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利芬
感谢您关注王利芬和优米网。从央视制片人&主持人到创办优米网,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历程和每日所思。欢迎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波纹的低风险杠杆  ·  20250205 越看越凉的古茗 ·  19 小时前  
波纹的低风险杠杆  ·  20250205 越看越凉的古茗 ·  19 小时前  
李楠或kkk  ·  其实,既然说 ai ... ·  21 小时前  
厦门网  ·  太突然!官宣解散!网友:结婚时买的就是它 ·  23 小时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昨天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昨天  
西安晚报  ·  看电影啥位置最好?很多人都选错了…… ·  2 天前  
西安晚报  ·  看电影啥位置最好?很多人都选错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利芬

任正非的艰难时刻

王利芬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2-07 18:33

正文

王利芬成长社
读书读人读社会
开启社会上升通道


很多事都足以要了任正非和华为的“命”,但他都挺了过来。


*本文来源于华商韬略

1

最欣赏的人背叛了自己


当地时间12月5日,加拿大媒体惊爆,现华为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财务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长女孟晚舟在加被捕,或将随后被引渡至美国,就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一事接受调查。


作为父亲与公司创始人的任正非,又被推至艰难境地。


创业几十年来,任正非和华为经历了很多坎坷,很多事都足以要了他们的“命”,但他们都挺了过来。曾经一度,任正非的身体与精神都遭受重创,两次患癌、陷入抑郁。


任正非的脾气出了名的大。


华为创业早期,很多高管都感受过他“疾风暴雨”式的批评。


唯独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任正非不仅不批评,还喜欢得不行。背地里,任正非评价“这小子太厉害了,看问题太深刻,如果我要做个人投资,我一定投他”。


这个年轻人,就是华为历史上著名的技术天才——李一男。



从1993年到2000年,李一男带领的研发团队,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表现抢眼,期间华为的市场营收从4.1亿狂增50倍,达到了200多亿。


任正非对李一男宠爱有加、视若己出,不仅给钱给权,还竭尽可能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私下里,华为内部都称李一男是任正非的“干儿子”,是任正非培养的接班人。


2000年,为给老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将来在市场上组团“打群架”,同时解决管理机构庞大的问题,一批对公司贡献较大、深受信任的老员工,被鼓励出去做华为的数据产品代理商,任正非称之为“内部创业”。


“接班人”李一男主动参加到这次内部创业大潮中。


离职前,日理万机的任正非亲率华为高层,集体在深圳五洲宾馆为李一男开欢送会。据说会议现场十分感人,充斥着“送孩子读书、盼衣锦还乡”的气氛。


然而,当时与会的所有人都未料到,李一男之后竟然“叛变”了。


欢送会后,李一男带着价值1000多万元的华为设备(用华为内部股份兑换)北上创建“港湾网络”。不久,港湾网络便获得了美国华平、淡马锡等机构近亿美元的风投。


有了风投加持,李一男的目标不再是做一个华为的产品代理商,而是变成了“离职高管+风投基金伺机KO老东家”。


李一男对华为的产品和市场优劣势十分清楚,港湾在市场上迅速攻城略地,屡屡夺标,销售额很快破亿。


一边在市场中与华为竞争,港湾还一边到华为挖人。


2001年,在高薪、期权的各种诱惑之下,上百号华为核心研发人员加盟港湾。发展到后期,港湾的挖人手段愈来愈大胆。有媒体披露:港湾会先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甚至还收买了华为北京研究所的一个员工,由其利用华为资源进行研发,然后和港湾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任正非后来回忆说,2001年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临崩溃的边缘,公司很多人效仿港湾,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合谋偷盗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彼时的华为,散发着“末日”气氛,很多人喊着“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叛逃”,华为摇摇欲坠。2002年,华为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任正非想不通,在他看来,权力、利益(员工持股达90%以上)、舞台、甚至真情,他都给了员工,而这些人却选择背叛,他痛苦,更迷惘。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更大的痛苦突然而至。


2

最亲的人遭遇横祸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的苗族自治县,父母都是谨小慎微、辛苦勤勉的教育工作者。


任正非兄妹七人,他是老大,家中孩子多,收入少,生活本就十分清苦,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更是雪上加霜。任正非经常看到母亲月底到邻里去借2-3元度饥荒,很多时候走了几家也未必能借到。


他后来回忆说:“妈妈那么卑微,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高考前,任正非在家中复习,经常饿得头晕眼花,实在忍不住,就用米糠和菜烙着吃。母亲得知后,为了让他安心学习,每天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而任正非很清楚,这都是从父母嘴里省出来的粮食。


“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进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任正非说。


在高中毕业前,任正非从没穿过衬衣。上大学时,母亲送给他两件衬衣,但他却难过地哭了,因为他知道:每人每年仅0.5米的布票,自己有了衬衣,家人会更困难。“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创办华为初期条件艰苦,任正非没有条件照顾父母;等到华为有了规模,面临的事情错综复杂,更是没有时间照顾父母。


