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华西伊万神秘的科室不少,
之前我们科普过从早到晚遮起嘴巴认不到人的
麻醉医生,
躲在铁砣砣后面凝视你的
放射医生,
沉醉福尔马林bei整人体组织的
病理医生,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个最最神秘的科室→不仅医务人员走这儿过的不多,就连偶尔有病人经过,感觉都是几哈梭过去,生怕和这个科发生点啥子物理化学联系。
是的,我们说的就是
核
医
学
科
。
是不是一听到“核”字你就联想到蘑菇云、辐射、面罩、各种biubiu乱飙的射线甚至想起了生化武器?再一看到这个科室到处挂起各种警示标志,简直脚就要打闪闪?
给你们说嘛,华西医院这个看起来有点“歪”(wāi)的核医学科实际有点“乖”,不仅要管检查还要管治病,而且常年在国内专科排名中名列前茅,在2017年度复旦版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获得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今天,皮西西就来给大家摆一摆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龙门阵。
很多人觉得核医学科吓人,其实是他们断句就搞错了,
不是核▪医学科
,
而是核医学▪科
。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和平利用核技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典范,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跟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核医学科起步较晚,在我国的历史也就60多年而已,很多中小型医院都没有这个科室,所以老百姓对其了解不多且存在一些误区。
“虽然都有个核字,但你说的这个是归放射科管!‘派特’CT才是归核医学拍!”
“就是那么巧,‘派特’CT就是归核医学科管,而且还有SPECT 、SPECT/CT 、PET/MR……
晓得看到这里大家脑壳已经 fu了,这样解释一下——
你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X光、CT、核磁共振等放射科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影像帮助了解骨头、组织、器官的结构,而核医学科的检查更多的是“
功能显像
”——
比如qio一下心脏、肝肾、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qio得到心肌、脑壳里面、肺等器官里面血流情况,甚至qio得到更深的淋巴、骨头上肿瘤的情况,
现在利用PET/CT、PET/MR还可以在活体状态下qio到细胞、分子和基因在搞啥子名堂!
我们华西伊万的核医学科目前有SPECT 2台,SPECT/CT 2台,PET/CT 2台,回旋加速器1台,PET/MR 1台。光是SPECT一年的检查量就超过
3万
人次
,PET/CT检查超过
6000人次
。
核医学科除开功能分子影像检查外,
另外一个强大的功能是治病!核医学科的医生不仅上门诊,一年的门诊量就超过4万人次,人家科室还有专属的病房共16张病床咧。
安?你问他们都看哪些病?
甲亢、甲癌、骨转移瘤、肿瘤放射靶向治疗、皮肤血管瘤及瘢痕……来,这里揭秘一哈你们最关心也最想不到的两类:
由于放射性碘131治疗对部分甲状腺疾病效果很好,我们华西的核医学科可以看以下两类甲状腺疾病:
通过碘131治疗可以无创性破坏部分功能增高的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的分泌功能,让甲亢得以治愈,达到完全不消动刀,但类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效果,被大家比喻为“不动刀、不流血的手术”。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术后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其中,碘131治疗甲癌是“天然靶向”,这一块就归我们核医学科管。
至于治疗水平和效果怎么样,华西核医学科是我国最早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单位之一,核素治疗病房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有一支专门负责这块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核素治疗医护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2人。
他们围绕着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化型甲状腺癌,锶-89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疾病,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1200人次/年,治疗Graves甲亢1000人次/年。在危重症甲亢、高风险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抵抗/难治性甲状腺癌等处置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看了这一段,有没有get到华西看甲状腺疾病的就诊新攻略?!
再也不用闷起脑壳抢甲状腺外科的号了,二天就晓得了,符合上面情况的患者核医学科也阔以看!
来,直接上2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效果。
是不是完全没想到,核医学科居然跟“美容”也能扯得上关系?!
对于婴幼儿天生的血管瘤,也就是大家喊的胎记,虽然有的随着娃娃长大会消,但有些又会不断长大,所以现在的建议是尽早处理。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吃药、外用药、手术及激光治疗,很多家长都不晓得,我们核医学科不需要娃娃手术、也不需要吃药,使用敷贴治疗就能帮助治疗血管瘤。
“医生,现在网上也有很多敷贴卖,
看了一下多数都是三无产品,
咋敢给娃儿用?”
我们大华西不走这种路线哈,既然敢给娃娃用,那肯定是稳当、科学的产品以及正规的治疗。
根据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对于血管瘤的分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在其诊断和治疗指南里明确推荐了核素敷贴治疗。
将“敷贴器”紧贴在血管瘤上面,敷贴器发射出的β射线会对病灶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让胎记慢慢一层层脱落。当然具体治疗效果及时间要根据患儿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但多数都能达到治疗目的。
“医生,这个……核素敷贴……娃儿用了得不得遭核辐射哦?!”
哈哈哈哈哈哈,终于要谈到大家最想问的部分了,下面来好生说说核辐射!
