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18,每年的这一天,全国数百座城市的上空,都会响彻凌厉的警报声。
我一直以为,这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也会是将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一定会铭刻在心中的历史。
直到去年,在某个主播的欢声笑语中,我们悚然听到,918竟变成了“就要发”的谐音,变成了“一个多么吉利的数字”。
全网都在愤怒,但作为一个母亲,我们心里除了骂,还有怕。
——本以为早该渗透到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事儿,竟还有漏掉的地方。
而作为一个母亲,这是我绝对不允许我的孩子漏掉的事。
很多东西,只在书上看,只在电影上看,它所能够感受到的震撼,和真实展现在面前的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就给大家选择了一些可以带着孩子实地去看去听去触摸这段历史的纪念馆。
让孩子深刻了解到,所有我们讲过的往事,都是真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事。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就是为了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历史而修建的。
走进这里,仿佛就来到了那个充满硝烟与苦难的年代。
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
矗立在广场上的残历碑,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的骷髅,是抗战中千万个无辜百姓的控诉,碑前的警世钟虽已锈迹斑斑,但钟身上的铭文
“勿忘国耻”
依旧深刻醒目。
2021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站在这样的残历碑和警世钟前,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欢笑得出来,
都
不可能说得出那样的话。
馆内的陈列更加震撼人心:
7个展厅,8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近100件文献、档案资料;19组大小型场景;4尊雕塑;20余幅油画、国画……
文物自己会说话,而且远比教科书上写得沉重。
抚顺平顶山下的累累白骨,是3000多名惨死在日军刀枪、山炮、火油下的同胞,在烧焦的骸骨中,依然能看到母亲怀抱着婴儿无辜遭难的惨状,让人彻骨寒冷。
在炮火落下时,这半块烧焦的月饼,也许就捏在哪个孩子的手里
为了告诉世界真相,冒死搜集日本侵华铁证的
沈阳“九君子”
,毫不犹疑地在“生死簿”上郑重签下真名,后来遭到了日军的报复,
九君子
中的8人被施以酷刑无一人妥协求饶,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无比震撼的,是展馆里的一封无法寄出的抗战家书,上面刻着赵一曼烈士给7岁儿子留下的遗言: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一字一句,让人泪如雨注。
这一件件铁证如山的历史遗物,一座座触目惊心的场景和雕塑,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段饱受屈辱的历史。
“九一八啊,是用鲜血凝成的数字,是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
走出博物馆,仰头望万里长空,虽然烽火硝烟早已远去,但这段来时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能忘,也不敢忘。
夏季:9:00 - 17:00(16:30停止入馆)
冬季:9:00 - 16:3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每周二至周日正常开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免费开放,需要提前预约,可以通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官方公众号实名预约。
参观者需凭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军官证、士兵证、残疾人证、老年证、离休证、退休证、护照等)参观
在北京,可以直接触摸到抗战历史的地方,那就是宛平老城和卢沟桥一带了。
这里是七七事变的起点,有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卫城,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还有一所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御外族侵略的见证。
老北京有句俗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带孩子来这里,一定要去数一数桥上的石狮子。
桥柱头上的这些石狮子年份各不相同,前后
跨越了6个朝代,
最大的相差近800岁。
它们形态各异,或蹲坐或蜷伏或长吼,还有数不清的淘气小狮子,围在大狮子身边躲迷藏,若不细数真的是数不清的。
沿着原桥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往前走,可以从卢沟桥一直走到宛平城。
宛平城的城墙上,还留着当年日军炮火后的斑驳弹痕,城墙下的石墩上,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坐落在
城内正中间主街上
,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总面积6700平方米,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
这里重点介绍了七七事变、白塔手书、论持久战的诞生、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等故事。
带我们重历
那段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难时光,感受革命先列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为守护国家
捍卫和平,
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创下的
光辉事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无需预约
参观卢沟桥可通过公众号“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购票,门票20元
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定时讲解服务,从2024年9月10日(周二)开始,全天共计四场,分别为:9:30、10:30、14:15、14:45。也可通过抗战馆微信公众号,免费收听语音讲解。
参观者需凭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军官证、士兵证、残疾人证、老年证、离休证、退休证、护照等)参观
要说华东地区的抗战纪念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每一个来南京的人,一定会去的地方。
这座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而筹建的,
是中国人民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
,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虽然我和小D早已在课本和纪录片里,熟悉了这段历史,但每次来到这里,还是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心痛不已。
因为这里鲜血淋漓地展示着,记录着,同胞们淌过的苦难,流过的血泪。
坐车过来,远远地就看到了馆前的家破人亡巨型雕塑,是一个母亲横抱着刚被杀害的幼子,痛苦地向天呼号;
沿着队伍往前走,一座座市民逃难铜雕,泣诉着在日军炮火下无辜百姓的绝望和无助。
再往前,灾难之墙上,遇难者300000的醒目大字,铭刻着一段,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沉痛的黑色记忆。
馆内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那皑皑白骨层层叠压的万人坑,无不翔实地揭露着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禁止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骸拍照、摄像。
因为悲痛、震撼到头皮发麻,我全程也没有拿起过手机,更不会留下什么照片,建议大家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这里,
文字无声,雕像无言,却震耳欲聋。
就像出口处,墙壁上镌刻的醒目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中国历史上,沉痛,但绝对不能翻掉的一页。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它提醒着我们,只有铭记这段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只有对真相的不懈追寻,才能捍卫国家尊严与正义。
每周二至周日8:30—17:00
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含南京大屠杀史展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及三个必胜展区预约,3个展区需分开预约。
注意,非常难约,一定要尽早预约,
最早可提前7天
。
操作系统开放时间是每天7:00-22:00。
提前抢不到票的也可以等公号预约平台的当日放票,系统放票时间为每日上午7:00,建议大家蹲点预约。
免预约人群:
65周岁(含)以上老人和残障人士(可携带1名陪护成年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医护人员、献血荣誉证获得者等群体,可在1号门观众服务中心“优待人员免预约服务窗口”换取入馆凭证后,从窗口东侧绿色通道快速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