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  价值观-63:李世民集团与李渊集团的斗争,为 ... ·  6 天前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  价值观-63:李世民集团与李渊集团的斗争,为 ...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年轻人给消费市场带来了什么?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深度)仿效欧美,日本陆上自卫队又有了新想法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06 18:15

正文

■ 日本《军事研究》杂志文章

● 华丹 编译

 

仿效欧美,陆自构想新编陆上总队

 

日本陆上自卫队(简称陆自)正对自身体制进行变革调整,在作战指导上,破除力量部署按地域条块分割的固有定势,确立根据需要从全国调配作战力量的指导思想。《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2014-2018年)》明确规定,“新编陆上总队,废止中央快反集团,将其所属部队并入陆上总队”,这是日本政府文件首次提到陆上总队。陆上总队的创建,不仅仅是陆自内部的组织变革,它必将对自卫队联合作战体制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作者系陆自原东部方面队司令矶部晃一中将(陆自改革参与者)。文章的核心在于,作者对新编陆上总队实施一元化指挥的意义、陆上总队的任务职能等,提出较为权威的看法。

 


陆自指挥管理体制演变

要理解陆自的编制体制,就不能不了解“方面管区制”这个概念。日本政府在全国设置5个方面区,每个方面区部署1支方面队,作为遂行各种任务的基本部队,方面管区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作战的体制。在国土上作战是陆军的特性,为此不得不考虑地方行政层面的因素,方面管区制充分考虑了行政和作战两者的关系。

日本领土由6800多个岛屿构成,南北长3000公里,最大的特征是南北狭长、缺乏纵深。要守卫如此广大且自然灾害频发的领土,在每个区域都配置相应部队,以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显得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而言,方面管区制实为不二选择。

1950年12月,陆自前身警察预备队创立,其最高指挥机构为总队总监部,下设4个管区队。管区队相当于现今的师团,麾下有多个联队(相当于团)。总队总监部是今日联合参谋部的前身。1952年,警察预备队改编为保安队,下辖1个方面队(北部)和4个管区队。1954年,随着《自卫队法》和《防卫厅设置法》的颁布,陆自正式成立,当时的编制架构是1个方面队加上6个管区队,共13万人。1955年,日本成立了西部方面队,1959年又增设了东北、东部和中部3个方面队,5个方面管区制体制最终形成。1961年,陆自整编为13个师团,共18万人。很长时间以来,陆自始终保持5个方面队的体制,直到21世纪大幕开启,才出现一些变化的征兆。


进入21世纪后,自卫队的活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2001年印度西部大地震、2003年伊朗大地震、2004年印尼强震、2005年巴基斯坦大地震,自卫队均派遣了国际紧急救援队。2001年,《反恐特别措施法》在国会通过后,海自补给舰赴印度洋为美国海军供油。2004年,日本复兴援助部队奔赴伊拉克。2006年3月,自卫队成立联合参谋部,开始打造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这一体制通过对陆海空一体化的指挥运用,不仅可以高效稳妥地应对可能的危机事态,也有助于提升联合参谋长作为防卫大臣专业军事助理的地位,更有利于增加日美安保体制的实效性。

此时,防卫大臣的直辖部队包括陆自的5个方面队、海自联合舰队,以及空自所属的航空总队和航空支援集团。既然是联合作战,陆海空之间的联络协调业务自然大幅增加,彼时就传出海自和空自希望陆自早日成立陆上总队的声音。

2007年3月,陆自组建中央快反集团。它是和方面队并立的防卫大臣直辖部队,其最高指挥官称司令官(这个职位是日本战败投降后第一次设立),主要任务是快速应对恐怖分子和特种部队的攻击、国际维和,以及第一时间进行抢险救灾等。

 


实施一元化指挥的意义

当下,日本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不期而至的恐怖分子、特种部队袭击,以及各种重大灾害等,都要求陆自实施一元化统一指挥。在上述危机发生时,目前陆自指挥系统的程序是:防卫大臣必须分别向事态所在地的方面队和中央快反集团发布命令,之后,这些部队出动。如果需要将其他方面队临时转交某个方面队指挥,则防卫大臣必须再次签署相关指令。而海自、空自在面临上述情况时,防卫大臣只要向海自联合舰队和空自航空总队发布出动命令,海自、空自即可在全国范围调集相应部队。

在陆海空自卫队中,陆自的作战计划拟制能力相对薄弱。联合参谋部创设前,陆自参谋长承担作战训练管理的职责,联合参谋部成立后,陆自的作战指挥职能移转至该机构,导致联合参谋部的业务量暴增。因为它不仅要跟陆自5个方面队和中央快反集团协调作战指挥事宜,作为防卫大臣的幕僚机构,还要为其服务。从这个角度说,早日创建统一指挥全国地面部队的陆上总队,迫在眉睫。


