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越狱兔兔
-
来源:
心声社区
-
咔嚓院长私人微信:
lanxueziben
-
蓝血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通过后台向公众号申请
在华为两年零三个月,89年小硕,13,Boy到头。原来离开的时候,最感伤的竟然是自己。
15年4月入职,从市区开了好一段,才摸索到坂田,在横七竖八的农民房之间,穿梭着。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慢慢也就习惯了。好在华为园区里还是挺漂亮的,有种大学校园的感觉。大队培训的时候还是激情满满的,组里一起的小伙伴到现在关系都不错,那个时候每天都很正能量,有时想想,若是梦停留在这里,还是好的。
分部门的时候,统招进来就是随机分配的,没有考虑招聘的时候个人特点和爱好,不过这一分,这真是跟投胎一样重要。那些进了无线终端的大部分同学,感觉都和我不在一个公司,简直甘之如饴。而我,不幸稀里糊涂就分到了HXW,当时整个部门在B2,在厂区的办公室里,昏暗,阴冷,和我想象中白领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没有想到,这只是表面,还有更大的差距在后面。从学校出来那种稚嫩劲儿,想法都傻得可笑。来了部门后,分配的师父自己很忙,氛围能看出来稍显冷漠,新员工,就自己成长吧,我现在还依稀记得自己第一天穿着高跟鞋小裙子画着淡妆趴在地上连网线装电脑的画面。
其实刚来新员工有个好的师父还是很重要的,不幸的是,楼主师父一直是挂着一张pokerface,扔给我一堆十几年前的资料PPT后就让我开始输出,每次指导都是一副你咋啥都不知道的态度,这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的我产生的很深的自卑。没受过苦的玻璃心总是不经意间破碎,部门氛围更是崇尚加班苦文化,毕竟测试嘛,工作量不好衡量。一到周五就一批一批的报加班,有的时候周六我都有点恍惚,今天是不是休息日?怎么这么多人?其实我一直觉得是这样的,老员工(来深圳十年以上)的一批人,算是当初来到改革开放的深圳,是打拼赚钱的更多的,比较能吃苦;而我们这一批普遍90后的人来到深圳,还是冲着一线城市和好空气来的。
我们来到深圳,就赶上了高房价,车牌限号,给后来的一批人很大的生存压力。以前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来了就是东莞惠州人……那些早年来的老深圳人,是看不起我这样的新深圳人的,你们没有房,没有股票,没有钱,为什么不拼命吃苦加班?你研发上班为什么要打扮好看?为什么不对领导跪舔?她们不理解我,其实我也很难理解他们。干什么事情都想扯皮一下,彰显自己价值,跟开发吵架,跟SE吵架,互相抢环境,抢人力,吵的越凶你对工作就越认真,自己屁大点的工作也要高抬。每天在群里嚷嚷不干完XXX不能离岗……只顾着自己的指标正常,不把人当人看的故事已经习以为常。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改进,每天疲于处理各种问题,只能用低下的效率干着无尽的活。
更不幸的是,在我之后的两年中,部门再也没有进过校招的新员工,进来的都是转部门工作3年以上的人,毫无竞争优势,HXW又是业务为王的地方,经验丰富似乎更占上风,楼主即使最努力的半年也逃脱不了B的命运。
绩效B,在我们部门意味着毫无涨薪的机会,以至于走的时候还是应届生的基本工资。那些终端无线海思2012的同学们,根本理解不了这种说不出的苦。刚刚开始的差不多的时候,还觉得有努力的方向的,后来和一起进来去别的部门的同学比较后,已经到了羞于启齿的地步。这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是人的价值的问题了。在自己部门里,其实并不是我做的太差,更不是做人太差,跟同事关系都还不错,理由只是领导觉得工作没有亮点,没有负责重要特性。一直分给我的都是边缘的工作,什么非主流产品、工具自动化、网管、安全之类的,尽管公司重视,但部门不重视,不过也正是这些让我学到了很多业务以外的知识,后来找工作跳坑全靠这时候的积累。不过这些工作在大特性面前就是渣渣,懂再多不如懂业务的,在快满两年的时候,跟领导提出涨薪要求,领导说绩效和涨薪强相关,你要先把绩效搞上去,然后给我画了很多饼,鉴于我口语好让我去欧洲出差,结果没有一个兑现的,最后还说你们13 14的效益奖金不是相当于涨了吗?我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也相当于涨啊!
