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全球数商大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2%,达到876.8亿元,在全球占比13.4%,在亚洲的占比更高达66.5%。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46亿元。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价值释放的过程中,数据交易所成为了推动数据要素交易流通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各地数据交易所“百花齐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上海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数所”)、广州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数所”)、深圳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数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贵数所”)这五大领头数据交易所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的交易产品、数商服务、实际运营特色各异,优势也不尽相同。
北数所正式成立于2021年3月31日。截至2023年11月,北数所已发放27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数据,整体交易规模超过20亿元,交易主体超500家。作为北京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六大标杆工程之一,北数所一直以来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依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资源,北数所在开展数据交易,尤其是跨境数据交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北数所引领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在数据要素流通环节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交易平台IDeX系统为核心,建设形成“1+N”数据交易平台群,构建可靠可信的数据交易流通生态。北数所首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率先运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相关信息全方位存证,为市场买卖双方提供安心的交易环境。
二是,北数所积极探索数据跨域跨境管理办法,完善国际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生态。近日,北数所联合蚂蚁集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数据跨域管控地方标准。2024年北数所将重点聚焦《数据资产登记指南》《数据资产质量评估指南》《数据匿名化处理实施指南》《数据资产合规入表指南》《数据可信流通跨域管控技术规范》5项标准开展编制工作,降低数据跨域流通的安全风险,保障数据要素合法合规流转。
上数所正式成立于2022年1月26日。截至2023年,上数所全年数据交易额超11亿元,已累计挂牌2100个数据产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精神,上数所应运而生。自挂牌以来,上数所一直紧扣国家数据交易所定位,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共性难题创新制度安排。同时采用公司架构,着力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节点。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品牌与地理优势,上数所的国际化和专业性水平较为领先。
一是,上数所加快构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机构。上数所率先提出“数商”概念并于2022年底创立了我国首个数商协会,不断培育壮大响应市场呼声的全链条数商生态。上数所与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联合设计了一套数据交易内生可信交付框架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一套安全、高效、透明的数据交易链为数据要素流通保驾护航。
二是,上数所积极拓展国际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建立与海外平台数据双向流动合作机制。23年4月上数所成立国际专区板块,成功挂牌百余个数据产品,提升了上数所服务海外数据“引进来”的能力。此外,上数所还与海外平台建立了数据双向流动的合作机制,成为亚马逊云服务国内首个数据交易平台合作伙伴,创新了“数据交易所+全球性数字平台”的合作模式,为开展国际跨境数据业务贡献了上海思路。
广数所成立于2022年9月30日。成立一周年以来,在涉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23个行业领域的超过1360项交易标的进场交易。截至2023年12月,广数所累计交易金额超25亿元。不同于北上深等数据交易所,广数将自身定位为省级数据交易场所。该所按照“省市共建、广佛协同”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湾区强大的产业资源,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拉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一是,广数所积极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在调研多个实体产业后广数所发现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已完成数字化转型,内含丰富的产业数据,但由于整体产业链缺乏数据信用导致数据流通不畅,进而难以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广数所重点关注陶瓷、环保、汽车、农林牧渔和建筑等传统产业,通过构建合规有序的规则体系,创新“交易证据链证书”等数据产品,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助力更多企业享受数据为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二是,广数所采用“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架构运营,搭建“横向到地市、纵向到行业”的全方位交易体系。广数所积极开展区域服务基地建设工作,以各基地特色产品、特色场景为轴开发特色数据产品,建设交易产业生态,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创造更高规模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农业领域,广数所为柚子产业农户种植需求创造性开发柚类种植监测数据,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深数所成立于2021年12月,并在2022年11月15日正式揭牌。深数所同样以建设全国性数据交易所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路径和交易样板。截至2023年底,深数所实现交易总额高达65亿元,累计跨境交易额1.1亿,累计挂牌数据产品1800余种。深数所牢牢把握“双区”发展机遇,希望建设成为交易规模最领先、数据资源最丰富、开发应用最活跃、流通支撑最有力的数据要素流通枢纽。依托深圳数据要素发展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地理优势,深数所交易规模全国领先,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数据资源和市场主体,在跨境数据交易和数据资产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的示范性成果。
一是,深数所积极探索数据跨境试点。毗邻香港、澳门,深数所牢牢把握自身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地缘优势,成功落地国内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深数交不断完善构建数据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交易“安全可信、可控、可追溯”,打造支撑数据跨域、跨境流通的交易环境。
二是,深数所不断打造覆盖数据交易全链条的服务能力。传统场内数据交易采用静态合规模式,企业承担的认证成本较高。深数所在全国首创动态合规体系,引入“信用+合规”评估体系,构筑企业自证、第三方评估、平台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的交易合规的数据交易四道防线,显著降低了数据流通成本,促进更多企业从场外交易转入场内交易。
贵数所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挂牌运营,是我国乃至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2022年,贵数所针对当下局势进展优化重组,构建“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协同的创新组织架构体系。截至2024年4月5日,贵数所交易总额超过34亿元,累计挂牌数据产品1546个,累计入驻数据商825家。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贵数所勇当先锋。虽然相比于东部沿海的发达省市而言,贵州数据要素市场交易规模较小,但是贵数所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等优势,创新打造数据价值化的“贵州模式”。
一是,贵数所引领全国数据交易规则体系的制定。2023年贵数所发布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上线全国首个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该计算器将价格计算与数据质量、使用场景等因素相结合,补全“报价-估价-议价”的价格形成路径中关键环节,为买卖双方提供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定价依据,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
二是,贵数所立足于云计算的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贵数所创新性建设算力资源专区发展模式,算力作为数据生产的基座,可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在贵数所的算力资源专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专区内购买算力服务。贵数所利用自身强大的算力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推动千行百业“用数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