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人物  ·  这一次,宝马学会了比亚迪的“套路” ·  8 小时前  
人物  ·  女孩走上10米跳台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有人要举牌吗?”未成年人卷入网络软色情 ·  2 天前  
人物  ·  邵艺辉 轻盈一跃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2025,为什么建议写作者都去写科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瑞士机器”魂归雪山|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5-02 20:12

正文


这是冒险家的宿命么?当一个人一直在以生命为代价去挑战时,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4月30日,根据Ueli Steck个人Facebook和官方网站上的声明,Ueli Steck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的过程中不幸逝世,具体的情况和原因尚在调查中。有消息称Ueli是“当天早上尝试在珠峰和洛子峰横跨时不幸发生意外,从努子峰壁滑坠落下”。

他的Facebook的个人界面永远定格在了4月26日,照片里,他身着灰白色登山衣,黑色速干雪裤,背着灰白色登山包,手握两根黑红拼接色的登山杖,行走在皑皑白雪之上。

Ueli Steck素有“瑞士机器”之称,生于1976年10月4日的他是两次金冰镐奖(被称作“登山界的奥斯卡”)获得者,曾无氧登顶珠峰一次,征服过无数世界知名的雪山高峰,最近一次记录在案的是他在2015年用61天完成了82座阿尔卑斯山峰连攀。


依靠徒步、骑行、滑翔伞飞行、滑雪穿越意大利、瑞士和法国,在80天内攀登阿尔卑斯山区82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

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家之一,Ueli并不认同发展迅速的商业攀登,他本人是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坚定信仰者。阿尔卑斯式攀登简称阿式攀登,通常是指在高山的环境之下,个人或两三人的小队以轻便的装备快速行进,在中途不靠外界补给,也不需要架设固定绳索(方便反复地上升下降来适应高度与补给物资),往往需要攀登者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并且平安回来,若是不能登顶就折返。阿尔卑斯攀登倡导“公平、自主、快速”,完全用自己的能力、判断以及运气,来应对高山上的任何障碍。

Ueli个人主页上的图片,仅用冰镐辅助攀登

2015年11月16日,Ueli重登艾格峰,以2小时22分50秒的新纪录将Dani Arnold的纪录缩短了6分钟,重新拿回了纪录保持者的称号,下面这段视频是对这次攀登的记录,通过这段视频,可以让你了解惊心动魄的阿式攀登以及Ueli非凡的阿式演绎。

Ueli Steck New Speed Record Eiger 2015

今年春季,在休整一年后,Ueli开始尝试珠峰-洛子峰双峰阿式连穿,在他的个人网站,他公布了自己的登山计划(如下图)。这是项从未有人完成的壮举,他自己尝试过一次,但是整条线尚未打通过。在出发前的视频里,Ueli谈到了这项计划的危险,“在高海拔上的长时间停留是个巨大的挑战,8000米以上的问题就在于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五分之一,因此你很难快速恢复,非常容易积劳,这种挑战,就好像是大自然在和你嬉戏。”

Ueli的珠峰-洛子峰双峰阿式连穿计划


这次出发前,Ueli在谈到“珠峰-洛子峰”时说

为了这次计划的成功,他需要将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为此,2月份他去了趟昆布,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待了13天,花了大量的时间做适应性训练,在这13天里,他和他的搭档往返数次跑步到山顶,基础训练量达到240公里,累计海拔爬升16000米,训练环境在海拔4700到6200米之间。在出发前,Ueli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很棒,他“很兴奋”。

然而这次,幸运没能眷顾。那个被认为是“神一样的人”,永远安歇在了这座对他有着致命吸引的雪山深处。

Ueli

Ueli Steck的个人网站上有很多他攀爬时的照片,如果只看照片,你很难将他与“机器”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职业一栏他写的是木匠。他的朋友曾这样形容他,“他的身材瘦削,肌肉紧实。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很像一位战略家,措词谨慎,力求准确”。在视频里你很少能感知到他情绪的起落,往往是平静的叙述和表达,就像在谈论任何一件稀疏平常的计划。

第一次看Ueli的攀登视频,会被极大地震撼到,那种震撼来自于人和高山的正面相对,他享受独自一人的探险,享受和自己长时间的独处,在整个攀爬过程中,他依靠的仅仅是最简单的工具,最坚韧的意志力和最天然的技巧。

《绝命海拔》里有一句台词,“Mountains are not stadiums where I satisfy my ambition to achieve, they are the cathedrals where Ipractice my religion.”诚然,对于登山者,这并不是一项竞技,也并不是一项满足攻克感的运动,而是在爬山的过程中,你去塑造和践行你的信仰。

Ueli

没有机会去体验Ueli对攀登的热爱和执着,但是你可以从他的文章中体会到他热爱攀登的理由和登山者的状态,“我梦想这样的生活:在经历了一天漫长的攀登后,搓着我冻僵的手指,精疲力尽地睡死在我的睡袋里。我期待用冰冷空气燃烧我的肺,然后用一杯滚烫的咖啡唤醒我的身体,感受亮得睁不开眼的骄阳,感受在极寒之地睡了一夜后醒来时冰冷的脚丫子。”他这样去讲述攀登对自己的意义,“重要的不是你爬得多快——结果和时间都是相对的,稍纵即逝。反而是在攀登时的专注、冰冷的空气、燃烧到要炸裂的肺、和山巅拂过你脸的阳光才是最私密的体验。这是属于你的印象,你的感官,这些只为你存在。那种感觉无法与任何人分享,也无法被任何人夺走。”


Ueli

事实上,几年前,Ueli就曾在一次攀登中遭遇陷阱险些丧生,爬到6000米高度的时候,一块石头掉落击中了他的头部,他滚到下面的冰川上,但奇迹生还。事后他回顾说:“这次事故给我提了一个醒,让我意识到一切危机都可能来得非常快。但我也必须意识到,这不过是运气不好,而不是我在过分地挑战自己,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这种生死对于这些极限爱好者来说往往近在咫尺。就在2015年7月22日,在Ueli的82座阿尔卑斯山峰连攀计划进行到海拔4208米的大乔拉斯峰(Grandes Jorasses)的过程中,当时与他搭档的丹麦登山者Martijn Seuren不慎发生滑坠,跌进一条冰裂缝身亡。在深切的悼念之后,Ueli决定再次出发,并坚持完成了整个计划。


Ueli

这是冒险家的宿命么?当一个人一直在以生命为代价去挑战时,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