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
宝宝脸上一般是白色或者红色的鼓包或者丘疹,周围的皮肤有时候会微微发红,通常在面颊或者鼻子上,也常见于前额、下巴、头皮及颈部。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生后不久或者几周内的小婴儿身上,大约有 20% 的新生儿会出现,男宝宝多于女宝宝。小疙瘩一般会持续几周到几个月,通常不影响宝宝的健康。
处理:
日常用温水给宝宝洗脸,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洗护产品,轻擦或者蘸干宝宝的皮肤。家长应用婴幼儿专用的洗涤剂给宝宝洗衣服,尽量减少刺激。
除非是医生开的药,否则家长不要擅自购买痤疮药膏给宝宝涂。已经出现疙瘩的部位,不要用再使用油性的护肤品,更不能挤「痘痘」,这样会引起感染或者皮肤损伤。
如果这些小疙瘩变红肿或者顶着脓头,需要及时就诊,可能需要涂一些药物治疗。
看起来是毛孔上方小小的白色或者微微发红的小包。可能会没有任何感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痒或者痛,破了会流出脓液之后结痂。常见于宝宝的发迹线、耳后、面颊,也可能长在腋下等身体的其他部位。
图片来源: Dr. P. Marazzi / Science Source
处理:
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上出现这种有白头儿的小疙瘩,建议及时就诊,让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毛囊炎,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抗菌药膏外涂,比如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日常仍然要做好宝宝皮肤的清洁,保持干爽,这是最重要的。避免宝宝出汗过多,出汗后及时给宝宝擦干皮肤,尤其是皮肤皱褶处的皮肤要注意透气。
表现:
儿童中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常表现为水泡和结痂,多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
很多宝宝是在与其他宝宝皮肤接触后传染得病的,比如做游戏,共用玩具、携带病菌的毛巾衣物等,在学校常见。
处理:
一旦发现宝宝脸上或身上出现类似的小疙瘩时,需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由于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通常宝宝需要在家中休息与隔离。宝宝在家休息期间,家长要注意:
表现:
多为突然出现的、高于皮肤表面的类似风团或者米粒样的小包包,一般是白色,外周伴有红晕。之后多数在 24 小时内自行消退。可能会反复出现,伴有瘙痒。
处理:
因为荨麻疹通常可以自愈,因此家长可以使用冰敷来缓解宝宝的皮肤肿胀及瘙痒。避免宝宝抓痒皮肤。
如果怀疑是过敏导致,首先要远离过敏源头,更换可疑的食物、清洁床品上的尘螨、离开动物及花粉的环境等。
必要时,也可以给宝宝口服非处方类抗组胺药物,比如西替利嗪糖浆或者氯雷他定糖浆,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