部门整体效益不好,一直在给之前的产品擦屁股,到了恶性循环的阶段。每年人员的流失,也在默默的为减员增效做贡献。能隐隐感觉到,一些人是想离开的,只是能力有限。部门搬迁东莞的决定,员工心里各自有自己的盘算,但是每次提出,大家都是那么渴望去,在东莞买了房,讨论学位……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一些在公司的老员工,离职成本很高的,有的时候看见勤勤恳恳干活的员工还要为部门背C,背了C还能忍受继续呆,可能真的找不到更好的下家吧。部门招聘MM,我心里想着,也是够为难人家的。领导让转发朋友圈的招聘信息,已经默默设置了公司分组,不想再害人进来,真就是个坑。
再说学到的东西和技术。刚来的时候觉得各种高大上啊,好全面,感觉这么多资料、这么多东西都能做出来,花了很久去啃那些业务名词。做久了,才觉得系统架构真的搞的太复杂了,自己给自己挖坑,像一块涂涂抹抹的画布,一个颜色覆盖另一个颜色,最后出来的作品庞大而杂乱,不伦不类。我们的技术能力储备,和外界很隔离,TCL这种东西,外面很少有人知道的,spider就更是独立研发的,性能工具用NTE,实在是差了几条街。每天都在讲业务,很没有营养。呆几年基本和外面隔离了,除了一身业务后记得之前做自动化的时候有个问题,请教了很多老员工,什么se技术大牛都问了,都不懂,我问了自己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研究生同学,人家讲的很透彻。不知道这算不算差距。主要是武功呆废了,本来还是会编码的,结果做测试完全变成黑盒了。有过想法转到开发,经了解我们的开发也只是写写if else for之类的东西,常常加班熬夜,就放弃了这条路。最最难过的一点就是,呆久了,人累,心累,目光都短浅了。一开始,你会向业界看齐,像大牛的文章学习,后来你发现你这些东西连个交流的人都没有。忙和身心的疲惫之外,只剩下对钱的向往。研发人员,是很难得到尊重的,随便一个一线的人,都可以对你产生优越感。说你们做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烂啊,公司的钱都是我们赚的,你来技术服务我是你的本分。搞了研发,如果你不小心听到销售或者服务同学的职级和奖金,都会困惑的怀疑人生。
再说压力,这个东西只要来了就会有,其他公司也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特别大。看到测试经理辣手摧花,一个个漂亮姑娘脸色变差,头发变油,眼袋变大,男生隆起的肚皮,发渐少的头顶,长叹岁月改变了你我。在华为这两年,我渐渐被驯化,渐渐所有所作所为被一根无形的枷锁,称之为“绩效”的枷锁束缚着,从每天的加班,到高调的日报,到群里的点赞,到朋友圈……
这一整年的时间,不忙的时候,白天工作,晚上回来看书,听网络课堂。因为自己做的边缘产品也是有好处的,这个产品让我接触到了linux、数据库、web测试、安全,出去找工作都靠这些啊,如果干主流产品搞路由协议,现在就很难出去了。跟几个出去了的和即将出去的小伙伴聊天,“他们说了一堆我没有听过的英文名词,最后不屑的一笑,意思你这都没听说过?”“感觉被人按在地上摩擦”……这是出去面试普遍的反馈,眼界决定境界,在我们这个夕阳部门里呆着,外面的新技术都隔离了。如果只看着自己工作学的那点东西,跳坑是无望的,给师弟师妹们提个醒,一定不要荒废了你在外生存的能力,自研的工具,落后的头脑,温水青蛙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懂。
现在要离开了,回忆一幕幕,不满只在说的时候有愤懑,说过了,平淡的好像一杯白水。只剩下伤感,只是现在,好想拥抱那个无助的自己,迷惘的自己。花有重开日,再无少年时。
也许,这是生劫。折旧的心,连同几分前世的恨,随着少年的身影渐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别让恩怨爱恨凉透那花的纯。
More | 推荐阅读
|
董事会
|
一国一制
|
末位淘汰
|
胶片文化
|
华为质量
|
|
华为哲学
|
分享制
|
干部八条
|
目标管理
|
道德遵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