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油工程
为业主和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有价值的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当代  ·  中坚 / ... ·  2 天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文汇学人  ·  乔姆斯基的帝国批判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油工程

炼建第一军!七十岁生日快乐!

中油工程  · 公众号  ·  · 2024-09-30 09:10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综合服务


这是 中油工程 1688 期、第 2100 篇文章


一朝入洛阳,一眼望千年。


千载之下,伊水河畔叮叮当当的锤音犹在耳畔回荡。能工巧匠们经过千锤万凿沉淀下来的初心与信念,被新中国炼建史上第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石油工人队伍—— 中油工程成员企业工程建设公司第一建设公司 完美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七十年初心如磐,七十年勇毅前行

转眼间

他们已走过七十载奋斗历程

正努力争创炼建企业百年老字号品牌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曾亲笔题词

赞誉他们为“中国炼建第一军”!



矢志以油为业

1954年1月,伴随着抚顺各人造石油厂的恢复重建,第一建设公司前身东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成立,从此与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命运紧密相连。


当时,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新中国石油工业,一穷二白。全国只有甘肃玉门老君庙、陕西延长、新疆独山子等几个小油田,8台破旧的钻机、52口油井。当时中国炼化工业的情况可想而知——1952年,我国炼制汽油49万吨、煤油1.66万吨。


施工设备极缺怎么办?勇于开拓的一建人就自己发明创造,也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技术革新“五大干将”。其中,起重班长王贵岭发明了“双臂抱子”“飞跃天车”等多种吊装机具,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在催化裂化装置中,作为衬里的龟甲网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国内还没有厂家能够生产。当年27岁的技术员徐继文,苦心钻研,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张龟甲网。



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人造石油项目陆续停建。第一建设公司开始转向天然石油炼制加工装置的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 我国石油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号称石油工业“五朵金花”的5座新型炼油装置,第一建设公司就承建了3座。


1962年2月,催化裂化装置内的两台心脏设备——反应器和再生器迟迟不能交货。制造这样的设备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尤其是现场制造困难更多。第一建设公司及时组成攻关小组,没有冲压设备和胎具,就用卷扬机和钢管做成机动吊锤当冲压设备,用钢板拼叠焊接做胎具。


就是在这种与艰苦的条件做斗争中,勇挑重担、艰苦奋斗、乐于拼搏奉献的精神深植于第一建设公司的铁军基因中,并代代传承下来。


高品质炼建为报国

哪里有炼化装置上马,哪里就是第一建设公司的战场。上世纪60年代初,第一建设公司开始了转战祖国大江南北的岁月。


1967年9月,第一建设公司参建的我国第一座250万吨/年炼油厂一次投产成功,将三年半工期整整缩短了两年,创下了令人惊叹的“胜利速度”。 1968年11月承建“毛主席身边”的炼油厂——东方红炼油厂,创造了“一根扒杆一人电动操作、日吊4塔”的吊装纪录。



1969年1月,第一建设公司来到河南洛阳承担起了红旗炼油厂和战备油库的建设任务,并先后参与建设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新区体育场等重大项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一建设公司开启了摸索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主动走出去找市场的征程。


1979年到1988年之间,第一建设公司先后承建了武汉石化厂、荆门石化厂、山东胜利稠油厂等工程。


1981年9月,第一建设公司首次走出国门向伊拉克派遣工程承包人员,之后在北京、四川、中原油田、辽河油田相继承建了一批国外引进工程。



在此期间国家规范管理,第一建设公司被核定为一级施工企业,先后取得了《一、二、三类压力容器制造和安装许可证》《二级锅炉安装许可证》,以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和动力管道等规范产品设计、制造、安装的授权证书及钢印,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


1986年,第一建设公司承建的我国第一台5000立方米球形天然气储罐在北京东郊建成并一次投用成功,一举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其随后建成的北京北郊10000立方米球罐,实现了中国万立方米球罐建造零的突破。


在积极拓展业务和开辟市场的同时,第一建设公司持续探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1988年,在承建辽河油田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项目的过程中,第一次采用了项目承包制。


实力立企铸金字招牌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鲜衣怒马,征战四方。 第一建设公司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银质奖14项;石油、化工优质工程金质奖、银质奖19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3项。


第一建设公司涌现出了以孙国华、曹遂军、裴先峰、王业民、蒋国辉、黄珂珂等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他们为完成一项项国家级难题挑战,锲而不舍。



1991年,在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的指引下,第一建设公司吹响了“挺进大西北,进军大化工”的号角。1992年,承建了新疆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工程,在国内首次成功采用ASME标准进行焊接工程的关键设备——环氧乙烷反应器。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第一建设公司完成了我国炼油行业2000万吨级“航空母舰”大连石化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项目的常减压蒸馏联合等装置; 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独山子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承建了具有国际政治意义的中俄东线“国门第一站”黑河首站……


大国重器,重量何止千斤。吊装能力是施工企业的看家本领。作为蝉联“中国吊装施工企业10强”的第一建设公司,在拥有1350吨等上百台吊车的基础上,矢志研发制造特大型吊装系统。2014年12月,第一建设公司自主研发了MYQ型5000吨门式起重机,迎来大国吊装重器驰骋炼化工程建设市场的大时代。



奋斗的步伐不停。在设备制造、海洋工程等方面,第一建设公司是中国石油最大的石油化工成套设备及配件的订单生产单位, 建成了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的中海油番禺海上FPSO模块工程、全国最大的春晓气田春晓平台工程


以油为业,炼建报国。第一建设公司人筚路蓝缕、义无反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句话坚定地信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