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不是命运跟悉尼·霍华德·盖伊开了一连串的玩笑,我们不知道他是否会成为一个废奴主义者。那时候,在新英格兰的上层家庭里,当个废奴主义者还是件离经叛道的事。1838年,当25岁的悉尼·盖伊忽然宣布自己要投身废奴主义运动时,全家人都“吓了一大跳”。盖伊的父亲是马萨诸塞州的银行富商,盖伊家的先祖更是显赫:他们原本是1629年追随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罗普来到殖民地的第一代清教徒,还与好几家名门结过亲。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盖伊家也许能够成为亚当斯家、杰伊家这样的政治望族,或是在马萨诸塞继续深耕细耘,成为“波士顿婆罗门”家族之一。然而,盖伊的祖父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站错了队”,成了支持英军的“效忠派”,政治生命就此终结。盖伊的父亲转投商海还算成功,但年轻的悉尼·盖伊好像干什么都不太顺:在哈佛大学呆了两年就因病退学,被家里派去中国做生意却发现不久前广州十三行刚刚遭遇了大火。身心俱疲的盖伊回到美国,跨过俄亥俄河,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想在新奥尔良重新起家,但这门新事业也以失败告终。到了晚年,盖伊还忍不住自嘲道:“我这辈子最值得夸耀的大概也就是我的世家出身了。”
19世纪30年代,俄亥俄河对岸还有另一样东西:奴隶制。盖伊是个受过良好教育、见过世面的新英格兰年轻人,但他此前从没见过种植园:从1777年到1804年,美国北部十个州陆续废除了奴隶制,但在联邦宪法的默许下,南部州的奴隶制保留了下来。当然,奴隶制看上去跟美国宪法保护个人自由的原则有些冲突,但支持奴隶制的人总能找出种种理由:奴隶制是最符合南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制度,奴隶制的存废是各州的自由,奴隶在种植园中生活得并不凄惨,奴隶勤勤恳恳效忠主人,主人则给予慈爱、保护和照顾。当时的主流言论是:奴隶制是美国的独特国情,那些主张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废奴的人,要么是不通世故的宗教狂热分子,要么是蓄意针对南方人民利益的阴谋家。甚至到了186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时,后来成为“伟大的解放者”的林肯还力劝党内各派不要在《逃奴法案》等争议话题上表态,以免引发南方人的抵触。因此,当年轻的盖伊第一次见到密西西比河谷中的种植园时,他并不觉得反感:种植园房舍俨然、田亩有序,奴隶们看上去衣衫洁净、营养充足。然而,当他准备动身去一间种植园考察时,有人递过他一杆手枪“用于自卫”。——既然种植园里的奴隶个个“心满意足”,为什么一个白人男性会需要自卫呢?从这一刻起,对于奴隶制的怀疑深深嵌入了盖伊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