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重磅: ... ·  20 小时前  
飞哥带你看市场  ·  多看少动 ·  昨天  
飞哥带你看市场  ·  多看少动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非常有趣的新经济论文表明,男女之间大学入学差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波音737在伊朗坠毁,暴露了一个关乎美国未来的大问题!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01-09 18:00

正文


来源: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张仲麟  编辑:李浩然


1月8日早上,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一架搭载至少170人的客机在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坠毁。

据报道,这架波音737型客机原定从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然而,起飞几分钟后,它因“技术问题”在机场附近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在此前的声明中,乌克兰一客机在德黑兰坠毁事故原因是引擎故障,排除恐怖袭击可能。但乌方最新声明称,事故原因将由调查委员会公布,在此之前的任何声明都不具有效力。

不过,经过两起重大空难事故的波音公司在航空业的地位已遭质疑。本次事故一出,外界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波音公司。

2020年1月,兰顿工厂的波音737MAX生产线停工进入倒计时。该生产线的关闭意味着兰顿工厂只剩下寥寥无几的P8A海神反潜机订单。

波音,怎么了?美国制造,怎么了?

1
即将关停的波音工厂




制造737MAX的兰顿工厂可谓波音的“龙兴之地”。

作为波音历史最悠久的工厂,兰顿工厂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制造客机。进入喷气时代后,这里更是成了声名远扬的波音737家族生产基地。

兰顿工厂主要生产的就是波音公司的拳头产品——波音737系列,其每月产量占波音所有飞机产量的70%。在波音737MAX停飞前,兰顿工厂每月生产的波音737MAX产量相当惊人。


飞机是现代工业的“皇冠”,其生产线非常复杂,而且依赖全球众多供应商,一旦飞机工厂停产几个月,想要再次恢复生产会面临重重困难。

所以,除非别无选择,否则绝对不会停止飞机生产线的运作。

然而,波音737MAX停飞已有9个月,由此而积压的四百多架飞机成了沉重负担,波音无法继续维持兰顿工厂的运作,不得不做出停产的艰难决定。

除兰顿工厂外,波音还有规模最庞大的艾弗莱特工厂以及最年轻的北查尔斯顿工厂。前者生产波音747、767、777、787等宽体客机,后者则专门生产波音787。

与即将关停的兰顿工厂相比,这二者无疑是幸运的,然而,它们同样丑闻缠身,或许,注定将目睹波音帝国的没落。
 

2
令人咋舌的飞机质量




波音737MAX停飞后,波音另一主力客机——“梦想客机”波音787也出现质量丑闻。

2019年4月,据波音员工爆料,他们都不敢乘坐波音787。

7月,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称,波音交付加拿大航空的首架波音787合格文件造假——在飞机尚未造好时,合格文件就已准备就绪了。而这架还没造好就已经有合格证的波音787,在交付后不到1年(准确来说是10个月)就发生了飞机发动机漏油的重大质量问题。

除此之外,波音787还被指飞机内有残留的工具、存在没有清理干净的金属碎屑等问题,这些都意味着这个美国“北方工业长子”在质量管控体系方面的全面失败。

早在2014年,半岛电视台就在纪录片《破碎的梦想——波音787》中揭露波音北查尔斯顿工厂存在大量问题。

该厂工人爆料称,这里的员工甚至存在着滥用处方止痛药、吸食可卡因和大麻等毒品的现象。

毒品的危害有多大,自然不用多说。哪怕号称危害最小、并且在美国很多地区逐渐“合法化”的大麻,吸食后也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副作用,诸如注意力与判断力下降、思维迟钝、记忆混乱等。
 

当然,在厂内,吸毒早已不是秘密,管理者对此心知肚明,只是从来不对员工进行尿检。

最年轻的北查尔斯顿工厂情况如此糟糕,那么,波音747的诞生地艾弗莱特工厂呢?

