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穴位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包括腧穴的近治和远治、特定穴位如五腧穴和原穴、络穴、背俞穴与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以及郄穴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如眼区的睛明、承泣等穴能治眼病;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如合谷穴能治上肢、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五腧穴和原穴、络穴、背俞穴与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以及郄穴等都具有特殊功效,对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穴位与脏腑病证有密切关系,例如胃部的中脘、建里等穴能治胃病,肺经的少商、鱼际等穴与肺相连。
1、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近治)
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
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
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四总穴都是远治)
3、所属脏腑病证
4、其他特殊作用
具有特殊功效的穴位(必记):
5、特定穴的作用
(一)五腧穴和原穴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依次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输穴”。
但是由于阴经输原合一,阳经输原分立。
所以下面这个歌诀,阴经是五个穴位,依次是:
井、荥、输(原)、经、合
阳经是六个穴位,依次是:
井、荥、输、原、经、合
五腧穴作用: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合治内腑
原穴作
用: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二)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经光明肝蠡沟,肾络大钟膀飞扬,
脾之大络为大包,任脉鸠尾督长强。
络穴作用:
络穴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十二经的络穴除可治疗本经脉的病证、本络脉的虚实病证外,还能治疗其相表里之经的病证
(三)背俞穴与募穴
背俞穴、募穴作用: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
(四)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连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
(五)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