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邓喜成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最近有篇文章关于90年代中专生命运的故事打动了很多,引起了很多“主人公”们的共鸣。在这个群体里,医学专科生也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我想讲的,是我堂哥的故事。
堂哥是75后,初中毕业时刚好赶上文中所述中专生热潮,包分配的诱惑对于世代为农的家庭的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家庭经济情况的现实也更坚定了他们的选择。
顺便提一下我们家族,我们家是个医学世家,我父亲是医生,姑姑是医生,表姐是护士,外婆是药师,另外七大姑八大姨学医的也要两只手才能数得清。在初中毕业是选择高中还是中专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阵后,最终堂哥高分上了省内一所中医药学校。
自此一个在小学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子,踌躇满志地跨进了中专校门。之后一两年中专还炙手可热,可是到了毕业时,画风完全变了,中专生从“包分配”,“铁饭碗”的代名词变成不再吃香,工作也得自己找。特别是学医的,虽然那时学历要求还没这么高,但已经初见端倪,堂哥毕业时要面对学校仍回到农村的现实,而所学的中医专业在之后更被证明是个鸡肋。
后来在家附近的经济较好的卫生院工作,也曾到比较好的地级三甲进修骨科。一晃又是几年过去,初中同班同学,当年成绩没他好,二本大学毕业后进了航空公司,搞得风生水起,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于是乎继续考本科,没有经历高中,虽然学习能力不差,但毕竟英语底子薄了点,一番艰辛,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
乡村卫生院的环境,大家都知道,没有人真心搞业务,也没那个条件。从此就窝居农村,过完此生?正好那时都流行南下广东,堂哥便一狠心,到了广州一家私立医院。
为什么是私立医院?一个中医的第一学历,又是自考本科。在经历了私人老板的残酷和执业环境的恶劣后,终于有机会跳到一家二甲公立医院,虽然仍是干着提心吊胆的急诊外科,但经历了这么多后,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堂嫂也是在广州工作后结识的老乡。
奋斗了几年,终于在离广州市区几十公里的远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这对于无依无靠,仅凭无数个急诊夜班卖命挣钱养活家人的农村学子来说有多不容易!然而孩子的户口却至今仍没着落。读书会是一个问题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入医门深似海,在我这个读了十几年医的博士来说,是可以深刻体会急诊那种高风险高压力的恶劣环境的。前几天堂哥给我发了张值班现场照,一名青年男子倒在诊室门口,身下一淌血迹,另一人正拼命帮他压着伤口。
广东打工仔多,他们医院正好处于工厂区,几乎天天接诊打架斗殴的病人。我很清楚,这些人,要么是发酒疯,要么是拉帮结派打群架,一个不小心医生就会受到间接甚至直接伤害。
我多次问过他,风险太高,而且夜班这么多,总不能一直这么干下去,要不换个社区医生什么的轻松点工作?我相信,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可能不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更多的,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虽然都是学医的,但是相比他我算幸运的。作为半个啃老族,工作不久就车房无忧,即使不是如此,以博士学历和大型三甲平台,这些也算不上难事。然而对于像他这样的中国千千万万中专毕业医生来说,要么在乡镇过完此生,要么在大城市辛苦打拼。
确实,底层的百姓千千万万,比之他们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倒回去20年,以他的能力,即使仍是学医,如果走的高中大学这条路,最后应该不会比我差。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己和家庭的眼界的限制?对于堂哥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有曾经的梦想,能够养活一家,教育好子女,足矣。
前几天一个晚上,我们微信上聊了很久,文首提到的那篇文章也是他转发给我的,按他的话说,中专一个班里读到本科已是凤毛麟角,同样背景的本科同学,有个读了研,最后去了县人民医院。比起其它大多数同学,他算好的了。
我经常想,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学医,现在会“混”得更好吗?在堂哥的脑中,是不是也会经常假设,当初如果读了高中,上了大学,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命运?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