作为波音老底子,充满传奇色彩的艾弗莱特工厂比北查尔斯顿工厂靠谱不少,而且当有外国客户因质量原因拒绝接收北查尔斯顿的波音787时,也会非常乐意接收产自艾弗莱特工厂的同款产品。

然而,在波音质量体系管理涣散的大背景下,艾弗莱特工厂也没能独善其身。

KC46加油机是美国下一代主力加油机,单是美国空军就下了179架KC46的超级订单。由于KC46是以波音767为母本,所以KC46的生产也在生产波音767的艾弗莱特工厂。

美国空军2018年接收首批KC46后发现,KC46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根据美国空军部长海瑟·威尔森在听证会上的描述,交付美军的KC46机内仍然存在“外源性异物”,制造质量并不达标。

所谓“外源性异物”,有时候是一把被忘记在飞机里的扳手,有时候则是蒙皮上的铝碎屑。如果这些东西得不到彻底清理,可能会在飞行时卡入一些运动部件中,从而导致飞机发生事故。

要知道,KC46也有MCAS系统(机动特性增强系统,即导致737MAX两起空难的罪魁祸首),但KC46的MCAS标准比民用客机要高不少。

KC46作为美军下一代主力加油机,自然要确保万无一失,得调查清楚问题所在。

美国空军的调查结论是“这是一个生产纪律问题,问题在于生产线……我们认为纪律已经废弛”。

因此,美军在2019年4月已经拒绝接收波音的KC46。

但随着波音危机越发严重,大约应该是着眼大局,美国空军恢复了对KC46的接收,但是限定KC46只能执行“运输任务”,不能进行空中加油。
 
 

3
崩塌的监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波音工厂的质量管理下滑到此种境地并非一朝一夕。

波音并购麦道之后,麦道的华尔街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入主波音。

工程师们将领导权让位于华尔街职业经理人后,波音就开始追求报表与股价了。

在此种导向下,飞机必须得及时交付,产能必须扩大,对飞机质量的管理逐渐松懈。

为确保能及时交货,波音甚至更改了质量管理要求,并以备忘录形式下发到基层。质量检查员理应对生产线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从拧的螺丝到部件安装以及机身密封等。然而为了赶工期,很多环节都草草而过。

从目前波音787暴露出的问题来看,波音的质量检测确实有很大漏洞,毕竟存在漏油、遗漏工具、有金属碎屑残留等问题,无论怎么检测都不可能达到合格标准。

约翰·伍兹是一名曾经任职于波音的航空工程师,在北查尔斯顿工厂编制维修手册。在他任职期间,管理层要求他降低维修手册标准,减少修理所需时间。
他向波音人事部门提出投诉,但波音并没有选择将解决问题。

而是选择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于是,约翰·伍兹被波音解雇了。


随后,约翰·伍兹选择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举报工作中发现的七条隐患,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只采纳了一条,让波音进行整改。

这唯一一条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可的隐患,也没有进行复查。

这样草率的处理只是无数针对波音举报中的一例,其他举报也是石沉大海。

当然,约翰·伍兹并不孤单,有很多同他一样的老一辈波音工程师也忍无可忍,纷纷站出来当“吹哨人”(指发现所在企业或组织存在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利益时,不惜面临巨大危险勇于揭露的人)。

作为前波音质量管理工程师,约翰·巴内特也是一名“吹哨人”。

2016年,巴内特在检查时发现有部分客舱氧气瓶存在外表破损。发现这一问题后,巴内特对300个全新的氧气瓶进行检测,结果其中有25%是无效的。当时,他上报了这一问题,然而波音对此视而不见,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称“无法证实”,后来不了了之。

作为一名在波音工作了32年的老派工程师,巴内特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最终于2017年“因身体原因”离开了波音。

随后,在2019年波音危机全面爆发之际,忍辱负重多年的约翰·巴内特终于等到了好时机,选择境外媒体英国BBC进行爆料,避免自己的“哨声”又被压下去。
 
图为前波音质量管理工程师约翰·巴内特
 

4
没落的美国制造业




波音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不需多言,作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最为知名的代表,其快速崩塌的质量无疑也反映出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曾几何时,美国制造业独步全球,二战期间,美国庞大的制造业转化为惊人的军工生产能力:

波音的“空中堡垒”B17轰炸机月产300架;

“自由轮”的下水速度几乎达到了一天一艘;

二战最强大的航母“埃塞克斯号”在美国工业完全动员起来后达到了一月一艘的速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