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4
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半导体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总结了
中国集成电路
与国外发展的三大差距:集成电路进口额巨大,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业规模差距大, 并提出今后集成电路补短板、增长板的发展策略。
天眼查资料显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字号”投资基金,采取公司制形式,由财政部(持股
25.95%
)、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持股
23.07%
)、中国烟草总公司(持股
14.42%
)、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
7.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持股
7.21%
)持股,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
三大查究具体来说,丁文武认为,一是中国每年集成电路进口额巨大。
2017
年进口集成电路达到
2601.4
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
1932
亿美元,这说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巨大。
二是高端核心芯片、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高端芯片
CPU
、存储器芯片、高端通信和视频芯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我们自己研制的以中低端为主,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是产业规模差距大。丁文武将国内每个领域第一名与国际第一名相比,国内制造领域第一的制造企业,其产业规模与国际第一的制造企业相差
10
倍;国内第一的设计企业与国际第一的设计企业相差
3.3
倍;国内封装企业差距较小,第一名比国际第一的封装企业产业规模相差
1.6
倍。
除三个差距以外,丁文武谈到,目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因此,要正视差距和挑战,看到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政策、地方政策给了很大支持。
18
号文件、
4
号文件、集成电路纲要,对我们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各个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也出台了很多具体政策。”
另一方面,丁文武说,也应看到新兴产业、技术、产品在不断涌现。不管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
5G
通信,还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协同应用等,都存在巨大市场。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是产业发展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丁文武提出今后集成电路发展思路:补短板、增长板。补短板上,丁文武认为,应在设计方面应大力发展高端芯片,例如
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