首先,你们是怕接受了核医学科检查、治疗的人遭核辐射了,
其次,你们是怕接触了检查、治疗的人跟到遭核辐射了,
再有,就是对整个核医学科都怕,总是担心路过那一转很容易就遭核辐射了,眼睛多看几眼视力就下降了,甚至呼吸了几口那里的空气也会遭辐射了……
被患者、家属甩白眼儿就算了,被外卖小哥鄙视假装找不到不想送进来也算了,关键是还有医学人士也搞不抻展啊!尤其曾经看到个把个医院的同事,路过核医学科时脚步分明由匀速前进变成了加速运动,此刻求核医学科老师们的心理阴影面积……
看来消除大家对核医学科的误解真的是hin有必要啊!
因为你们这些担心,真的多余了!
为了说明我们核医学科的检查和治疗不会对患者甚至接触患者的人造成你们想象中的影响,下面这段要稍微专nie点了:
辐射剂量有个专门的度量单位叫“希弗”。我们所有人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有辐射的环境中,你每天啥子都不做,正常晒太阳,吃饭,一年到头受到的天然辐射有效剂量大约是2.4~3.7毫希弗,平均到每天就是0.0067毫希弗;
在3万英尺的高空上每飞行1小时,接受的辐射大约是0.00223毫希弗。
至于生活中啥子辐射最凶呢?抽烟!每天20只烟,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是50毫希弗!
而在核医学检查项目中,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是会不断衰变减少,再加上人的大小便还会加速它排出体外,核医学常规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基本只存在24小时。
实际计算下来,病人做一次骨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是4.3毫希弗,PET-CT检查中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剂量大约是3.7毫希弗,过一天就差不多消了,所以虚啥子呢?
对患者周围的人来说,就更不要虚了。刚才都说了,这些放射性核素不会在体内呆太久,一般一天之内就没了,对患者周围的人来说就更莫得啥子影响。
普通人每天接受的本底辐射是0.0067毫希弗;而根据我们实测的结果和计算,当你每天跟病人
保持1米的正常交流距离
接触8个小时,一天下来接受的剂量也才只有0.0052-0.0207毫希弗,看嘛,实际只相当于你正常生活1~3天的辐射剂量,有啥子问题喃?
你实在还是虚的话,来看看我们核医学科天天跟射线、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些嘛!
我们每年的个人剂量也只有0.53毫希弗。
不晓得你们注意到没有?科室的老师们发量都很OK呢,而且只要已婚都有健康下一代了,安全得很,所以你们还虚啥子?!
早在1958年,华西医院就创建了核医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四代人的努力和传承,已成为国内亚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善、发展方向明确,综合实力强大的核医学专业科室。
他们建设了全国首批标准化碘131核素治疗病房,具备新药临床试验GCP资质,牵头、参研rhTSH辅助131I治疗甲状腺癌、云克治疗及131I-抗肝癌单抗治疗等多中心临床新药I、II及III期研究。
牵头、参编了国内首部《锶-89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碘-131治疗Graves甲亢》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主编《临床核医学》、《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核医学》等多本教材、专著。
在培养人才方面,目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本科生导师15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9人(硕士14,博士5人)。开设了《核医学II》(临床八年制、临床五年制);《临床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学》、《核物理基础与核医学仪器》(医技影像系);《核医学II》(临床检验);《Nuclear Medicine》(留学生);《脑影像学》(研究生)等课程。
在科研方面,开展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医学基础研究,紧抓转化性、实用性强的临床应用性研究。共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重点建设项目3项、国家科委工程1项、其它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作为国内领先的核医学专业科室,规范核医学的诊疗是他们的责任,从1998年起,连续20年主办国家级《放射性核素治疗》继续教育培训班,为我国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推广及规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核医学科目前有53名员工,其中医师组17人,技术组17人,护理组8人,放射性药物、核物理、科研等岗位共11人,此外每年还有100余名规培、进修人员,正是他们的全力配合,完成了每年4万人次的门诊量、近4万人次的检查量、以及3000+的入院治疗量。
你们可能不晓得,由于工作需要,他们中不少人每天与核素药物为伴,穿梭在病人和射线之间,长期都要穿着铅衣行动,
你们多半也不晓得,铅衣的重量达几十斤,所以他们很难察觉生活中的自己是胖的?!
你们绝对不晓得,藏在这几十斤铅衣里面的,是有趣且温暖的灵魂!
当第一张黑洞照片诞生时,大家都觉得像取暖器、像甜甜圈、像红糖糍粑,而他们想到的却是这个——
(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比如冠心病、心梗患者可能会做该项检查)
当病人吐槽检查过程太无聊时,他们说,那你耍哈手机嘛,然后病人真的就拿出手机斗地主了——
当患者真诚的表示感谢时,他们是难以掩饰有点傲娇的那种开心——
患者:
“
医生,做个检查咋还要ju脚?”
医生:
“
每次都ju手你好恼火嘛,这样坐起你要舒服些!
”
其实,这位做了放化疗后的患者因手臂静脉已无法ju针,但又必须做检查,技师就想了个办法从脚上静脉注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