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他的名字,
只有1%的中国人听过;
他的故事,
只有1%的中国人知道。
他是德国、英国极力挽留的科技人才,
他是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
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世界顶级的冶金学家,
他也是中国航天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奠基者。
没有他,中国无法造出自己的火箭材料,
没有他,中国第一颗卫星无法发射。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越的科学家,
45周岁,正值壮年的他,
却惨遭凌虐,被人暴打致死。
他就是,姚桐斌
1922年9月6日,
姚桐斌,
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出生了。
这个家庭有8个孩子,三男五女,
姚桐斌在男孩中排行老二。
家里一穷二白,
全靠父亲早出晚归,母亲含辛茹苦,
他们才勉强能够度过日子。
姚桐斌的父亲,
觉得孩子需要接受一点教育,
但是可以算数,会写点字就够了!
于是便将姚桐斌送进了学校,
他勤奋好学,天资聪颖,
在班里保持着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学毕业后,
他的父亲说什么也不肯继续送他上学,
校长数次跑到姚家劝说,
他的父亲,才答应让他继续念下去。
1934年,姚桐斌考进无锡一中,
他是镇上唯一一个考上中学的孩子。
初三下学期时,
他突犯重病,不得不辍学在家。
痊愈后,
他的父亲就让他在老家摆摆摊,
卖香烟、火柴、洋袜等日常用品。
这一辍学,便是两年光阴。
后来,和父亲争执了一番,
父亲才终于同意让他继续读书。
1941年,他报考了五所大学。
两个月后,结果揭晓,
他报考的五所大学,
竟然全部都录取了他!
由于对矿冶专业的酷爱,
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
毕业后,
他在重庆经济部矿冶研究所,
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是,他一边工作,
一边却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公费留学考试竞争激烈,
他却过关斩将,
以优秀的表现,
成功地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1947年6月,
姚桐斌告别了祖国,
前往远方的英国。
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研究生,
师从在冶金界声名显赫的,
弗· 康德西(V Kondic)教授。
他的求学之路,
依然是艰辛无比,
初到英国,国民政府便垮台了,
公费留学已经名存实亡,
为了省钱,他一日三餐,
只能靠白水和廉价的面包度日。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向世界宣布,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姚桐斌得知消息后,
欢欣鼓舞!
他背上背包,
在英国各地奔走,
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
他吃最差的食物,住最差的地方,
他需要省下每一个便士,
去更多的地方宣传新中国。
当时,英国和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
台湾特务在英国,
看到了姚桐斌的爱国活动,
于是将他视为眼中钉。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
要“请”他去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
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
但是,不准回中国。
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
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
邀请姚桐斌去德国,
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秋天,
他接受了邀请,
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
仅仅三个月,
他就以惊人的天赋,
熟练掌握了德语。
他的工作,
赢得了依.皮沃斯基教授,
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德国亚琛大学的福洛贝格教授,
给姚桐斌妻子的来信中写道:
“桐斌有着阳光般的魅力,
研究所的同事都喜欢他,钦佩他。”
在外人看来,
他在德国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但实际上,他的内心,
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
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中国大地。
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
1956年,身在欧洲的姚桐斌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次年,他递交了回国申请,
德国知道他共产党的身份后,
强力阻挠,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交涉下,
才终于将姚桐斌接回了祖国。
他刚一回国,
北京钢铁学院、
沈阳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
就火热地抢了起来,
他们都希望能够争取到,
姚桐斌这样难得的人才!
最后,姚桐斌选择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研究院条件简陋,
研究室里除了一台显微镜外,
没有其它仪器设备。
有人问他,
为什么要到环境这么差的小单位工作?
去当个教授,日子岂不是过得很快活?
姚桐斌回答:
“我回国不是为了名利,
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
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
愿意同大家一起,
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1962年,703所成立,
成为我国唯一的,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
二十世纪50年代,
我国的材料工业水准不高,
连低合金钢都做不出来,
更别提航天材料了。
姚桐斌看得明白,
如果没有材料,
一切关于尖端武器的构想,
都是空谈!
