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有种肉是一类致癌物,你可能经常吃 ·  20 小时前  
营养师顾中一  ·  这种“超生”蔬菜正当季,好吃营养也不错!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第十七次)理事代表大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房子跌大盘跳水,如今轮到教育了…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4-25 18:56

正文


本文授权转自:Miki粥 (ID:  mikizhou520)

作者:miki粥


消费下滑、房价跌、大盘跌,开年各种跌跌不休,如今终于波及到教育了。


最近看见一个小孩吐槽,读国际学校读到高三下学期了,老爹突然发消息通知,说自己已经没钱供她继续读书了,最多只能解决她高三下学期的学费, 之后,摆在她面前两个选择:


第一,高中毕业后不要读书了,反正海归不值钱了, 直接上岗帮家里干活,根据情况考虑未来是否留学;


第二,利用一年时间找个公立复读,参加国内高考。 大学不求读个多好的文凭,上个国内大专都可以…


小孩说自己好焦虑, 读了十几年国际学校,原 计划好明年去英国,结果万万没想到,临门一脚,球门被撤走了…


还说理解父母不容易,但自己不是上海户口,早就已经默认放弃国内学籍,现在让自己考虑gap一年或回去卷高考,感觉都不是很现实,毕竟很久没有接触过体制内了…



这个时候没钱供娃上学,大家也基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本来小孩的遭遇确实惨,一般吃瓜人都会掬一把同情的眼泪,但他非要强调了一句自己 「没有接触过体制内」, 没钱了还带着隐隐的优越感…



让不少人破防,开启了嘲讽+教育模式——


有人觉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读个国际学校见得有钱人多,就以为自己也是富家女,阶层不一样了;


有人普及知识点,说他读的根本就不叫国际学校(通常这些朋友认为国际学校=外籍子女学校),最多也就是个双语民办,哪有资格瞧不上体制内?


因为大家都知道,亲爹亲妈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是绝对不会动用小孩的教育金的,既然动到了这笔钱,经济肯定是撑不住了。


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父母都没要求17、8岁的人养家糊口,让你读书倒还嫌弃体制内了?



有人也说 爹妈选的路子不对,自以为轻松,结果在大学前耗尽了财力,导致学费断供,搞得出国高考两条路都进退两难。



所以,就算有钱出国也要先卷高考,不搞香港身份也不走国际路线,从小阅读数学体育英语编程搞起来,卷不动了再谈退路…



怎么说呢?就现在的经济形势,这对普通中产来说算是条路。 而且,这条路对80后一代并不陌生。


我读大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出国留学的,都是高考路线拿GPA,再考个雅思托福,变态一点考GRE,然后申请去海外读大学。 这20年因为经济好了,家长有钱砸教育了,才渐渐分离出了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如今经济下行,出国的方式重走老路有什么不可以?该花的钱攒起来,准备花到刀刃上,至少不会导致学费中途断缴。


万一真是没钱,至少还有高考保底。也不至于像开头的小孩,爹妈重仓了教育的前半段,结果钱花光了大学还没读到,复读高考念不到本科,留学恐怕只能选个不要学费的地方,自己勤工俭学挣生活费了。


三四百万的教育成本,熬了十来年,娃渣换个国内专科,娃牛出国自力更生。恐怕爹妈心里也不是滋味…


图:小舍得剧照


以前还可以卖房供小孩出国读书,但现在这条路也开始堵塞了。


纵览全国房市,只剩下北京上海的房子还换得到出国的学费,虽然两地老破小学区房也有跌掉三分之一的,可至少血够厚,账面上总还能剩下个几百万资金;


三四线的房价根本不能看,大部分城市有价无市。 有网友说亲戚家小孩出国花了400万,当时卖了两套武汉的房,这算是有运气的早上岸。今年再看市场啥情况?房子根本卖不出去了…


还拿什么送小孩出国?


有人说,想卖就要大减价,只要价格够低还能有成交,这其实也是去年的行市了。现在的情况只有卖家不断自刀探底,买家一路看跌迟迟不肯出手。


就算「大减价」卖掉了房子,那到手的那点儿钱也根本不够填留学成本——


美本学费普涨,现在是个学校都得7万美金(现在汇率折合人民币50万)起;美本申请的中介费都已经高到离谱,少则十几万,多了上百万都打不住。


有个朋友为小孩申请大U苦寻3年,谈了国内外几十家顾问,光解约、违约金就付了几十万…


手里要有多少套房才能经得起这么烧?放到北京上海房二代爹妈身上,都要倒吸一口凉气的。


有人觉得美国贵,那去英国行不行,四年本硕读完能省不少钱吧?


我就呵呵了,英国是看着便宜花起来贵。 这两年流行低龄化留学,朋友家小孩也趁热去英国上中学,学费一年三万五千镑,折合30多万人民币,算是最便宜的了,但架不住其他各种「苛捐杂税」。


别的不说,就说英国一年三个学期,中间还有无数假期,这些都不能留在学校,要么去寄宿家庭,要么就安排各种活动,旅行或参加营会,两者都是用钱填坑。


满打满算, 一年下来要五六十万。 这要放在三四线城市,供一个小孩留学,一年烧掉一套房,一点儿也不夸张。


朋友有七八套房子都活得如履薄冰,说如果不是家在北京,根本不敢考虑送娃出国,因为就算是咬咬牙送出去了,也坚持不到她大学毕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