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电池企业在动力市场已经进入“尴尬期”:大厂不爱,小厂“嫌弃”。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真正兴起不过短短数年,中小电池企业也是这一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当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发展深水期,这些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在动力市场频放大招、抢占市场资源稳固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中小电池企业却面临着一场不小的业务及生存危机。
近日,有电池企业向高工锂电爆料称,去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一批未能达到新标准的电池给企业形成库存压力,不少电池企业在电动自行车、低速车、移动电源、基站储能等锂电细分市场抛货,一轮价格战上演。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去年新能源汽车调整的“后遗症”,这场抛货潮只是短期的。最大的生存危机是,库存消纳后,中小电池企业将可能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无订单”状态。
目前有各种迹象显示,除了乘用车企业,各大主流客车企业和专用车企业更倾向选择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更优质的大中型动力电池企业作为稳定供应商。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在安全性、稳定性尤其是能量密度均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迫于质保八年十万公里的售后要求,整车企业会考量动力电池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存活周期。
显然,技术、资金和产品更优质的大中型电池企业是各大整车企业有限的选择对象。这一点在最近披露的多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推荐目录中均有所体现,各大车企申报的车型配套多集中在少数大电池企业。
其实不只是大车企,部分二三线整车企业同样对一些小电池企业存在“嫌弃”的嫌疑。此前就有客车企业人士透露,小型电池企业虽然存在极大的价格优势,但电池安全性、产能等等多种因素,极有可能因为电池强检、能量密度方面不达标而被排斥在公告与推荐目录之外。
综上所述,中小电池企业在动力市场极有可能进入“尴尬期”:大厂不爱,小厂“嫌弃”。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真正兴起不过短短数年,中小电池企业也是这一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当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发展深水期,这些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
出路一:新能源汽车市场
关键词:小而精
高工锂电咨询业内多位电池企业及专家后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尽管面临上述尴尬,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动力市场竞争格局除了国家扶持的1-2家有实力、有规模的电池企业外,部分“小而精”的电池企业也能在激烈的淘汰赛中脱颖而出。
这部分“小而精”的电池企业带有非常鲜明的自身特色:
一是产品技术和品质过硬。
即使与国内一线梯队的电池企业龙头相比也不逊色;
二是产能规模有限。
最多供应1-2家整车厂需求;
三是针对应用市场分明。
微型车、专用车甚至低速车市场是最集中的爆发区。
事实上,仔细甄别目前中小型电池企业针对下游客户的策略以及其动态,微型车、专用车甚至低速车正是他们切入新能源市场的主要领域,活跃其中的车企
包括唐骏、成都雅骏、雷丁等。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小而精”的电池企业模式也并不能长久,最终还是会走上“强者之路”,毕竟“实力再好,也需要具备一定产能规模。”此外,支撑这类企业的资金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需求。
➤
出路二:低速电动车
关键词:锂电替代加速
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低速电动汽车销量约20万辆,2014年翻倍达到近40万辆,2015年全国低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50%多,逼近70万辆。截至2016年底,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百万辆。
尽管目前市场上95%的低速车配套的是铅酸电池,但高工锂电发现,锂电替代铅酸应用速度正在加快,包括雷丁、河北御捷等低速车领军企业都已纷纷开始布局。
5月5日,深圳比克动力与河北御捷车业签署3000台纯电动物流专用车配套动力电池协议。协议还指出,双方将针对御捷低速车项目展开全面合作。
而两个月前的3月6日,雷丁在主题为“科技雷丁创领未来”发布会上,亮相i-VisionDrive锂电核心新技术,并发布应用该技术的雷丁小骑士和雷丁D80两款低速车车型。
GGII分析师认为,低速电动车是受市场直接驱动而兴起,价格亲民、使用便捷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从目前锂电池技术路线来看,锰酸锂电池是PK铅酸电池的有力竞争者:一是成本优势:可做到0.6元/wh;二是具备循环寿命、轻量化等性能优势。
从需求端来看,低速车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但区域受限。目前,部分持有环保理念的中产阶级甚至追逐时尚的女性群体,正开始把目光投向经济便捷的低速电动汽车身上。有统计数据显示,95%以上的车主每天上下班出行半径在30公里以内,城市道路拥堵、停车位紧张导致低速电动车成为白领选择的代步工具。但束缚于时速等自身性能,低速车主要应用于山东、河北等平原地带。
尽管目前低速车还因为身份资质问题处于“灰色地带”,但终端需求却不断增长。多家电池企业向高工锂电表示,低速电动车是比较看好的市场,接下来会加大布局。
➤
出路三:国内储能市场
关键词:多面开花
截止目前,比亚迪、万向、国轩高科、猛狮科技、南都电源、中天储能、中兴派能、双登富朗特等多家电池企业都奔赴储能市场,部分企业已经结出不少硕果。被业内外人士认为是比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更大的超级市场。
根据GGII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电力储能、分布式及微网储能、削峰填谷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市场带来的锂电池累计需求量将超过200GWh。
以主要配套光伏发电的分布式储能市场为例,高工锂电了解到,国内光伏和风电储能领域中,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最大,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
同时随着锂电池成本不断降低,锂电池应用储能市场加速。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池企业高管表示,今年电池企业在储能领域价格战很激烈。仅一季度,锂电池储能系统价格下滑幅度已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