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焦DeepFocus
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微视频 |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回顾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亟待提升吸引力 ... ·  3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胜券在握》破8000万夺周冠;《角斗士2》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焦DeepFocus

今年戛纳,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何种惊喜 or 惊吓?

深焦DeepFocus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04 08:26

正文


第70届戛纳电影节海报


文 | 圆首的秘书(北京)

编 | 胡旻旻(蒙彼利埃)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又要开始了。由于本届电影节影片数量众多,很难一一提及,以下仅仅是从个人兴趣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影片作了非常简要梳理,其中有些影片只是一笔带过,有些甚至没有机会提及,但保不准就会拿到各单元大奖。于我而言,这种不确定性表征着从业者、评论界和影迷之间的暧昧与沟壑,也恰恰就是戛纳电影节的魅力源泉。


主竞赛单元方面,本次最受关注,且唯一可能没有任何争议的影片,就是迈克尔·哈内克的《快乐结局》。从先期流出的信息来看,这一次哈内克在仍然聚焦法国中产的同时加入了时下欧洲社会最关注的移民问题;卡司上,上一次在《爱》中饰演男主角的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和去年凭借《她》、《将来的事》出尽风头的于佩尔将在该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两位戛纳影帝/后同时加盟,简直让人倍感期待。


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如果说《快乐结局》会有变数,也只有可能出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哈内克的年龄。1942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75岁了,而上一次拍摄长片还是五年之前的事情。联想到去年根本就没能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未入选原因至今扑朔迷离,不过影片质量确实一般),哈内克的创作力可能会因为年龄的增长略微受到影响。其二是评委。尽管哈内克本次聚焦移民问题,但九位评委中只有五人是欧洲人,且作为主席的阿莫多瓦对哈内克冷酷的风格是否感冒,目前仍然是未知数。当然,哈内克现在根本不需要再来一座金棕榈证明自己了,况且70周年之际,电影节也许会颁出一座特别奖项,表彰他对世界电影做出的特别贡献。毕竟无论是水准还是资历,在世导演已经没有(几个)人拼得过哈内克了。


除了哈内克,主竞赛单元中的老面孔还有不少,像哈扎纳维希乌斯、法提赫·阿金、萨金塞夫、河濑直美,无论是不是嫡系,这些导演执导的影片都曾在戛纳电影节拿过不少奖项,从评委会大奖到最佳编剧再到影帝影后不等。虽然近几年以来这些传统得奖大户的表现都比较乏力(河濑直美更是一路跌到“一种关注”),但他们本次带来的影片仍然值得关注,比如哈扎纳维希乌斯那部噱头十足的《敬畏》(名字太长,下面就叫他哈扎老师了)。


《敬畏》预告海报


说它噱头十足,既是因为该片将关注戈达尔和他的前女友安妮·维亚泽姆斯基在拍摄《中国女孩》时发生的故事(有趣的是《中国女孩》据今恰好50周年,福茂选片和哈扎老师拍片的小心思昭然若揭),也因为哈扎老师自己表示《敬畏》会沿用当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艺术家》的方法,借用当时的手法和风格进行拍摄。也就是说,真很有可能是一部充满毛元素的“戈达尔式”爱情片。所以,无论质量如何,《敬畏》都将会成为我们回顾60年代末世界电影史(和著名人民艺术家八卦)的重要契机。


此外,主竞赛单元里也不乏长期以来积累了良好口碑,却怎么也不符合评委胃口的导演,比如托德·海因斯。两年之前的《卡罗尔》和更早以前的《天鹅绒金矿》都是铩羽而归,尽管前者当年的场刊评分3.6,位列榜首。这回海因斯带来的《寂静中的惊奇》将以“半默片的形式呈现”,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侯孝贤在戛纳展映的《最好的时光》,还有评委会主席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中的默片部分“缩水情人”,让人感到从时代感还原的层面来看,海因斯正在不断把自己推向极限。无论是题材还是手法,海因斯这回想要赢得评委会青睐,应该并非难事。

托德·海因斯


说到口味,欧容(《双面情人》,心理悬疑元素)、索菲亚·科波拉(《牡丹花下》,翻拍)、杜瓦隆(《罗丹》,大概也是情人八卦)、坎皮略(《每分钟120击》,同性艾滋病题材)、鲍姆巴赫(《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与《鱿鱼与鲸》相似,关注家庭问题)都在某些方面与阿莫多瓦接近,甚至根本就是受到了阿莫多瓦的影响;而本次入围的《温柔女子》(谢尔盖·洛兹尼萨,白俄罗斯)虽然片名看上去不甚起眼,但其剧本松散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短篇小说,且有布列松的同名长片在前,文本力度估计不小,其中涉及到的东欧历史社会问题有可能直戳要害,或许真的能成为本届电影节最大的一匹黑马。


