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新的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管理通知,该通知针对城镇住宅用地和商业、商务金融用地的开发强度进行了细化,分为五级分区,并明确了各级分区的容积率和管控规则。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五级分区的设置与特点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中心城区细化为五级分区,包括临湖区域、生态敏感区域等为强度一区,临山区域、大型公共开敞空间周边等为强度二区,城镇住宅、生活服务区域为强度三区,片区组团中心、TOD综合开发区域等为强度四区,城市核心区、高强度开发区域为强度五区。
关键观点2: 新建城镇住宅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容积率和管控规则
新建城镇住宅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为2.8,容积率上限为3.1。采用“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修正影响系数+容积率上限”的规则进行管控。
关键观点3: 商业、商务金融用地的管理特点
商业、商务金融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容积率上限为5.5。新规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考虑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观点4: 指标合理性与科学性的保障
本次强度分区及管控综合考虑了城市风貌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发展等因素,相比过去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保证了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正文
日前,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行“昆明市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管理”新闻发布会,根据《关于加强昆明市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管理的通知》,把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细化为
五级分区
,其中明确新建城镇住宅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
基准容积率为2.8,容积率上限为3.1
。
本次强度分区及管控综合考虑城市风貌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同时结合城镇住宅用地和商业、商务金融用地的地块规模、轨道站点、周边道路、住宅户型大小综合确定地块开发强度。相比过去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保证了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此次仅针对城镇住宅用地和商业、商务金融用地两类进行管控,这两类用地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本次采用分区分类的差别化管理,把中心城区细化为五级强度分区:临湖区域、生态敏感区域等划定为强度一区;临山区域、城市大型公共开敞空间周边区域、大型文体设施周边区域等划定为强度二区;以城镇住宅、生活服务为主的区域划定为强度三区;片区组团中心、TOD综合开发区域、综合交通开发枢纽等区域划定为强度四区;城市核心区、高强度开发的地标节点区域(如巫家坝核心区、老城核心区、呈贡核心区高铁站周边区域等)划定为强度五区。
本次强度分区及管控建立“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修正影响系数+容积率上限”的地块强度计算规则,按照“宜高则高、宜密则密、宜低则低、宜疏则疏”的空间形态引导原则,根据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和容积率上限进行分级管控,城镇住宅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容积率上限为3.1,商业、商务金融用地最高强度分区的容积率上限为5.5。
新规还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充分考虑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统筹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承载的关系,通过轨道站点修正系数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来源
:昆明日报
编辑:李雪
编审: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