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业城市。近年来,受辖区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影响,传统信贷业务风险逐步增大,辖内农信机构逐渐将债券投资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拓宽盈利空间和增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渠道。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相关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平顶山辖内共有10家农信机构,截至2017年3月末,有8家机构开展债券投资,持有债券账面余额共计278.25亿元,占各项资产的26.55%。债券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投资规模快速扩张。2015年和2016年,辖内农信机构债券投资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增速较上年分别达到280.22%和197.84%,2017年3月末债券投资较上年末增速为1.26%,债券投资回归理性。从季度变化情况看,辖内农信机构债券投资曲线整体呈“M型”,并先后在2015年3季度和2016年3季度达到阶段顶峰。
(二)投资主体以农商银行为主。从机构类型看,债券投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商银行。截至3月末,4家农商银行债券投资余额占全部债券投资的82.17%,信用债券投资机构更加集中,上述4家农商银行企业债投资余额占全部企业债投资的96.29%。
(三)投资品种以金融债为主。截至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债券投资品种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其中,投资政策性金融债262.66亿元,占比94.4%,占绝对主导地位。从信用债券等级看,主要覆盖AAA级、AA+级和AA级债券。其中,投资AA+级(含)以上债券13.32亿元,占信用债券比例97.79%。
(四)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截至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债券投资剩余期限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其中,剩余期限一年以下债券6.3亿元,占比2.26%,主要为信用债券;剩余期限一年(含)至十年债券249.25亿元,占比89.58%;剩余期限十年(含)以上债券22.70亿元,占比8.16%。
(五)投资咨询合作为重要模式。辖内有6家机构与外部投资顾问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主要为投资顾问机构就债券投资业务为辖内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根据投资收益情况按比例收取咨询费用。
(一)信用风险
1.存在债券违约风险。主要涉及机构所持的信用债券,按债券实际用款人统计,共有17笔、金额5.08亿元债券资金用于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限控行业,存在潜在信用风险。尤其是个别机构所持信用债券遭遇评级下调,也表明潜在违约风险上升。
2.存在集中度风险。若将信用债券实际用款人纳入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考量,辖内持债农信机构最大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69.92%,有两家机构通过信用债券投资对6家企业进行大额授信,金额9.87亿元,造成机构集中度较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3.计提减值准备不足。截至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均未对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表明机构对债券市场面临的信用和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评估,一旦面临市场或信用违约风险时,机构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二)市场风险
1.整体估值亏损。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波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辖内机构所持债券陆续出现估值亏损。据统计,截至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整体估值亏损6.78亿元,出现估值亏损的债券总额占全部债券的77.12%,估值亏损债券笔数占债券总笔数的79.12%,有6家机构出现不同程度估值亏损。
2.债券到期收益率与机构融资成本倒挂。在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背景下,农信机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截至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定期同业存放利率,按资金权重加权平均为4.04%,以账面价值为权重的债券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37%。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倒挂现象会更加严重。
(三)流动性风险
1.资金业务杠杆较高。一是资金业务杠杆倍数较高。辖内持债机构平均资金业务杠杆倍数为1.46倍,最高一家达到1.85倍。二是同业负债依存度较高。有5家持债机构同业负债依存度超过20%,两家机构同业负债超过机构总负债的三分之一,考虑到同业负债不稳定性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
2.期限错配和短期资金缺口问题。一是机构存在期限错配。从资产端来看,剩余期限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占所持债券的92.64%,从负债端来看,一年内存款和同业负债等主要负债占全部负债的70.12%,存在较大的期限错配。二是机构短期资金缺口较大。3月末,辖内农信机构剩余期限30天内累计到期期限缺口达168.75亿元,由于短期资金缺口和债券投资额度存在正相关,进一步加剧了债券投资高位运行下流动性管理难度。
3.流动性资产“固化”。截至3月末,辖内机构所持债券出现不同程度估值亏损,由于估值亏损因素,债券持有方为避免估值亏损而选择长期持有债券的可能性明显增强。这等同于将原本流动性较强的债券资产“固化”,导致机构实际流动性状况要比账面流动性差。如果机构在估值亏损后进一步加大杠杆投资来稀释估值损失比重,则可能陷入“融资-投资-亏损-再融资”的恶性循环。
4.信用债变现难问题。与国债金融债相比,信用债市场活跃度不高,日均成交量、交易频度相对较低,变现存在一定滞后性,考虑到信用债券中用于国家管控行业的债券占比高的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极端情形下债券变现的难度。
5.系统内传递风险的可能性加大。一是债券业务资金集中度较高,3月末,有6家机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20%以上,3家机构占比达到40%以上,债券资产占比高,且各机构所持债券种类相似,风险高度同质化增大了系统性风险隐患。二是同业融入资金来源单一化。辖内8家从事债券投资的机构同业融资来源高度一致。据统计,来自平顶山辖内农信机构之间有20.87亿元,来自河南省联社系统(平顶山农信机构除外)有58.88亿元,来自平顶山辖内村镇银行有4.82亿元,上述资金占辖内农信机构同业融入资金总额的91.49%。融资渠道单一会加大系统内风险传递,一旦有个别机构因无法及时偿还同业资金出现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四)管理风险
1.制度不健全。一是未针对债券业务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独立决策流程和授权机制。二是未将信用债纳入统一授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由于信用债和信贷资产同样具有信用风险,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应将信用债纳入统一授信管理。
2.对外部合作机构缺少统一规范。一是外部投资咨询机构参差不齐,农信机构对其资质没有统一标准,确立合作主要取决于双方沟通洽谈,可能存在与非债券投资专业机构合作的潜在风险。二是未对合作资金总量进行限定。辖内农信机构未评估外部机构是否具有与投资规模相适应的管理能力,也未对投资进行限额管理,容易受外部机构影响盲目做大规模。
3.机构自身投资团队建设落后。主要是机构债券投资专业团队建设与风险管控不匹配。一方面,部分机构投资规模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持证交易员补充,造成人均资金管理规模过高,风险管控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机构交易人员能力经验与投资规模不匹配。个别机构在持证交易员从业年限较短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债券投资,投资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不足。
(一)严格落实债券投资资质管理。一是严格控制信用债投资规模。建议根据监管评级情况,明确机构可投资信用债在全部债券投资的占比。二是严禁农信机构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行业信用债券,严禁购买私募债券和AA-级以下债券。三是强化机构债券投资限额管控。密切关注机构资金运营杠杆倍数、同业负债依存度、投资业务占比等指标,对投资规模大、增速快的机构实施名单制管理,严控债券投资非理性扩张。
(二)规范信用债券管理。将信用债券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购买的单一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债券以及对其授信合计不得超过机构资本净额的10%,并根据风险状况对信用债券计提减值准备,增强机构风险抵御能力。
(三)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将投资业务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确保负债总量适度、结构多元、期限匹配。定期开展压力性测试,审慎评估债市波动影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与机构流动性状况匹配。
(四)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债券交易内部制度,建立贯穿债券交易各环节、覆盖全流程的内控体系,加强债券交易合规性审查和风险控制。
(五)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金融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与债券投资规模相匹配的专业化队伍,切实提升机构专业化投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