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
设为星标
”
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观念、技术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乳腺癌的防控意识逐渐增强,但对筛查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判读仍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区,亟需加强科普、宣传。
本文重点对乳腺癌常用检查方法之一——X线检查进行梳理。
目前有两种乳腺X线筛查技术:
专用屏-片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
,二者分别通过摄影胶片和数字图像对病变进行识别和诊断。这两种技术的拍摄方法相同,拍摄时均需将受检者的乳房放在两个夹板之间,通过压迫使乳房变平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影像医师通常需要采集正位和侧位两个角度的影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检查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简捷方便。
X线检查能够准确发现并精细描述钙化,可以诊断无症状或无法触及的乳腺癌,比如乳腺导管内癌,对于乳房出现萎缩、腺体较少或脂肪型乳房者尤其适宜。
虽然因为压迫作用,部分患者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不适,但总体耐受性良好。了解了乳腺X线摄片的常识之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对结果进行判读。
正常乳腺X线片的背景是黑色的,乳房则显示为灰色或者白色,
越致密的组织
,包括结缔组织和腺体,
颜色越白
。随着年龄的增长,
脂肪组织增加
,使得乳腺致密度降低,图像呈现
灰白色
。
正常乳腺X线影像通常是灰色的背景下分布着一些结构致密的白色区域,这些白色的结构应当引起重视,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异常。因为,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的乳房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都是健康的乳腺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X线征象。常见的正常乳腺X线影像如图1所示。
图1 致密型乳房(左)和脂肪型乳房(右)
如前文所述,影像中发现的异常信号虽然未必都是病变,但均应引起足够重视。比如,
图像上呈现白色、致密的部位往往提示为肿块
,需要进行仔细审查,并重点评价其大小、形状(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等)和边界(清晰、模糊、毛刺等),以对其良恶性进行判断。
一般来讲,
微小分叶、浸润和毛刺状边缘提示为恶性征象
,
图像上表现为小的、边缘清晰规整的白色斑点大多是良性的表现。
所以,医生需要认真检查它们的外观和类型,以排除恶性的可能。
图2 乳腺中的癌样肿块
除了致密乳腺组织和可能的肿瘤之外,影像医生还需要对以下异常征象进行检查:
1)囊肿:
是充满液体的小囊。
大多数是单纯性囊肿,壁薄,不会癌变。
如果医生不能确定为单纯性囊肿,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等,以排除癌变。
图3 乳腺囊肿
2)钙化
,即钙质沉积:
较大的钙沉积称之为
大钙化作用
,通常是由于组织老化而产生;较小的钙沉积则称之为
微钙化
,根据微钙化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否有癌症的迹象。具有以下特征的钙化常常提示恶性可能:
细小多形性钙化、线样或者细线分支状钙化
等。
图4 乳腺钙化影
3)乳腺纤维腺瘤
:
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可发生在一次或双侧乳房内,一般为单发。X线表现大多呈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规则,似大理石样外观。
图5 乳腺纤维腺瘤
4)疤痕组织
:
对于做过肿物切除或者假体植入手术的乳腺,同样可以进行X线检查,
只是在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拍摄更多的影像并进行更为仔细的影像评估才能做出判断。在乳腺X线影像上,
疤痕组织通常表现为中央密度不均匀减低的低密度区,周围呈星芒状软组织结构影
,结合相关病史通常可以做出诊断。
除了评估病灶本身之外,X线影像提供的乳腺的密度信息也可以辅助疾病的诊断。相对来讲,致密型乳腺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高,同时,致密的乳腺也比较难以通过乳腺X线片检查发现异常,通常需要更为细致的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一起判断。
综上所述,
X线检查发现的肿块有可能是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也有可能是瘢痕、囊肿等非瘤病变
,只有很小的可能是癌变。有经验的医生会结合之前的影像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做出更为个体化的精确诊断。
对于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最好的防御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据此,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所有女性都应该熟悉与乳腺癌筛查相关的已知益处、局限性和潜在的危害,女性自身也应该熟悉乳房的外观和感觉,并对异常情况立即反馈至医疗服务提供者。
该协会对每个年龄段的女性的乳腺X线检查频次给出了具体的推荐:
对于检查结果的判读:
乳腺影像检查结果的判读通常遵循一定的标准,即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分析系统(BI-RADs)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