2001年1月8日,任正非的母亲在昆明买菜时遭遇车祸。因为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只装了十几块钱,被当作无名氏送到医院抢救。直到中午,任正非的妹妹发现母亲未回,急忙寻找,才知道发生了车祸。


此时,任正非正跟随国家领导人在伊朗访问。


得知消息的他心急如焚,因为没有直达昆明的航班,任正非多次转机,在巴林又遇雷雨,前后耽搁近9个小时,到曼谷时又延误了10分钟,没有赶上最快一班回昆明的飞机。


等任正非回到昆明时,病床上的母亲已撒手尘寰。


母亲去世前,还给任正非留下了几万块的存款。在她的观念里,做生意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攒一些钱,以后用来救任正非。


往年春节期间,任正非都在国外拜访客户。2001年,他本下定决心,春节一定要好好陪陪母亲,可春节前半个月的车祸,让这一小小的心愿化为泡影。


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经繁忙、抽不出时间等理由,令任正非万分痛苦与自责。


《华为基本法》的草拟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后来披露:“这件事对任正非打击极大,在老任看来,企业做这么大,关键时刻,连母亲都照顾不了,他非常痛苦。”


3

国际诉讼


失去至亲的任正非,工作上也面临重重磨难。员工出走事件仍是悬梁利剑,国际战场上,初出茅庐的华为又迎来不速之客。


2002年12月,通讯巨头思科全球副总裁“造访”华为。思科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知识产权,要求华为承认侵权、赔偿,并停止销售产品。面对咄咄逼人的思科,华为思考再三后决定:可以停止销售有争议的产品,但绝不接受侵权的指责。


彼时的华为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承认侵权必定给品牌形象带来巨大损害,无异于自毁长城。但华为的提议远远满足不了思科的胃口,双方不欢而散。


作为国际市场的青涩选手,面对一个全方位碾压自己的重量级对手,华为选择了息事宁人,将已经在美国销售的十几台争议产品悉数回收。


但其主动示弱的求和举动,却被美国媒体和思科看成做贼心虚,各种指摘纷至沓来。


-思科总裁


在美国媒体看来,“侵权几乎是中国企业的标配”。美国舆论更是认为: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制造出高科技产品,即便有,一定是靠模仿、抄袭、侵权制造的。


这种长期形成的狭隘观念,使得美国业内一致认为:华为偷了思科的技术。


美国一家网站称,华为与思科的产品在外观、编号、功能上极为相似,思科的工程师不用看说明也可以直接使用华为的产品。思科更是声称,旗下软件中的BUG,同样出现在华为的软件中。


在中国,不少知名媒体初期也都相信了思科的一面之词,认为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


通过制造舆论,未审先判地指责华为是“小偷”后,思科磨刀霍霍,准备在美国向华为提起诉讼。而此时,他们唯一担心的是中国政府的反击,因为中国市场同样是思科重地。


为此,思科副总裁特地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和深圳市政府,表明思科“捍卫”专利技术的决心,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为了向中方施压,思科利用媒体和舆论,将此次事件上升到“考验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高度。


很快,思科赢得了想要的结果,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表示:“政府不会给予华为政治上的帮助。”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诉讼内容长达77页。思科在全球的近百位新闻发言人,也在第一时间将不利于华为的信息发布给媒体,并警告华为的潜在客户,不要购买华为的产品,以免带来连带赔偿。


不善公关,又奉行远离政治原则的华为很清楚:一旦思科诉讼胜利,华为将在未来很长时间无法进入美国,而其他海外市场也因此将陷入思科的步步阻击之中,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将可能因此而破灭。


2003年,在欧美市场,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而此时,港湾正在国内频频“抢食”华为的市场,令任正非内外交困。


4

绝地反击


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灭……致命危机接踵而至。


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依旧深感到无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溃的边缘。


这个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又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男人,在半年时间里,梦醒时常常痛哭。


不久之后,任正非患上抑郁症,身体得了多种疾病,还因癌症动了两次手术……


夜里哭完,第二天白天的任正非依旧充满斗志。有评论称他是极具性格冲突的人,“顺风顺水时充满危机意识;身陷绝境之后,又表现出无可救药的乐观”。


在医生的帮助下,任正非的抑郁症最终得以康复,华为也迎来了一场绝地大反击。


面对思科的咄咄逼人任正非做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华为很快组建了由数位副总裁领衔,多名专家参加的“应诉团队”赶赴美国。一边积极与美国政府保持沟通,一边在公关公司的帮助下,与《财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进行交流,让美国媒体认识真正的华为。


对方听到华为自1998年起,就聘请一流的国际顾问公司为自己做财务、审计、管理等服务时,都深感震惊。依据这一消息,美国媒体采访了普华永道、摩托罗拉、IBM等公司。


这些公司都对华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美国另一家通讯设备巨头3COM公司的CEO克拉夫,则坦诚地告诉美国记者:“华为的工程师都具有相当天赋,他们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操纵着最新的设备和软件,他们拥有我所见到过的最先进的机器人设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