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面对世界电影水平的整体性滑坡和各大电影节的竞争,戛纳电影节所采用的,或许是一种颇具智慧的万全方式。而通观近几年情况可以发现,各家评论人心中主竞赛单元的“溃败”其实并没有让戛纳电影节本身溃败,相反让狮家、熊家和树叶子家的“三足鼎立”变成了树叶子家“一家独大”。
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推动世界电影发展的将不是某个电影节的特定单元,而在短暂的青黄不接之后,戛纳电影节也会迎来更加多元而成熟的作品出现,类似《肉与沙》(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VR影片也许就会在十年之后进入主竞赛单元,也未可知。
最后,特别提及一下中韩两国。此前媒体盛传的陈凯歌新作《妖猫记》和娄烨新作《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都没有出现在电影节最终放出的片单里,反倒是李睿珺的新片《路过未来》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成为本届电影节唯一的国产长片,算是回应了记者那句“为什么没有中国电影”。
这个结果既让人有些遗憾,也让人感到振奋——遗憾的是第五第六代导演纷纷倒向商业院线,振奋的新一代导演开始已经在极其艰难的资本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与前两部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略有不同,此次李睿珺将视野投向深圳,意图反映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地区的种种差异,令人期待。
韩国电影则延续了去年的强势,而且比去年更上一层楼。除了主竞赛单元中洪、奉两大巨头胜利会师以外,洪常秀自己还有一部《克莱尔的相机》入围特别展映,算上之前在柏林拿到影后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洪常秀一年三部的创作速度着实让人兴叹;卞成贤的《不汗党》(黑帮题材)和郑秉吉的《恶女》(复仇故事)入围了午夜展映,让人想起去年风头一时无两的《哭声》;更别提评委会中还有一员猛将朴赞郁,如果不出所料,他一定会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