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有一股岩浆正向他流过来,
眼看就要将他团团围住, 但他还是设法及时逃离了.
假设我们在做“
回译法
”,那么请你试着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
……
……
我第一次练习的翻译是这样的:
Realizing that a stream of lava was flowing towards him and
was about to surround him
, he still managed to escape.
而原文是这样写的:
He
noticed that a river of liquid rock was coming towards him.
It threatened to
surround him
completely, but Tazieff managed to escape just in time.
这里,我想再说一个我们平时不太注意,但是很少能自己用出来的写法:
a river of liquid rock
threatened
to surround him
看上去普普通通,threaten也不是什么高级词汇。但是我要告诉你,绝大多数中国人一定写不出这个句子。原因不在于单词,而是汉语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表达习惯。
为什么?
你想一下,这个句子如果直译为中文就是:
一股岩浆威胁他要将他围住
中国人绝对不会这么说话!这是因为在汉语里,主语“岩浆”是不可能作出“威胁”动作的。因为“岩浆”是死的,而只有活物才能作出“威胁“。这种思想延续到英语里,就会像我第一次翻译那样,只能写出类似 It was about to surround me 这样的句子,万万想不到“a rive of liquid rock
”也能“threaten”别人。
而如果做一下对比
it was about to surround me
和 it threatened to surround him,显然是后一句话更加漂亮地道。
到这里,你不妨翻出自己的作文看一下。
受到汉语的影响,当我们用“非活物“做主语时(比如苹果、岩浆、植物等),99%一定会
倾向于用“没动作”的动词,比如 be动词、情态动词、连系动词这些(比如 is, is about to, seem, become等)。
只有很少的人能用出 “
非活物主语+动作动词
” 这样的搭配,譬如 China has witnessed many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中 “ China + witness”的搭配是很难由没经过刻意训练的中国人写出来的。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写出来 “非活物主语+动作动词” 的搭配:
-
When the letter arrived, ...
-
His early hard years have taught him to be strong.
-
A number of things chose to
go wrong at precisely the same moment.
这些表达大家也经常写,也确实属于“非活物主语+动作动词” 的搭配。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这些还是汉语的延续,因为我们也会说 “你的信到了”、“他早年的经历教会了他许多”和“很多事情都商量好了似的出乱子”,所以这些并不是高级的用法。
需要刻意训练的,就是汉语中没有的那些搭配。这些用法太过灵活,实在很难总结出统一的规律,但是有一些搭配,我们完全可以多做总结和归纳,然后用在自己的表达里。
《新概念英语》中这样的搭配非常多,我影响深刻的还有第三册中:Very few of the coins I have given him have found their way there. 我给他的钱,没有多少存到了储蓄罐里。
写作文时,可以尝试换换主语,用“动作性”更强的动词。另外,在平时的积累中,要多留意这种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用法,记下来用到自己的表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