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讯江苏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旅北京  ·  今年京城老字号元宵哪家强?看这里→ ·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结婚前,一定要和对方交换的9个问题 ·  2 天前  
下厨房  ·  上班族必备!补脑高钙、一口焦香酥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讯江苏

“新春第一会” 奏响“奋进曲”

微讯江苏  · 公众号  ·  · 2025-02-06 15:51

正文

2月5日,长江南京段,货运船舶往返穿梭。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南京: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

2月5日,新春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该市发布了十大作风建设优秀案例和三类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应用场景,并对外发布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南京将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去年,南京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亲清政风”为企集成服务入选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同时,南京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严峻形势,经济总量仅比排名第11的宁波多353亿元。南京提出,要以作风为保障,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

2025年,南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包括围绕“优化办事流程”“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5个方面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南京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优化,具体包括:强化“一把手”工程,各板块各单位“一把手”要树牢“抓作风建设、抓营商环境就是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理念;完善政策服务和工作机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将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安排;推动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干部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前沿知识的学习,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苏州:以一流作风推动发展新突破

2月5日,苏州市召开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盘点工作、鼓舞士气,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干字当头、只争朝夕、拼搏奋进。

今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苏州将把“抓项目、强治理、提质效”贯穿全年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着力稳外贸、稳楼市、稳就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消费、新一轮基建,全力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以一流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会议提出,要紧抓快干、真抓实干,把一流作风体现到提质增效、破解问题、改革创新、服务群众上,聚力打造“人间天堂、福气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

苏州还将用好综合考核“指挥棒”,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大力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持续锤炼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开创苏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上通报了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通报表扬了一批担当作为的好干部。

淮安:连续五年聚焦“攻项目优环境”

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后首个工作日,淮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是淮安连续第5年以此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

会上,淮安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振奋人心:2023年淮安荣获省考第一等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1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GDP在前三年年均增长7.1%的基础上再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提升,特别是工业用电、产出、投资等代表经济质效、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都稳居全省最前列。

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就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这几年,以中天钢帘线落地为标志,巨石、天合光能、捷泰、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淮安。目前淮安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带动规上工业投资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保持好势头、提升贡献度,淮安将重点向四方面发力:

招商选资提速抢先机。把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把好项目质量源头关,加快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高质量实现“4155”目标。

项目建设提质快增效。强化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健全完善全链条、闭环式推进机制,高水平、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1533”工程,以项目新增量来扩总量、壮体量。

营商环境提档再升级。坚持把“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作为时刻看一看的“尺子”,把反面案例当成经常照一照的“镜子”,以细心热心的态度、上心用心的服务,不断提升“四最”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影响力。

城市能级提优扩影响。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价值实现路径,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更好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支撑产业发展。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连续聚焦“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就是要彰显淮安市上下把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发展头版头条的部署不会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重中之重的行动不会变,以攻项目、优环境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心不会变。

扬州:探索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

2月5日,扬州召开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持之以恒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促发展,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奠定坚实基础。今年是扬州的“冲刺决胜年”,该市提出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经济总量超8000亿元、工业开票突破1万亿元”的“681”目标,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更加系统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会上,《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发布,这是该市连续第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文件持续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品牌建设,在“审批最少、流程最顺、速度最快、成本最优”上出实招,探索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学元告诉记者:“今年任务清单更加强化用户思维,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深化改革创新。以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政策举措进一步疏堵点、解难题、优服务,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重要源泉,扬州市中小企业协会拥有1936家会员单位,对营商环境感知尤为深切。“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政府就支持什么。”扬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汤志荣告诉记者,“扬州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常态化送政策进企业,不断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企业发展很有底气。”

以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将于3月1日起施行。“我们将重点聚焦稳增长、强动能、抓改革、促融合、惠民生、保稳定,努力给企业家带来信心、给创业者带来动力、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干字当头、只争朝夕、一干到底、干出精彩’,推动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

徐州:掀起“开年开干”工作热潮

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徐州市召开“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新春动员会。会前,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徐工矿机、德基广场和云龙湖实验室,见证了徐工大型露天矿山机械集中发车、德基广场首发品类发布、省实验室挂牌。

今年是“十四五”决胜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做好各项工作,信心至关重要,“我们最大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困难挑战年年有,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我们用心用力、不折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推动发展持续向好。”

动员会动员全市上下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迅速掀起“开年开干”的工作热潮,各项工作按下“快进键”,鼓劲加压跑出“加速度”,全力以赴干出一个好年景,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崭新篇章。“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鲜明主题。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两会已经明确了全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家要聚焦做强发展引擎、做厚产业家底、做实城市载体,抓住关键点,干在紧要处,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宋乐伟说。

南通:“十大行动”建设现代工业名城

2月5日,南通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将实施产业能级提升、科创人才引领、扩大有效投入、海洋产业壮大、集群筑峰强链等“十大行动”,力争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数、总投资额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当天下午,南通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发布“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八条提优举措。

聚力打造现代工业名城,南通以项目支撑产业、以产业引领发展,去年,中石油蓝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超1600个科创项目落地实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第二位。

“没有高质量的项目,就没有新型的工业化,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南通将拿出大抓招商、猛攻项目的实招硬招,谋划招引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前沿性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200个,新竣工达产项目超200个,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超1100亿元。

“十大行动”的关键发力点,在于助力企业加速成长。记者注意到,南通将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精准化、个性化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深化政务服务“免证办”改革,推出更多涉企服务高质量“小巧灵”应用。围绕“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八条提优举措,南通将线下开展“万企大走访”,线上畅通“惠企通”诉求直报通道,让惠企“有感有得”,让办事“便利快捷”,让城市环境“宜业宜商”。

诸多政策利好,让广大企业家信心倍增。2024年,中天科技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南通首家迈过千亿门槛的制造业企业。“在新的起点上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新的辉煌。”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说,将加快晶体材料、海洋观测装备等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超百亿元。

盐城:锚定科技和产业创新再出发

2月5日,盐城召开“新春第一会”。今年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盐城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盐城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连续4年开展科技年活动。特别是去年,盐城深耕产业赛道、聚焦企业培育、重抓生态优化,国家级荣誉接踵而来,创新主体加速涌现,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主要体现在三组数据上——

实现1个突破,金风科技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填补1项空白,光伏创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得2个大奖,金风科技、盐城工学院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摘得2个桂冠,富乐华、画你爱萌两家企业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

5047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增高企5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2家,分别列全省第5、第6和第5位。

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能力排名中提升8位、列第35,增幅全省第一。

盐城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协同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盐城推动起草《关于支持打造全市创新之核的专项政策》,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风能资源精准计算与评估软件及服务系统开发”(国家气候中心)已通过省产业研究院审议。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打造科创高地。盐城高标准建设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签约中国科学院氢能装备智造基地、通泰风电技术研发总部、中国能建沿海区域总部等项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