新编陆上总队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联合作战实效性。联合参谋部成立10年间,在执行针对朝鲜弹道导弹发射、中国海空军东海活动常态化、东日本大地震救灾等的任务过程中,联合作战体制凸显了巨大的优越性。为将全部作战指挥业务统归于联合参谋部掌控,防卫省还撤销了文官负责的作战计划局。陆上总队的设置,对于进一步优化完善联合作战体制有着巨大的意义,能够大幅提升陆海空之间合作协调的效率,也能大为缓解联合参谋部在部队运用方面的负担,以更好地履行作为防卫大臣建议机关的职能。此外,日本2013年12月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2014年1月国家安全保障局挂牌成立。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实际运行来看,其召集会议的频率远超以往的安全保障会议,每次会议,联合参谋长都陪同防卫大臣出席,日渐深入地参与到大政方针的决策中。从这个视角来看,陆自部队运用的一元化,可进一步巩固联合参谋长作为辅佐大臣的角色。

站在日美同盟的角度,陆上总队的成立,能强化日美综合军事协同能力。从日美军事协同的实际看,美军的力量部署运用以联合作战为指导,在作战遂行上编有联合任务部队,麾下有地面部队、海上部队和航空部队。日美实施联合作战时,与美军海上部队挂钩的部队是海自联合舰队、与美军航空部队挂钩的部队是空自航空总队。而与美军地面部队挂钩的陆自则异常复杂,包括5个方面队和中央快反集团,从而增加了日美军事协同的复杂性。一旦陆上总队成立,陆自就能和海自、空自一样,把与美军挂钩的部队纳入一元化指挥体系,促使日美陆军军种的协同合作更顺畅、更高效。目前,驻日美陆军司令部所在地座间基地,也是陆自中央快反集团司令部,即使今后陆上总队将司令部设置在朝霞基地,座间基地也应继续强化日美军事协同的沟通联络职能。

另外,站在陆自的立场上,其挂钩的美军部队不仅有陆军,还包含海军陆战队,如何与这两个军种顺畅开展协同也是一大难题。驻日美海军陆战队的基干部队,是位于冲绳县的第3海军陆战队机动部队。要加深与该部队的合作,须尽快互派联络官,在当前陆自两栖作战团(日本版海军陆战队)即将编练成军的节骨眼上,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今后联合参谋部将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构建紧密合作关系,而陆上总队则应与总部驻夏威夷的美太平洋陆军及太平洋海军陆战队深化合作。

 


分权式指挥体制的弊端

接下来,我们从时空、作战平台数量和各军种行政管理特性等视角,看一下陆海空部队的不同作战特点。

从时间的角度看,空中世界是以“秒”和“分”为计量单位的,海上世界以“小时”为单位,而地面世界则以“天”这样的大尺度单位作为计量标准。三者之所以差异巨大,主要是由于陆海空自卫队所用的作战平台的速度造成的。比如,弹道导弹防御是以“秒”为单位来处置的,战机升空拦截侵犯领空的飞行器也必须以“分”或“秒”的速度来应对。舰艇是海上作战的主要平台,时速一般在每小时数十公里,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实施大范围机动,以“小时”为作战单位时间比较合适。如果是地面部队,从“小时”到“天”之间的时间段为作战时间单位更合理。与空自、海自广阔的作战区域不同,陆自作战部队的区域以战区为限,即使是多个正面发生战事,也是由多个战区总监(相当于战区司令)共同遂行作战任务。不可否认,陆海空不同的军种背景,对三大自卫队的指挥系统和层级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作战平台的数量,相当程度决定着陆海空不同的作战特性。空自约有350架战机,实际可以同时起飞执行任务的战机数量,要打个折扣。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航空总队司令官就能掌握正在执行任务的所有战机的情况。海自拥有主战舰艇47艘、潜艇16艘、巡逻机约80架。这些平台,联合舰队司令也能宏观把握。可以这么说,海自、空自的武器平台即是作战核心,以舰艇为例,每艘舰艇本身自成一体,是集作战、情报、火力、补给于一身的海上中枢。与此不同,陆自的武器装备平台并不构成作战核心,每个训练有素的官兵才是作战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陆上总队有10几万名官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掌握每名官兵的动向。陆自的作战平台种类繁多,坦克、装甲车、步兵战斗车、火炮、直升机不一而足,每种装备都有特定的作战性能。为此,陆自须根据装备特性,在适当的时间段和作战区域集中不同兵种,方可发挥出战斗效能。