《牡丹花下》剧照


从以上这些片子的选择来看,本次主竞赛单元的选片可以用“稳健”甚至“保守”形容。由于尚未看到任何一部影片,这里我们不对影片质量过多揣测,不过如此稳健的主竞赛必然昭示出一种选择和策略,即主竞赛单元的设置就是为创作水准相对较高和风格相对成熟的导演准备的,除非出现了十年一遇的奇才(拉斯洛·奈迈施和他的《索尔之子》)。本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兰斯莫斯(之前的《狗牙》、《龙虾》)和穆德卢佐(之前的《白色上帝》),就都是从一种关注单元摸爬滚打一路走上主竞赛单元,这固然给“嫡系论”又增添了一个口实,但无疑也促进了影人风格的生成和水准的提高。


与此对应,一些具有主竞赛甚至金棕榈水准的影片和受到主流电影杂志热捧的导演开始向其他单元流动,比如冈泰的《编剧工坊》、黑泽清的《散步的侵略者》出现在一种关注单元,杜蒙的《童女贞德》、加莱尔的《一日情人》、克莱尔·德尼的《心灵暖阳》出现在导演双周单元;一些影片失去了竞赛的机会,比如《伊斯梅尔的幽魂》(德斯普里钦)、《脸庞,村庄》(阿涅斯·瓦尔达);一些导演则在功成名就之后带来了自己的电视剧新作(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如大卫·林奇的《双峰》、简·坎皮恩的《谜湖之巅 第二季》等等。


对于外界来说,这的确可以称为“改朝换代”或者“下放”,但选片主席福茂肯定不傻,从他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种平等化的尝试,使得每一个单元都能为那些首次来到“世界电影圣殿”的影人提供与大师同台竞技的机会,由此也间接带动了电影节影响力的扩张。


《散步的侵略者》海报


这么看来,面对世界电影水平的整体性滑坡和各大电影节的竞争,戛纳电影节所采用的,或许是一种颇具智慧的万全方式。而通观近几年情况可以发现,各家评论人心中主竞赛单元的“溃败”其实并没有让戛纳电影节本身溃败,相反让狮家、熊家和树叶子家的“三足鼎立”变成了树叶子家“一家独大”。


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推动世界电影发展的将不是某个电影节的特定单元,而在短暂的青黄不接之后,戛纳电影节也会迎来更加多元而成熟的作品出现,类似《肉与沙》(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VR影片也许就会在十年之后进入主竞赛单元,也未可知。


最后,特别提及一下中韩两国。此前媒体盛传的陈凯歌新作《妖猫记》和娄烨新作《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都没有出现在电影节最终放出的片单里,反倒是李睿珺的新片《路过未来》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成为本届电影节唯一的国产长片,算是回应了记者那句“为什么没有中国电影”。


这个结果既让人有些遗憾,也让人感到振奋——遗憾的是第五第六代导演纷纷倒向商业院线,振奋的新一代导演开始已经在极其艰难的资本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与前两部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略有不同,此次李睿珺将视野投向深圳,意图反映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地区的种种差异,令人期待。


韩国电影则延续了去年的强势,而且比去年更上一层楼。除了主竞赛单元中洪、奉两大巨头胜利会师以外,洪常秀自己还有一部《克莱尔的相机》入围特别展映,算上之前在柏林拿到影后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洪常秀一年三部的创作速度着实让人兴叹;卞成贤的《不汗党》(黑帮题材)和郑秉吉的《恶女》(复仇故事)入围了午夜展映,让人想起去年风头一时无两的《哭声》;更别提评委会中还有一员猛将朴赞郁,如果不出所料,他一定会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克莱尔的相机》剧照


总而言之,将要在5月17日开幕的电影节又将是一个让全球电影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爬梯。百米的红毯、持续数十分钟的掌声,还有那尊镶嵌钻石的金棕榈……种种与电影艺术本身一样如梦如幻的元素堆砌成一座圣殿,让人局内人泪流满面,局外人眼花缭乱。而影片所能带来的影响甚至更大,其热度甚至能一直延续到年末各大TOP 10榜单出炉。那时我们便会发现,不管是《电影手册》、《视与听》还是其他你能数出名字来的欧洲媒体,戛纳展映的影片总能占到其中至少一半。这也许是一种美学上的垄断,也许是一场艺术对庸俗的征讨,历史自会证明一切。而对于两周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拭目以待。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十诫将来的事美女与野兽罗曼蒂克消亡史

西葫芦的生活电影史某种女人生吃

青梅竹马八月海边的曼彻斯特

残影余像女教师路边野餐捉鬼

阿拉伯的劳伦斯牺牲奥斯陆,8月31日

嫌疑人X的献身攻壳机动队(95)|一念无明

送奶路上攻壳机动队(17)|临渊而立

追捕聂鲁达杰出公民持摄影机的人

速度与激情8沉默肉与灵

玉子无处为家毕业会考

贾宏声张永祥张大磊佐杜罗夫斯基

杜琪峰阿巴斯黎小峰寺山修司

王小帅叶夫根尼·鲍尔塔可夫斯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