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库管发现你们好像都挺喜欢书单的。不过有多少同学收藏或分享了书单后就再也没看过?你的kindle上囤了多少新书?或者说你的书架已经落了多少灰了?今天库管来帮助大家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建立和管理你的个人书单。
作为一个重度书单收藏癖,笔者喜欢使用云笔记来管理收藏的文章和写作,其中有一个文件夹叫做,这个文件夹里什么也没有,就只放平日收集的一堆书单,如图:
然而笔者从来没有按照这里面的书单安排过阅读计划,但是却始终保持着往云笔记里塞书单的习惯,那么为何要收藏这些书单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成四个阶段: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而最具价值同时难度最大的就是主题阅读阶段。
一次完整的主题阅读包括确定主题-建立书单-快速阅读-建立框架-相关部分精读-阅读成果输出,而准备阶段建立书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必经之路,一份优秀的书单可以很好地保障自己的主题阅读计划的进展。
书单需要刻意制定,而且强烈建议自己亲自制定,这个过程包含问题提出-框架建立-挑选书籍3个部分,这个过程不仅是对书籍的预判,同时是对自己现状的预判,是一个极佳的自我检视过程。
如何从纷繁的信息判断书籍具体情况,如何确定书单中入门书与经典书的比例,如何保证这本书适合自己的理解程度,如何安排阅读顺序,这份书单是否可以解决自己的学习要求……书单的成功建立可以让自己的主题阅读计划或者说是新领域挺近计划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选书的过程肯定不容易,很耗时间,但是比起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烂书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况且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放弃这个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机会。
开头讲到笔者是一个重度书单收藏癖,虽然我不会按照别人的书单进行阅读,但是我仍然保留这个习惯。既然我坚持自建书单,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往自己的云笔记里塞书单呢?
1,结合云端的整理功能与搜索功能,将别人的阅读体验作为我的参考,一份有主题且循序渐进的书单可以节省定制书单的难度,尤其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根本无法确定框架的时候,定制书单往往会因为主观臆断有失偏颇。
比如在文件夹下搜索“沟通”,这是只剩下文中带有“沟通”字眼的书籍。
选择其中一篇点进去
右侧进度条会在有沟通字眼的地方标黄,拉到文章相应位置就可以找到相关文字对应的书籍,如此一来收集的那些书单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书籍寻找的途径。这些书单都是书单建立者很私人的个人观感,而很多不同领域的个体就建立起了一个有众多信息量的库。
2,参考别人书单的建立思路,一份优秀的书单绝对不仅仅是书名的罗列,更是书单建立者相关主题阅读体系的展示。
以时间管理为例,个人最喜欢的书单。
这份书单取自邹鑫老师《学习时间管理要读什么书?》
一份优秀书单拥有自己的主题,同时给出阅读顺序以及阅读内容的建议,可以很好的带领你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第二篇是陈章鱼的《独孤求败的剑冢和时间管理的书单》,以杨过修习孤独前辈的剑法为比,讲解了时间管理学习的四个阶段,对应从小白到大神的进阶之路,并推荐同阶层的书籍。
第一柄剑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邹鑫的《小强升职记》。
第二柄剑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戴维·艾伦的「GTD 三部曲」和吉姆·洛尔的《精力管理》。
第三柄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和刘未鹏的《暗时间》。
第四柄剑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
这些书单不仅仅是一份书单,还是学习方法论的体现,很值得学习总结。所以,书单收藏癖们,知道书单是怎么用的了吗?现在就来开始订制你的第一份个人书单吧。
(文\晓畅OS,本文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