由此看来,周密的部署和兵种间顺畅的沟通不可或缺。同时,不难得出另一个结论,与作为战斗核心、自成一体的舰艇和战机不同,陆自的部分或个别武器平台对于地面作战帮助不大,只有庞大数量的武器装备集中使用才有意义。当指挥官面对如此众多的兵力和装备时,实在无法靠一己之力掌控局面。这决定了陆自指挥体系只能是分权制(由于装备特性不同,海自、空自实行集权式的力量运用)。陆军这个军种通常拥有多层指挥架构,以陆自为例,位居指挥系统顶端的是即将创设的陆上总队,其次是师团和旅团,之下基层作战部队以联队(相当于团级单位)为核心,光是步兵联队就有50个之多。但是,采取分权式的指挥管理体制,很难满足国家对不同规模部队在全境执行任务的需求。陆上总队创设后,要摸清全国部队的详细情况必然耗费大量精力,从而导致总队司令部机构臃肿、低效,建议方面队以下层级部队的管理方式仍沿用现行制度,陆上总队的职责使命限定于全国规模的部队调动及方面队之间的综合协调。


需要指出的是,陆自分权式部队管理模式,主要用于师团、旅团等大部队的运用,随着离岛防卫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国土面临恐怖袭击的风险日益增加,陆上总队将对执行任务的小规模、专业化部队实施集权式管理,直接命令其第一时间妥善应对各种突发事态。作战样式的复杂化、快捷化、分散化,考验着陆自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部分可能产生政治影响的事态,只有通过集权式的指令才能快速妥善解决。

陆军最大的特性是,作战指挥全流程与地域、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海空战不同,地面作战完全在日本领土上进行,平时的训练演习也大都在国内基地展开。这种差异使得地面作战必须首先考虑社会和国民的感受,像参训的特大型车辆在公路上机动,必须得到地方机构的配合,使用各类演习场所,需要与各种社会组织保持良好关系。这些因素决定了陆自演训计划拟制和任务执行的复杂性。

 


陆上总队具体任务职能

陆上总队成立后将如何运行呢?由于陆军的固有属性,地面作战的指挥管理应由方面队主宰,只有方面队无法驾驭的事务才提交陆上总队分担,因此,陆上总队不必构建规模庞大的司令部。司令部成立后,建议方面队现行的权限不变,任务、职能也不变,之前勉为其难的全局性部队调动等任务,由陆上总队承担。

陆上总队的首要职能在于凌驾于方面区之上,对全国各师团、旅团等部队进行一元化指挥运用。如果是方面区内部事务,原则上由方面队负责,一旦有超出方面队职能范围或方面队无法胜任的事务,则由陆上总队负责。另外,涉及多个方面队同时执行任务的场合,陆上总队须周密拟制方案,实施全局掌控。


海自、空自的军令系统更为扁平化,其总指挥拥有指挥具体部队的权限。陆上总队一般仅能直接指挥属下的5大方面队,同时承担以下三项特定的任务:其一,涉及将某方面队麾下的师团旅团临时转隶其他方面队,由陆上总队进行协调和全国性部署调动;其二,对陆上总队相关直辖部队进行指挥管理;其三,负责管理赴海外的维和部队。此外,陆上总队的另两项职能是:作为陆自军令系统的总代表,一元化地与联合参谋部,海自、空自军令系统(联合舰队、航空总队),以及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进行协调合作;综合制订应对各种事态的计划,以及对各方面队进行管理。比如,目前归属中央快反集团的第1直升机团、第1空降团、特种作战群等部队,应编入陆上总队直属部队,方面队以外的防卫大臣直辖部队,也应纳入陆上总队指挥之下。今后,对于遍布全国的陆自后勤基地的管理,陆上参谋部、陆上总队和补给管理本部三方之间职责分担等问题,也需要一并研究考虑。

目前,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由陆自各方面总监牵头成立的陆海空联合救灾部队具体负责。陆上总队成立后,联合救灾部队总指挥应由总队司令官接任更为合适。总而言之,陆上总队司令部的阵容规模,取决于总队司令官未来所承担的职能任务的种类和数量,如仅仅是方面队层面的调用,以及与陆海空、美军司令部间进行协调等任务,司令部规模不必太大。

下一步,应当像欧美军队那样,基于国家政策需求,适时创建统一指挥陆海空部队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唯此,才能应对日趋严峻和复杂的国际安全局势和作战环境。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编辑:马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