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温书先生」
即可关注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眼见着暑假已经来临,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没?
好不容易摆脱了升学考试的压力,面对着人生中难得的闲暇时间,可得好好利用起来。
这不,前两天到舅舅家里做客,看到表弟的暑期计划表,简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除去写作业、补习班和日常玩耍之外,平时耽误下来的阅读计划,也全都被提上了日程。
不由得让人感慨:
现在的小朋友,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不过,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想要踏踏实实地读书,却不是件特别轻易的事儿。
资源匮乏、缺少引导……都有可能成为阻碍他们前往书籍世界的绊脚石。
但还好,有那么一群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帮他们圆上了一场读书梦。
1
麻菊就是这么一个渴望着读书的留守儿童,
麻菊的家乡在吉卫。
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出发,向西南方沿着盘山路盘旋而上30公里,就到了吉卫。
小学二年级的麻菊和妹妹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父母常年在江西抚州宜黄的工厂打工,她们由在家务农的爷爷独自照顾。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0-5岁的孩子占比21.7%,6-13岁的高达67.4%。
宝轮一小的学生见到阅读桶欣喜不已
老师曾让麻菊用“如果……就……”造句,她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写下:“如果没有爸爸妈妈,我们就没有幸福,如果没有老师,我们就没有知识。”
290多万的乡村教师,是帮助留守儿童成长的希望。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怎样创新教学方法,始终成为深处大山中的乡村教育难题。
肯德基的小候鸟阅读桶
为乡村教师提供了一套引导儿童阅读的活动工具。
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教育,从2017年开始,肯德基与一公斤盒子公益创新机构一起发起
“阅读桶”
活动,提供创新的阅读工具和方法,赋能师生实现自我肯定。
2
只用传统教学法,
会不会跟不上时代发展?
吉卫所属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陲,地势险要。由于交通闭塞,村民普遍贫困,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
夯来小学是麻菊就读的学校,也是吉卫最偏僻的一所小学。
一师一校,这所小学只有麻玉兰一名老师,教授着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语文、数学、美术等所有课程。
1986年起,吉卫镇机司村的麻玉兰开始辗转在5个村的小学或教学点任教。她每天的生活从早上6点开始,从家出发走上4公里的山路到达学校。
30年来,这位代课老师奔波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时间,每日至少2个小时。
夯来小学的孩子们
三个年级的孩子分为3个班级,麻玉兰为他们交替上课。她给学前班上课时,一、二年级在隔壁教室写作业,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复式教育”。
麻玉兰身兼数职的“复式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课本。
她的教学理念很简单,这节课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如果孩子不懂,多说几遍便是。
关于教学的创新,她没有时间思考。
有调研如此勾勒出乡村老师的基本面貌,以及他们面临的教育挑战:
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开发新的课程;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和工具;想要教学创新,却无法寻找到素材。
这是整个乡村教育的缩影,也是乡村教师普遍面临的职业困境。麻玉兰有时会担心,只用传统教学法,会不会跟不上时代发展。
3
“孩子们读什么书才合适?”
和麻玉兰一样重视乡村教育的,是湖北福田河小学的德育主任管绍利。他聚焦的问题,在于留守儿童的阅读。
一份2018年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存在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城乡儿童之间存在阅读“鸿沟”等突出问题。
高达7成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超3成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而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
这意味着,社会捐赠给大部分乡村学校配备的图书室,图书的时效性、贴近性、趣味性往往不够,导致学生实际阅读图书的数量并不高。
夯来小学的课堂
“图书馆里的很多书是不适合孩子读的,比如领袖选集、《庄子》等,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太晦涩了。”管绍利介绍,为了保障学校的图书藏量而大批量购买的图书,其实对小学生而言,并不适用。
图书资源匮乏的对立面,是乡村儿童对阅读的强烈热爱与追求。2017年发布的《中国城乡少年阅读现状白皮书》显示,高达91.8%的受访农村儿童明确表示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与城市的96.2%相差无几。
生活中,留守儿童面对的现实图景与外界脱节。
他们不懂什么是体育馆,无法体验前沿科技,甚至连与人完成简单的沟通都存在困难,不敢表达,也不知道如何表达。
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语文、数学课几乎占据了全部,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一学期才上一两次。
如何改变现状?读什么书才合适?这是摆在乡村老师面前的难题。
肯德基小候鸟专项基金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指出了方向,他们邀请专业读书顾问,推出书单,筛选出4类图书——传统文化、儿童文学、图画书、科普书。
不同于以往的社会赠书,这些
为3岁以上的幼儿以及6岁以上的儿童精选的78套童书
,足够适应孩子的天性、心理秩序和阅读节奏。
活动在全国推广开来,肯德基在留守儿童聚集的社区、学校捐建了1600个图书角,配备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单。
4
改变“孤读”,引导带来阅读“回响”。
同步被推广的,还有肯德基和一公斤盒子联合设计的产品——
肯德基小候鸟基金阅读桶
,这是一款成人引导儿童阅读的活动工具。
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曾提出儿童阅读循环圈,他强调,儿童阅读环境的打造最重要的是有阅读协助能力的大人。
在乡村的现状却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中缺席,“孤读”现象普遍。引导他们正确阅读、培养独立思考的任务,留给了乡村教师。
肯德基小候鸟基金阅读桶,作为
乡村教学的一种创新方式,提供给了很多对改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乡村教师新的思路。
阅读桶工具包
传统的纯文字教案带来的实际效果有限,设计阅读桶初衷就是提供可视化的方案与教辅工具,老师们花15分钟完整翻阅一下足以明白。
整个课堂,都被设计成以孩子为中心的,游戏化的、小组式的教学,老师不需要像以前全程讲40多分钟,他是一个引导者,更多靠孩子自己去探索。
肯德基小候鸟基金阅读桶为孩子们提供了三个阅读视角,分别为“感受”、“分析”与“细节”。
配合“小书迷国王书单”精选的童书,老师从读故事开始,将逐渐带领孩子经历三个不同方向的练习,慢慢培养他们结构化的阅读视角。
青山村小学学生填写阅读卡片
每次读故事前,老师会根据绘本特点和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卡片复印给每个人。
卡片分别对应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想法,拿到卡片后,孩子根据自己对绘本的感受和发现,涂颜色、画表情、找人物关系,在这过程中实现阅读的“回响”。
在阅读之外,帮助留守儿童勇于分享与表达是另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桶一些特别的“小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例如玩具话筒,作为鼓励孩子自主表达的小工具,赋予仪式感,减轻发言的紧张情绪,阅读成果展系列海报则是为了营造分享阅读心得的氛围。
2017年至今,
肯德基小候鸟基金阅读桶
所影响的学校已经上升到100所、覆盖超过200个乡村老师和6000多名学生。
在甘肃一所小学的阅读课上,老师朗读了绘本《小蝌蚪长大了》后,给学生发“送你小礼物”阅读活动卡片,让他们给绘本中喜欢的角色写一段话,画一份小礼物送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