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古人告诉你,好的风景照要怎么拍!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3-14 17:15

正文


我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日出”的照片。


我在去年生日那天的凌晨四五点,跑到海边拍下了它。它很珍贵,除了风景本身的壮美,更是那一刻太阳升起的“新生”意义,深深震动了我。啊,照片就不放出来了。


为什么说到这茬?因为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朋友圈的红男绿女们拔腿跑到大自然里拍照的时候了。

 

然后一如既往看到很多辣眼睛的图片:

 


看到这种照片,我只想说四个字:

 

还!我!河!山!

 

明明朕的江山辣么美,却被你们毁成这样,还能好好做彼此的天使吗?

 

古人要是看到这些照片,一个个地都要跳出来。毕竟在展现我大美河山上,没人比他们更厉害了。

 

比如咱们在《艺术很难吗第二季》里讲到的黄公望,一个老头子,都80岁了不好好在家里休息颐养天年,反而背着纸和笔到处跑,一会儿看看大岭山,一会儿逛逛虞山,游遍江南美景。

 

最终他对着富春江和大岭山,画出了《富春山居图》。

 

这是今天的富春江:

 

 

这是黄公望“拍”下来的部分:

 

 ▲ 《富春山居图》局部

 

这才是朕的江山嘛。


这样的美感是怎么“拍”出来的?我们还是要回到富春山,借着黄公望的眼睛来个还原。也顺带着跟古人学学,好的风景照,到底要怎么拍?


基础入门
- 构图 -


首先就是构图。 


看下面的三幅图,有没有发现黄老在构图上的特点?


 

这三幅图中,最上面的部分都是天空,没有笔墨,中间和下面的部分,黄公望都画上了山水草木。



也就是说,在整幅画中,画面的重点都在中下方这2/3的部分上。

 

《富春山居图》中不仅山水部分是这样,就连全部画山的时候,画面的重点也都在中下方这2/3部分

 

 

在山的顶端,有些许树木,做背景的只有空白的天空;而从画面中部开始,山头向两边蔓延,生出群峰、远山和浓密的树林,到画面下面1/3部分时,山近处的亭台楼阁、草木树叶,景物逐渐多了起来,比画面上方的山顶丰富很多。

 

《富春山居图》中的这种构图方法,叫做“三分构图法”。

 

三分构图法把画面分为三等分,让重要的部分占画面2/3或者更大的比例,而不重要的部分主要在剩余的1/3以内。

 

用三分构图法来拍照,照片重点自然而然落到了画面的下方。

 

 

就像上面这张图,看一眼就知道画面的重点,整体上看,整个画面构图简练、重点突出。

 

小贴士:拍地面风景时,可以用1/3的空间拍天空,将剩下来的画面放在地面的风景上;拍天空时,画面大部分都给天空,只留1/3的空间给地面景物。

 

进阶必备
- 留白 -


《富春山居图》整体构图很简练,不过构图并不是这幅画最出彩的地方。

 

就像之前意公子在视频中讲过的一样,《富春山居图》最让人赞叹的,在于它大幅的留白。几乎都可以说:一幅《富春山》,半幅是留白。


 ▲ 图片那么大,当然放不下,意公子这里就只放一部分,大家感受一下

 

就像上面图片里一样,整幅《富春山居图》但凡天空、江水,全部都留白

 

这样还不够,平坦的路面、山间的泉水也全部留白;远处的山,最多就勾勒一下山脉的形状,用淡墨晕染;连山上的草木,能不画就不画,实在不行就点几个点。

 

真正让意公子觉得黄公望吝啬笔墨的,并不是上面那些大片大片的空白,而是他画的那些富春江上钓鱼的人,他们的船上别说渔棚,连竹篙都没有。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吝啬”,才让整幅《富春山居图》看起来特别宁静淡泊。笔墨虽少,却颇有意境。这个意境的营造,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的留白。

 

不过在山水画刚出现的时候,画家们可不讲究这些留白,反倒跟朋友圈里大红大绿的表情包一样,恨不得把整个画布都塞得满满的。

 

 ▲ 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

 

这说来就话长了,意公子长话短说。

 

我国第一幅完整独立的山水画卷是隋唐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这种上满了颜色的山水画


 ▲ 展子虔 《游春图》


到初唐时期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发展到顶峰,连阎立本都跑去画这种青绿青绿的山水画。

 

直到后来王维出现,中国才出现水墨山水画


不同于李思训、李昭道、阎立本等人,王维是文人士大夫

 

