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真实故事计划  ·  肠道门诊,挤满情绪病人 ·  3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算晚? ·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么晋,那么美,跟着三联走晋北 ·  4 天前  
新周刊  ·  中大哲学硕博生的“吗喽烤肠实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给你的2017找个关键词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2-13 18:49

正文

1

一本杂志

1995年1月,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春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当时常住北京的农民工已超过200万人,全国进城的农民工已高达8000万,市场经济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初生的《三联生活周刊》的第一个封面故事:《城门失守 户口,中国最后一道城墙》,从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入手,全面考察了户籍制度对都市里不同人群的影响,也由此,奠定了三联生活周刊自己的气质与基调——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关怀。


上面是1995年,第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回到今天,时间是2017年12月的第一天,距离第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诞生,再过完这最后一个月,就是整整22年了。那个户口的封面故事,今天看来似乎更有深意。当年由是确立下来的三联气质,时过二十余年依然不变,社会问题在历史的变迁中一直存在,幸运的是,三联也一直在,而这意味着,一个对个体生命尊严时刻保持着关怀的媒体一直都在。

 

气质不变,三联生活周刊却一直处在一条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类型的道路,这一拓展精神延续到今天,成为一个新媒体平台诞生的最根本动因。2017年5月,三联中读正式上线。

2

一次新生

5月9日,中读像一个积淀已久重获新生的跳级生一样,拥有了一次性跳跃了多代的5.1.0版,这个尘封多年的《三联生活周刊》APP“终于要迎来一次彻底而颠覆性地重大迭代”。7个月过去,已经半岁的中读现在是5.3.0版,而这中间所经历的每一次迭代,都如同“他的父辈”曾经所经历的那些改变与坚守一样。



与旧版相比,新版本仍然保持着电子媒体的及时性,以往往快于纸媒的速度更新上线最新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这种及时性也表现在“读感区”作者与读者更直接的交流与沟通上:三联写作课专题下,读者与主笔之间,可以进行最直接的交流互动,这是曾经多少三联读者梦寐以求的事。

 

改变的,在于“读感”这一功能在展示形式上更加丰富——图片发布功能打通了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两种表达方式的界限;而优秀的读感可以直接出现在首页,或者你的朋友圈里,简短的评论也可以赋予精彩的意义,所谓浓缩的也可以是精华。


新版本仍然保持着从周刊延续而来的与读者共同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纸刊的几个栏目:读者来信、生活圆桌、个人问题在设立初期就承担起与周刊一起,担当“时代发展进程中的记录者,给我们特殊时代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的任务,而这一传承,在中读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扬,有更多的人来到中读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平实、质朴却诚恳、感人的故事,而中读作为一个倾听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传播人,愿意成为更多“普通人”发声的平台,因为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填补和充实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改变的,在于读者投稿的方式更为直接,从过去的来信、投至邮箱、再到投至后台,如今,中读向所有用户开放前台直接发布长文功能,这是对每一个投稿人的信任和鼓励。每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将有机会创建自己的文集,收获认同自己的掌声。同时,平台上的其他出版机构的存在,也使很多优秀写手有更多被发现的机会:中读作者苏世连载的小说《十年》不仅为她收获了更多粉丝,还引起了某剧组的兴趣;



新版本仍然致力于打造一个后BBS时代的兴趣平台,那种志同道合的人们聚在同一个话题下谈天说地的感觉太美好,经历过的人不能忘怀,也渴望重新回归。来到中读的用户中,不乏过去最忠实的三联骨灰级粉丝,往往他们回忆起曾经在三联BBS论坛讨论交流的日子,都激动不已。而很多三联的记者,正是当年以读者身份从这个论坛走出来的。如今,中读重拾论坛的发言讨论形式,就是要把那些难觅知音的浪游者们聚集在这里抱团取暖,而这提供温暖的热源就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中读的每个专题都依据三联独特的美学价值观诞生,聪明的钱、美好的身体……这里的分类不是为了限制话题的广度,而是为了挖掘话题的深度,看片追剧、热点追踪……每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都不应该因为无人谈起、无处可谈而积郁于心,你将发现一个从来都不孤单的世界。

3

 一场邀请

在那些看似停滞的积淀中,在那些彷徨如迷雾的犹疑时,中读一直在努力定位自己,又不断更新自己的定位。其实,中读是一座桥,但他沟通的不是简单的此地与彼地:是作者与读者,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在这桥上相遇,让一部作品在问与答中变得更加完整;是读者与读者,爱萝卜的人与爱萝卜的人在这桥上相遇,撇开爱白菜的人不管,他们也有聊不完的话题;是阅读与写作,一次触动内心的阅读体验也许会带你找到一个书写当下的灵感;是认知与思考,一堂开启心智增长见识的课程也许会引你走出洞穴看见天地。你愿意站在这座桥上,和所有仍对这个社会保有关怀,仍对每个个体的生命心存尊重的人一起,记录我们的时代吗?


今年5月,当我们第一次向读者介绍中读的时候,我们邀请读者来和中读一起做6件事,这次,我们延续这个邀请,但我们请你做的,只这1件,请你将中读更新为5.3.0版本,如果你在5.1.0时遇见了他就选择了放弃,那么请你重新下载一次,因为在这半年里,我们和更多选择见证中读的成长的读者一起,做了很多改变,也坚持着应有的坚守。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我们的回顾,实际上是为了邀请你加入到对未来的展望中。



这一年,《三联生活周刊》从古代(2017年第2期《我们爱宋朝》)到现代(2017年第33期《全民手游时代》第39期《新租房时代》第45期《新零售时代》)再到未来(2017年第1期《未来考古学》)从茶道(2017年第18期《好茶之道》)到夜宵(2017年第30期《宵夜里的中国》)再到全球寻味(2017年第4-5期《环球寻味记》)从南极(2017年第9期《不到南极 非好汉》)到日本(2017年第38期《日本风物记》)从贝聿铭(2017年第16期《百岁贝聿铭》)到金庸(2017年第29期《金庸》)从夏(2017年第32期《在自然中》)到冬……和所有关注着三联的读者一起走过。



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来自各地的读者,能够带来我们的目光所不能及,脚步尚不能达之处的种种故事,我们希望听到的,是周刊读者们转身为作者后的见闻、亲历以及思考。


那么2017年,最值得你书写的“封面故事”是什么?写在最新的中读上吧,我们和更多人一起,期待与你的相遇。


征稿主题

2017,我的封面故事

投稿方式


我们将启用中读最新的鼓掌模式进行评选,邀请你的朋友,一起将你的2017封面故事送上中读的首页吧。截止到12月14日24点,获得“最多鼓掌人数”的第一名,将获赠价值650元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全年52期订阅礼包一份;第二、第三名,将获赠价值338元的《三联生活周刊》半年26期订阅礼包各一份。



文/普光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此→下载中读 写读感

or 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中读』APP

温馨提示:

中读APP已升级至5.3.0版

请各位用户及时更新APP

or 关注中读微信号:lifeweekerclub

"中读"现已全面上线,请到各大应用商店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读』APP 看更多好文 。


推荐文章
真实故事计划  ·  肠道门诊,挤满情绪病人
3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算晚?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么晋,那么美,跟着三联走晋北
4 天前
家教智慧  ·  小年必做这四件事,新年更幸福!
7 年前
丁香园影像时间  ·  直播预告:孤立肺结节影像诊断全知晓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