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刚刚,抵达杭州!这才刚刚开始...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著名电影人回应:绝不撤档!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最新!8车28.5万!当地深夜公布了 ·  4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突发!一罐车侧翻,粗苯泄漏!最新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我是刑警》看了吗?知名编剧这样说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4-12-25 20:55

正文

这段时间,一群最会讲故事的人因为2024年度电视剧精品创作编剧高级研修班在浙江相聚。


12月26日,研修班正式结业。


研修班开班仪式现场。图源 之江编剧村公众号


为期15天的研修课程期间,恰逢电视剧《我是刑警》收官。刑侦剧成为班上的热门话题。61位国内新锐编剧学员,以及数十位由业界大咖组成的导师团队,交流探讨、各抒己见。



 01 

下了功夫,才能真实


《我是刑警》的热播在意料之外。


近年来,国剧赛道涌现出一股悬疑探案热,然而,同质化现象也逐渐显现,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刑侦剧变得稀缺。


但随着《我是刑警》播出,编剧们纷纷表示:“终于看到了一部抓人像抓人、审人像审人的刑侦剧”“它的好成绩证明了用户还在,这样的长剧好作品依然能被看到”……


电视剧《我是刑警》海报。图源 豆瓣电影


“它把刑侦剧做到位了。”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副会长,《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3》《重案六组4》《巡回检察组》等剧集编剧余飞说,这部剧很专业,主创团队采访了各级刑侦专家、一线刑警近200人,整理各类访谈达200万字,团队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因此,剧中所表达的人物、事件等状态及情感很真实。同时,该剧自然融入心理测试、DNA辅助案件侦破等刑侦技术的时代发展,体现了国内破案思想、技术等的迭代进步。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点赞了该剧真实浓厚的纪实感。比如,不眠不休、一帧一帧查监控的基层警察眼睛忽然失明;老同事胡兵因追踪肇事司机出车祸,在病床上念念不忘“我是刑警”;无比执着、几近痴迷的陶维志,用近乎考古的方式去查案……而演员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等朴实无华的扮相、自然真实的表演,也进一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同样,《扫黑风暴》等剧集编剧祖若蒙也认为,现实主义剧集创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情感。“直白讲就是剧中的人和事,观众到底信不信。”他说。


在他们看来,《我是刑警》的这些创作经验并不稀奇,难得可贵的是,创作团队把这些经验一一落实到位,也就赢得了观众和市场。


电视剧《我是刑警》剧照。图源 豆瓣电影



 02 

要有创新,才不烂尾


一直以来,刑侦剧都是影视圈的常青树和观众的心头好。


记者梳理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2024—2025年剧集片单发现,悬疑、刑侦类剧集仍是各平台内容布局的重点,数量近百部。但和少数能被记住的剧相比,更多的剧在播出后悄无声息。


“大部分的刑侦剧几乎都烂尾了。”余飞说,这两年冒出了不少创作者,但许多人还缺乏整合复杂素材的能力,有些剧开头很精彩,但越往后关于剧中人物关系的梳理、事件的呈现等都表现出后继无力之感。


深耕这一赛道多年,余飞坦言,市场和平台对这类剧集的选择标准和喜好就没有变过。要么做到足够贴近生活,能引发观众共鸣,要么通过技巧开掘,把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完成,这样哪怕悬浮于生活之上,也能引发观众兴趣。


近期开播的刑侦剧《猎罪图鉴2》。图源 豆瓣电影


他在写这类剧本时,基本原则也从没变过,但观众在变,创作的信息量就要增加,故事也会更复杂,架构更巧妙。


祖若蒙也提出,在这类题材近年越发同质化的困局中,最终还是要依靠创作者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技巧,回归到人物本身。警察、检察官、法官、军人,这些高度特殊化的职业设定只是人物的外衣,而无论任何身份,首先是一个“人”,创作者不能被人物职业的外衣限制,要找到这些特定职业外衣共性下面每个人物的真实个性、真实困境、真实情感诉求,才能实现这个题材类型的艰难突围。


戴清表示,一个成熟的题材类型往往要经历创新-固守-跟风到再创新-超越这样的发展历程。


创新,是接下来深耕该赛道的重点比如,对题材的拓展,《九部的检察官》聚焦检察官保护未成年人,《势在必行》专门表现狱侦员查旧案;又比如,创作手法的改变,不同于此前一般刑侦剧一个案件一个单元的形式,《巡回检察组》选择用一个案件贯穿全剧,并在中间加入其他案件,最终把40多个案子、70多个人物融会贯通在整部剧中。


电视剧《巡回检查组》海报。图源 豆瓣电影



 03 

不过度迁就,才会长久


《我是刑警》的编剧徐萌说过,“从一开始,我就不打算惯着谁。”其中,包括对市场、对观众、对所谓类型剧的“潮流”风尚,甚至对自己的创作经验。


这些年,业界不乏拿着受众画像、收视曲线、观看习惯等大数据分析去订制剧本的生产法则。但编剧不该是一味追赶潮流的人,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潮流在前方;编剧也不该是讨好观众或看轻观众的人,因为今天的观众比想象中更深刻、更见多识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