己的赚钱能力。
那你就是赚钱没能力,就是买来住到死,可不可以?
可以个屁。
你儿子但凡有点出息,也会卖掉老房子,也会想要做置换的,不可能一直住下去。
这就是现实。
所以,无论你买在哪里,无论你当初是怎么想的,都不会改变这个房子买卖交易的命运。
能买好点,就尽量买好点。
在买的时候,就想到卖,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多想一下接盘者、对手盘,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不要嘴硬。
一般嘴硬的人,除了嘴硬,其他地方都不硬。
要多研究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历史数据,很多真相,都藏在历史的数据里。
有一些区域,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几乎说到做到,规划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有些区域,吹啥牛逼都几乎烂尾。
当你看到这些现象,你要是有学术研究的能力,你就去找操盘者、学术界,内部去打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你要是没研究能力,就当做是玄学,尽量避开一直倒霉的人,倒霉的区域。
否则,大概率会把你拖下水,一起倒霉。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乘风借势,难以改变趋势和城市的命运,对自己的能量,要有清晰的认识。
内部的人,会告诉你,一些区域发展的好,是因为一旦规划落地,无论操盘手换成了谁,都得继续执行。
说到,就得做到,不能轻易撂挑子。
如果想要改,就得至少三个规划师,全部同意,层层审批。
而一些发展不好的区,全都是人治,新来一个领导,一拍脑瓜子,前任的规划都推翻,重新换一个方案。
既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还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浪费。
只为了个人的政绩。
既没诚信,也很难出一流的业绩
。
一个组织,一个城市的一流业绩,一定是功成不必在我,是一代人加上一代人,一个任期加上一个任期的接力。
区域的文化和制度,可以塑造人,也可以约束人。
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人。
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人。
达叔的这个账号,是写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每天东拉西扯,经常跑题。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在体制内,非常受欢迎。
几乎每次线下会,都会有一些体制内的家伙,有的级别还不低,来参加见面会。
还有一些,不方便出面的,会派他爱人出面。
很神奇。
最离谱的是,达叔有一次,去某个省会出差。
有个读者,发来信息,问能不能见一面。
达叔说,你介绍一下自己。
对方报上了岗位名称。
把达叔吓坏了,问,我是犯什么事了?
对方说,不是。
我这个岗位,虽然比较敏感,但我也是一个人,也想找人交流,也想完成资产积累。
交流一下项目,沟通一下房子。
身边人,无法交流。
这就是这批人的困境,都挺孤独。
都觉得你写的好,但永远也不会帮你转发,发朋友圈都有纪律和要求,这也很神奇。
不是讲究奉献么?
奉献个屁。
总有脑子没被洗干净的漏网之鱼,嘴上说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别人看的,是四件事。
有一个体制内的家伙,问达叔,我还有5年退休。
爱买房子。
退休后,还想继续有收入。
怎么办?
达叔说,你以前,上大学,上了几年?
四年。
花了多少钱?
几万、十几万。
上大学本身,耗时四年,不仅不赚钱,还额外的花钱,你为什么要干?
因为,这四年之后,你确信自己上了大学,会比不上大学,能赚的更多,能有更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