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发生了,什么值得看
《刷屏新知》
是
“刷屏APP”
出品的音频新栏目
为你梳理热门话题背后的关键信息
每天一刷涨见识
今天是2019年4月11日
《刷屏新知》008期
栏目主理人
-
新榜创始人兼CEO,曾出品《媒体札记》
-
黑洞能吸走一切,这件事是科学推理,据说谁都没见过,但我见到了。
昨天晚上到今天,我的朋友圈信息流的的确确全被黑洞吸走了,平时向来对硬科学话题不感兴趣的媒体,这次狠狠蹭了把
“人类首次拍到黑洞”
的热点。除各种搞笑段子,大家开足马力试图向公众科普黑洞——它是什么,谁发现的,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
但在我看来啊,追问实用价值,这种追问本身就值得探讨。
刷屏APP关于黑洞的专题上有几篇旧文,就提供了特别有意思的角度——
探讨黑洞这样的基础科学时,咱们别太着急追问它的应用。
我们先来讲下什么是基础科学。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定义是:基础科学是去获取被研究主体全面的知识,而不是去研究该主体的实际应用。它就是要告诉我们:
真实世界什么样子的,它的“对立面”就是应用科学。
很多人会有疑惑,研究宇宙好像没啥实际用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公众号
“科学大院”
上的文章写道:
这种想法有些急功近利,因为我们无法说出某个方程、某个定律有什么具体的用途,但是整个科学体系是自洽的,基础研究就像盖房子所需的一块块砖头,虽然你不知道某一块砖有什么用,但如果把这块砖抽掉,房子就会坍塌。
“齿轮梨”有篇文章叫
《世界500强为何如此重视基础科学》
,它举了一系列例子:
如果没有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我们就不会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GPS、电缆光纤、也就没有因特网和有线电视。
如果没有量子理论的薛定谔方程,我们就不会有半导体工业,进而也不会有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手机、电视机、LED照明,以及一切电子仪器设备。
……
它总结道:
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你发现了某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而现在所有的发展都建立在曾经意想不到的基础上。
而我们中国历史上,在这方面是吃了亏的。
王贻芳的文章提到,中国古代虽有四大发明、也有“勾股定理”,但只停在了“发现”阶段,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出抽象的、纯粹的科学。而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出现了几何学、逻辑学等科学,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发展出一整套科学体系。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打开大门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购买枪炮,但北洋舰队还是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为什么?如果没有掌握科学规律,人们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单纯就事论事,那么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命运。
这里我再跟大家讲一段
《癌症传》
这本书里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二战搞了个“曼哈顿计划”,积聚了一大批科学家,以科学特工队的方式搞出了原子弹,国民为之一振,当时很多舆论就讽刺那些天天做着晦涩基础研究的教授们。
但有个叫范内瓦·布什的人不为所动,1945年,他发表了一篇深深影响杜鲁门总统的报告,他提出:基础研究虽然在研究时不考虑实际结果,但研究结果是普遍性知识,以及对于自然及其法则的理解,能为解决很多重要实际问题提供方法。布什主张: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的“计划性”科学虽然在战争年代红极一时,但在和平时期鲜见其功。
后来,这份报告对美国政府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也对美国成为超级科技大国有着不可磨灭之功。
基础科学,就像一个足球俱乐部大量培养青训球员,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国民思考方式、社会文化。
王贻芳的文章写道,基础科学会带来科学的方法论,一是逻辑推理,二是归纳,目前,我们的社会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科学的言论与事件,比如很多人相信各种“大师”们的言论,却没有用科学的思维问一下是不是真的合理、有没有证据支持。
他总结道——
基础科学研究是文明的一部分。
好,今天就到这里,来
刷屏APP
,你可以看到关于一个热点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解读。
长按二维码识别,
见识更多
音频 | 徐达内
编辑 | Gevin
参考文章 | 公众号号“齿轮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