王维以文人特有的气质和追求入画,他的山水画以渲染为主,用笔简练奔放,强调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恬淡的意境。


 ▲ 王维 《江干雪霁图》


王维画中的意境引起中国广大文人们的强烈共鸣,于是后来的文人们在画山水画时,笔墨越来越少、颜色越来越淡、空白越来越多。

 

而这种空白,也越来越多地寄寓了文人们内心清淡自然的追求。这种空白就是我们所说的留白


这种留白,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特有的一种趣味,讲究道禅之意,讲究笔简意足,讲究意境,追求余韵不绝,而不求绝对写实。

 

这已经是一种诗境了。


 ▲ 《富春山居图》局部


从一开始的浓墨重彩,到后来的水墨山水、不着颜色,从一开始的纷繁复杂,到后来的笔墨简练:


中国山水画的颜色越来越淡,笔墨也越来越少,留白也越来越多意趣越来越浓,意境越来越深,留白越来越悠远。

 

“白”是空出来的,这种在画布上空出来的“白”即是“无”,空灵、深邃、无为无不为,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和情感上的寄托。

 

在恬淡晕染的墨色中,黑白相映、阴阳相生,以白入墨、无中生有,这种空白的无在渲染出淡泊恬谧、孤独清寂的意境时,也是一种遐想的生境。


 ▲ 《富春山居图》局部


而我们在拍风景照的时候,如何才能营造出这么高深的意境呢?

 

毫无疑问,留白。像黄公望一样留白。

 

天空是“白”、流水是“白”,连山石的细节,也都是一片空白。降低画面饱和度,挑选淡景,就像黄公望,整幅画不着任何颜色,只用墨色淡淡晕染、了了勾勒。

 

如果我们在拍照的时候,跟着《富春山居图》学习,选取山清水秀之景,引入流水、天空、淡淡远山,不着重彩,青山绿水、天高云淡,自是恬淡自在。

 

大神专属
- 主题色 -

 

学会了构图和留白之后,我们再来看这幅《富春山居图》。

 

 ▲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描绘富春江和大岭山的美景,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全图用墨淡雅、疏密有致。虽然整幅画不着任何彩色,但墨色浓淡不一;虽然墨色千变万化,却在整体颜色上达到了统一。

 

除了《富春山居图》这种不着颜色的山水画,中国古代很多彩色的山水画在颜色上也很统一,都有自己的主题色。

 

比如《千里江山图》。

 

 ▲ 《千里江山图》

 

画面有蓝色、绿色、金色和黑色四种颜色,浓墨重彩特别艳丽,但是我们看下来却不觉得乱。

 

而丁观鹏的《太族始和图》甚至有绿色、灰色、黄色、红色、白色、黑色、青色等7种颜色。

 

 ▲ 《太族始和图》

 

放在平时我们会觉得颜色超级多超乱,可是在这幅《太族始和图》里,这些颜色看起来却很和谐,甚至很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幅画都有自己的主题色。

 

就像《太族始和图》,画里面用得最多的是青色。远处的山、画中间的行人和山丘、近处的屋顶和山石,全部都用了青色。


而《千里江山图》多用绿色作底衬,用蓝色来突出山的顶峰,一蓝一绿,一主一次,非常和谐。

 

说到设色山水,就不得不提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里,也运用了主题色。山峰、树木和小土丘,全部都是深蓝色。

 

这种主题色使画面的颜色得到了统一,视觉上特别舒服和谐,同时还有景物之间互相呼应的“小心机”。

 

可以说主题色是一幅风景照的总体风格。只有风格统一了,照片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真爱们在拍照的时候先瞄好附近的风景,根据周围的风景,定下合适的主题色,这样不仅看起来很有风格,看起来舒服,还显得特别有逼格,毕竟主题色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心机”呢。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古人因为受到了天地大美的震动,而想着铺张挥毫,把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美记录下来。因此才会想出构图、设色、留白等各种各样的绘画方法和技巧,竭尽所能地还原他们眼中的美好。


今天我们拍风景照,重复的还是古人千百年前的心情,那份在大自然里受到的震动,让我们想把这一刻记录下来,珍藏于心,以供回忆。但也因为有了手机,一切来得太轻易,反而很难像古人一样去细细描绘,精巧还原,让这份触动和震撼不断延续。


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像大自然一样挥霍色彩,但我们可以像古人一样,试着认真地记录它、留下它、回味它。

转自丨“国馆文化”微信公众号(ID:guoguanwenhua),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