那时候,中国都是向苏联购买材料,
但是如果一味依赖外国的材料,
将永远强大不起来。
钎焊合金是中国航天事业,
需要的一个重要材料,
苏联根本不可能将技术告诉我们,
求助无门,自己又做不出来,
就在大家头疼的时候,
姚桐斌竟以一己之力,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就生产出了钎焊合金。
他还在研究所内开设了英语班,
鼓励研究人员学习英语,
这样就可以看得懂国外的英语论文。
一时之间,掀起了一片学英语的大热潮。
1963年,
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
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
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而回中国去,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
“我是中国人,
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
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从1960年至1965年,
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
其中半数为预先研究。
当初预先研究的部分,
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
卫星上天的事业上。
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他为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国家授予他,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发明奖,
他也成为了“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在生活中,
他更是一名温柔的丈夫,
慈爱的父亲。
研究所工作忙碌,
经常是早出晚归,
睡眠时间少得可怜,
但是,家里东西坏了,
他二话不说就自己亲自去修。
每天晚上,
他还为三个可爱的女儿检查作业,
哄她们入睡。
因为妻子彭洁清任教的大学很远,
每周六才能回家一趟。
于是,他除了忙科研,
就是照顾家里来做一些家务,
以减轻妻子的负担。
他的家在三楼,
每周六,他都会把客厅的门打开,
坐在家里面向门的沙发上,
这样,妻子一回家,
他就可以马上看到她了。
每逢星期六,
不管多晚,
他都一定要等到妻子回家,
共进晚餐。
而每个星期一早上五点,
彭洁清就得起床返回学校,
他工作已经是很辛苦了,
但是每次都会陪着妻子一起起床,
再一起轻轻吃早点,
不惊醒睡眠中的孩子。
之后,他会牵着妻子的手,
穿过大街小巷,
和她慢慢地走到汽车站,
亲眼看着妻子上车,
直到车子消失在路的尽头,
他才转身回家。
1968年6月8日,
这是黑暗的一天。
七机部两个对立的组织,
不断地发生小规模冲突,
导致许多人都已经不再上班,
但是姚桐斌却依然坚持去办公室工作。
当天快到中午12点时,
他准备回家吃午饭,
有两位703所的工程师劝道:
外面正在武斗,
您还是等一等,先别回家了。
因为妻子不在家,
他心里又惦记着孩子,
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去。
一进家门,
孩子们就开心地围了过来抱着他,
姚桐斌洗完手烧好饭,刚坐下,
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菜。
突然,几个气势汹汹的家伙,
冲进了他的家门,
架着他就往楼口推,
一个家伙给了他狠狠两个耳光,
恶毒地骂着:“打死你这个反动权威!”
鲜血立刻就从他的嘴角流了出来,
脸也被打肿了。
残酷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暴徒,
竟然用脚狠狠地踢姚桐斌的私部。
这样还不解恨!
那副伴随着他,
熬过日日夜夜,
阅尽众多科学论文的眼镜,
就在一个多小时前,
姚桐斌还戴着它,在阅读,
我国将要试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文件,
这些没有心肝的家伙,
直接把他的眼镜抓下扔在地上,踩个粉碎!
他们还骂骂咧咧地将姚桐斌架下楼,
楼下聚集了许多人来围观,
他们在楼下,又对姚桐斌,
进行了拳打脚踢。
其中两个人狞笑着,
各拿了一根暖气管,
向姚桐斌头上猛击过去,
霎时,鲜血直流他便昏厥了过去。
但是这些暴徒仍不肯罢休,
拖着他,就往他们的“总部”走,
路上,他的鞋袜都被拖掉了,
鲜血染红了道路。
姚桐斌两眼发直,已快失去意识。
总部的头头见了说:
“把姚桐斌托走,别让他死在我们这里!”
然后命令这些家伙,把他再拖回他家的楼前。
到了楼前,
暴徒们又朝着他的身上猛踢了几脚,
这才觉得解气了,扬长而去。
姚桐斌家所在的地区,
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势力范围,
一位邻居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姚桐斌,
他赶紧向他们请求,
要将姚桐斌送到医院抢救,
但是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别无他法,
他只好把姚桐斌抬上楼,
放在客厅沙发上。
下午3时许,
姚桐斌因没有被允许医治,而停止了呼吸,
最终,惨死在自己的家中。
这天刚好是星期六,
彭洁清下班以后,
满怀希望地赶回家,
心想:
桐斌肯定已经坐在沙发上,
静静地等着我了。
当她气喘吁吁地打开门后,
迎接她的,却是孩子们的啜泣:
“爸爸……被人打死了……”
她只觉得两眼一黑,
怔怔地在门口站了很久很久……
历经千辛万苦,
才回到祖国的顶尖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元勋,
就这样被活活殴打致死了。
此后,彭洁清每年都会去无锡故居,
向她的丈夫献上一束,
用黄丝带扎起来的45朵黄玫瑰。
在她心中,姚桐斌永远是45岁。
从他被害的那一刻起,
对彭洁清而言,
时间就已经戛然而止了...
后来,
我国某型号的火箭,
因为发动机材料不过关,
一直实验失败,停滞不前。
文革后,
科研人员终于根据国外期刊的一篇法语论文
解决了发动机的材料问题,
而让他们感慨的是
论文作者,赫然写着:
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到如今看来,
不过是白驹过隙,
过往云烟罢了。
多少人毫不在意,
已将他遗忘在了历史里。
或是根本对他一无所知。
但是,
我们今天所在的强盛中国,
今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领先,
是他,曾作为一代的追梦人,
为祖国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他功不可没,
他的一生应该被世人所知,
他的丰功伟绩应该被每个中国人牢记,
希望我们能铭记这段历史,
和记住他的名字:
姚桐斌
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
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青丹照古今!
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