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基金报
关注中国基金报,即时获取深度理财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太突然!千亿巨头宣布:终止! ·  18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重庆燃气集团,拟罚810万元! ·  20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俄罗斯,暴涨!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刚刚,直线拉涨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基金报

重磅数据出炉!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 公众号  · 基金  · 2025-02-14 21: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包括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数据的增长情况,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文章还介绍了信贷结构的变化,包括“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等。此外,还提到了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新口径及影响,以及当前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和促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M2均保持较快增长。

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体现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关键观点2: 信贷结构发生变化,亮点包括“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等。

数据显示,“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增速加快等。

关键观点3: M1的新统计口径有效缓解了春节前“跷跷板”效应。

随着支付手段快速发展,我国M1统计口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有效缓解了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关键观点4: 经济延续回暖态势,促消费要发挥政策合力。

业内专家认为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势头,物价等经济金融指标边际改善。在有效需求恢复的带动下,消费潜力才能持续释放。同时,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具有不增加居民负债、支持面广、撬动效果好等优势,未来促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


正文

【导读】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2月14日,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 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多位市场专家表示,今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M2均保持合理增长,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将不断增强,助力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市场专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保持较快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债务发行提速也形成了重要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额近7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

贷款增长情况较为亮眼。 数据显示,1月贷款新增5.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4.9万亿元的高基数还略高一些,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2024年四季度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实体经济活力逐步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

从贷款结构看,1月人民币增加超5万亿元贷款中,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8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08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当月信贷结构亮点包括 “两重”“两新” 信贷需求加快释放、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增速加快等。

具体来看,“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2025年,中央明确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某西部地区国有大行分行反映,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市场也有颇多亮点,春节期间,全国文旅消费热度十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66%、182%,消费相关信贷需求也在释放。

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2024年以来,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

金融“五篇大文章”成色更足。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融资需求不断上升。从金融统计数据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数据显示,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43%,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2%,与上月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低83个基点。

M1“上新”

有效缓解春节前“跷跷板”效应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我国自1994年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按照流通中便利程度的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三个层次。

随着支付手段快速发展,我国M1统计口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自今年1月起,M1数据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M2余额为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M1余额为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M0余额为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1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也有银行人士反映,1月信贷数据较好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都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会有减少。从以往经验看,对于下个月数据,届时与1月数据合并观察会更为合理,可以熨平春节效应等因素扰动。

经济延续回暖态势

促消费要发挥政策合力

业内专家表示,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势头,物价等经济金融指标边际改善。去年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仍在显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较强的支持力度,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早发力,对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年以来,一线城市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维持较高景气度,高炉开工率好于去年同期,“抢出口”“企业出海”等因素也使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在有效需求恢复的带动下,物价水平有所回暖,1月CPI同比涨幅扩大至0.5%,其中核心CPI同比已连续4个月回升。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提振消费,从根本上还是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能消费、敢消费,消费潜力才能持续释放,并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约为70%,在主要经济体中已处于较高水平。市场机构调研显示,随着银行信用卡、“花呗”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消费金融产品在年轻人中的渗透率已超过80%,大城市中全款买房的人群不到20%,房贷渗透率也已趋于饱和。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很大,少部分人群甚至有过度加杠杆的问题,若未来收入跟不上,出现消费透支的情况也会更为明显。

专家认为,相较而言,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具有不增加居民负债、支持面广、撬动效果好等优势,同时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养老育幼等政策也有较大发挥空间,未来促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

编辑:江右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太突然!千亿巨头宣布:终止!
18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重庆燃气集团,拟罚810万元!
20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俄罗斯,暴涨!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刚刚,直线拉涨停!
2 天前
青松医药集团  ·  2017年7月6日三分钟医药新闻早餐
7 年前
格上私募圈  ·  谁是 BAT 的接班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